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摘 要: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丛书(2011年版)于2012年2月1日正式颁布之后的深切解读,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评价理论部分进行了再次解读,并且修正了原来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关键词:英语课程评价;个性;多维度;多元化
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三结束即五级对于初中毕业生的英语课程目标要求是:
1.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们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报纸和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3.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4.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五级目标相比,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在情感态度上,不仅要求学生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要有“自信心”。第二,“说”的范围从“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缩减到“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第三,将“读”的内容水平从“共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改为“相应水平的读物”。
总体说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表述更加清晰、科学和规范。在这样的目标改革之下,相应的,课程标准也带来了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化。评价改革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机制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三个方面。
一、评价内容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的变化及发展
1.我国单一维度的评价历史时期
考试的形式仍没有突破泰勒在60年前就批评过的回忆式纸笔测验的模式,它“无法客观地评定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各种学程设计的进展情况。而且会使学生误以为这就是期望他们学习的东西。学生可能因记忆具体信息取得良好的测验成绩而受到奖励”,但却因此而丧失了更重要的东西,如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更不论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更有甚者,这种并未经过合理性论证的分数竟被作为对学生分等划类的依据,甚至不乏“一分定终身”的现象,“严重妨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危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2.多维度的评价标准时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目标,为英语教学评价提供了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学生表现本身就是多維度、综合的。
学生表现的评价重点是“用语言做事情”,这一基本语言评价理念使多维度有了基本立足点。
各地实验和实施了适合各地的多维评价或具体目标系统,起到了改革评价理念的作用。
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目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3.课程内容多维度的继续发展时期
比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五级功能的说明更为具体和明确。原课程标准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是相对模糊的表达,新课程在具体内容上,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功能意念项目。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也不易教师操作。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评价机制的多元化逐步完善
1.在他评中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方面,应由同学、家长、教师共同给予评价,因此他评就包括了组评、家长评、教师评,合理地运用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的效度,还能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
(1)在组评与家长评中得到激励
在实践中,我尝试在每月及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组评及家长评。家长评主要从学生在家表现,及家长配合教育方面进行评价。组评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这由小组内的每位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还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教师的评价中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评价体系中,尤其注重教师评价的“镜子反应”。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肯定的评价。但教师的评价不能片面,不要认为表扬了、奖励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教师的评价应有个“度”,不能丧失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会让学生“迷失自我”。客观的评价指正,会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在学生的互评中实现再创造过程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把学生学习数学看成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学生互动、互评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
2.在自我评价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自己学习的评价者。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从以往惯常使用的纸笔测试形式到“实验稿”提出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区分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本身意味着对于以往惯常使用的纸笔测试形式的重大突破,促进教师开始探讨手段以外的评价方法。在英语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新的评价法,如课堂观察方法、问卷方法、访谈方法、口头报告等。
1.关于课堂观察
从之前的有些部门参照国外外语教学评价的基本点来看,将课堂观察的明细条目、课堂教学评价引入到现在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案例(基于课堂观察的表现性评价)说明课堂观察这样的评价方式越来越重要。用这种方式可以看出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倾听和表达的能力等一般书面方式所看不出的方面。
例如,成长记录袋等。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另一种典型的质性评价方式,通过系统收集学生日常学习作品,展示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过程、水平和潜力。教师可以以学习的顺序为线索来设计成长记录,学生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作品:调查报告、手抄报、人口统计图、知识树、设计方案、数学小论文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按照学习的顺序放入成长记录袋内,共同描述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2.评价工具的开发
开发多种形成性评价工具。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评价之“事”要做好,就必须掌握好评价工具这个“器”。在教学评价已引起普遍重视的今天,网络、书籍提供的评价工具丰富多样,我按照我们吴江区的需要制作了一些月评价表,测试内容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10年来,中小学英语阶段进行测试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一方面,在试题形式上减少了对单纯的语言只是项目的检测权重,弱化了语法项目的检测,增加了语篇在试卷中的比重,增加了生活内容的含量,更加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检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从中考英語听力分数的不断增加到题型的变化等上都可以看出,作为考试这样的统一评价的具体题型、考查侧重点、考查范围、考查的深度等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对教师的灵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3.课程改革对大规模考试的影响
主要是中考的变化也牵动了各方的力量,并出版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的书籍;也牵动了各方的多种会议形式。淘汰了或肯定了或引入了各式题型。同时,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评价体系也不断地得到改革和发展,在一线工作中,评价机制的再次被肯定也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一种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综合的、多层面、多角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更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与体验,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发展的多面性来调整我们不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才是贯彻新课程、新理念的新举措,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多维评价,学生的人格才会健全,学生学的东西才会内化,言行才会一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会逐步确立。这些课堂教学评价的多维性也正是由学生发展的多面性所决定的,这种评价才真正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理性评价。
中国英语教育评价的改变其实是在宏观的世界教育体系观念改变的情况下不断深入发展的,这说明了个性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评价体系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正说明了“个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