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愿
摘 要 合作性教师关系的建立是新课改的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教师合作意识的提升、确定合作的主题、丰富合作的形式及改变教师评价体系都是建立合作性教师关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合作 教师关系 专业化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Necessity and Path Selection on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Teacher Relations
ZHANG Yuan
(Faculty of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Establish cooperative relation is the need for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the need to 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 needs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nhance teacher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theme of cooperation, enrich the forms of cooperation and effective way to change the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is to establish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Key words cooperation; teacher relationship;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1 合作性教师关系的内涵
合作是人们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合作除了具备合作的基本特征之外,又具有其职业独有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教师合作则是指教师基于自愿和平等的主体关系,因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形成的既有支援性又有批判性且共担不可预测性结果的人际互动关系,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①
我们认为合作性教师关系指一些能够共同平等参与、彼此高度信任、共享教育资源、并为共同目标而奉献的一群人。这群人的组合可以称为一个才能互补、团结和谐、目标一致的团队。它要求每一个成员互相关心,相互帮助,竭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去完成团队的共同任务。
2 合作性教师关系建立的必要性
2.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6月教育部所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强调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学生评价的合理性,强调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的综合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建立合作关系。教师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授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视为一种教育资源、隐形课程,对其充分利用,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更好地达到新课程教学目标。
2.2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当今世界,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共同目标。传统教师往往单兵作战,孤独且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合作可舒缓压力,在学习和借鉴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由一个个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构成的。只有一个一个教师专业发展了,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会更高。
2.3 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主力军是教师,只有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拥有最大限度的人才和情感支撑。合作性教师关系易于激发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形成群体合力,营造轻松、愉快、自然的和谐氛围。融洽协调的文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自信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得教师合作如鱼得水。教师之间真诚合作,彼此坦诚相待,潜移默化中会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生,进而推动校园和谐氛围的形成。
2.4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师劳动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有助于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人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与共同探究。
3 合作性教师关系建立的路径选择
3.1 重视教师合作意识的提升
构建合作性教师关系,教师自身首先必须从观念上认同这种文化,即教师要意识到教师合作对实现课程变革、教师专业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以及学生更好地发展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采纳他人的观点,分享和保护资源,用包容、尊重和关爱的心态对待他人。教师合作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3.2 确定教师合作的主题
学校在确定合作主题、制定合作计划之前,应通过问卷、访谈或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共性和个性的需求,选择那些教师普遍关注、亟待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合作的主题。合作的主题是多方面的,可以关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可以是对新课改的解读,可以是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的,等等。由于选择的问题是教师们关注的、亟待解决的,因此他们对这些问题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参与的热情度和合作的效果会大大提升。此外,由于教师合作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学校对教师合作需求的了解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应定期了解教师的需求,选取关注度极高、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
3.3 丰富教师合作的方式
教师合作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一是学科内合作与学科间合作相结合。打破年级、学科之间原有的、人为的界限,加强垮年级、垮学科教师之间专业与情感的交流。二是同校教师合作与跨校教师合作相结合。同校教师受共同文化熏陶,合作时间和地点较便利,可共同开发和编写校本课程。异校之间可开展互访、学者交流等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三是网下合作与网上合作相结合。传统与现代共荣,汲取已有成熟经验,同时打破时空限制第一时间共享最新资讯。当然,教师合作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城乡教师之间的合作,新老教师“师徒互助”式合作,跨国教师的合作。
3.4 改变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合作不仅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肯定。以往的评价体系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状况。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结果的功能,发挥教师评价体系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我们应把教师合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教师的具体教学合作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来不断检验合作的成效,完成教师的合作评价体系,激励和促进教师合作的良性发展。
在探索建立合作性教师关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避免刻意合作,即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让合作流于形式。二是要注意教师合作团体成员的可变动性,不断为群体注入新鲜血液,丰富群体的结构。三是合作的主题应随着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不应该一成不变。
注释
① 邵云雁,泰虎.较适合作:厘清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9.
参考文献
[1] 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新课程热中教师角色的冷思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
[2] 杨海东,高爱玲.骨干教师谈成长[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6.
[3] 华引江.小学科学学科有效合作备课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4] 张爱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合作的悖论及解悖策略[J].教育探索,2008,12.
[5] 董静.课程变革条件下教师合作文化的实现境遇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09,10.
[6] 于鸿雁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
[7] 赖俊明.试论新课程下教师教学合作方式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8] 孙孝科.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意蕴及其表征[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2.
[9] 芦春梅.构建和谐校园共享和谐文明[J].现代教育论坛,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