燕文耀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按教师和家长所安排的程序进行,是他主的、被动的,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精神的形成;而自主学习则努力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求知者、探究者与运用者,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可以说,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个体差异;主动意识;學习习惯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切实地做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重要的角色,因此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平等机会。这样就会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要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学论教”,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外露在兴趣上,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多样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借助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利用精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给予及时的鼓励激发学习兴趣等。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的渠道、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激情引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高品质学习,只有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才更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各门知识。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营子镇第一小学)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