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水
摘 要:以新课标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体验型活动教学的微探。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情境、动手和朗读中进行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关键词:体验;情境;动手;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想和思维,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及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体验型活动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体验型活动”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和阅读实践活动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用眼、耳、鼻、手、脑多种感官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体验型活动教学呢?个人观点如下:
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精神情感不发达、直接印象积累缺乏的情况下,形式主义地掌握大量知识必然造成人的感受萎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儿童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想,用嘴巴去尝,用心灵去想。这样主客观就会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教学产生一个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小小的船》这篇文章时,我就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体验课文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夜幕开始降临了,(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漆黑的一片)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的夜空是十分美丽的,(音乐声响起)你看到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弯弯的呢?请同学们张开眼睛细细地欣赏美丽的夜空吧!(屏幕上出现Flash动画)这时,我不时地听到学生开心的叫喊声,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境,以形象复现课文的情境。在教学《狼和小羊》时,我组织学生分别带上狼和小羊的头饰。学生对这些小动物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学生都非常乐意去体验狼是怎样凶狠,而小羊却很温和的性格。有的学生甚至学狼一样气冲冲地向小羊扑去。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明白了美与善,这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葡萄沟》这一课中,我让学生跟着我坐上时光列车来到葡萄沟这个好地方。男同学就扮演维吾尔族老乡,女同学就扮演游客。创设情境,假如大家来到了葡萄沟,维吾尔族老乡拿着葡萄热情招待旅客。旅客尝上了新鲜的葡萄,这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体验少数民族的好客,获得了情感的熏陶,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學中引导学生进行情境的体验,是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中体验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小学生有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有目的、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同时还能真正保持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称象》这篇文章时,我课前准备大象的模型、船、石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然后用首先……接着……最后这样的方法来让学生叙述,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对于《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乌鸦从口渴了—找水喝—找不着—想办法—喝着水的故事。学生多读几次就可以明白了,同时学生也知道这只乌鸦是很聪明的,自己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在学完课文后,每一个学生都扮演了一只小乌鸦,自己去叼小石子喝水。学生可认真了,大家都动起手来做乌鸦喝水的小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乌鸦喝水也是艰辛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喝到水,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
此外,在教学《刻舟求剑》这课时,我把投影片放出来,一部分学生叙述,另一部分学生做动作。学生很感兴趣,个个都争着去动手操作,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个人是否能把宝剑捞上来?这种操作后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体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美美地朗读课文中可以体验课文中字、词、句的内涵,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心理过程的变化。如:在教学《夜宿山寺》时,我用时光隧道带领学生走进李白的时代。我设计这样的一个读法:假如你是诗人李白,你会用什么语气、什么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呢?结果学生的读法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摇头晃脑读,有的站在凳子上读,有的两个一起读,其中一个当回声。学生不需要老师的任何讲解,通过一次次自主、积极地朗读,自行探究,慢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又如,在教学《窗前的气球》一文时,我通过朗读让学生想象,感受科利亚躺在病床上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的痛苦。接着,播放悲伤的音乐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有一部分学生边读边流出了眼泪,受到了很好的情感熏陶。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情境、动手和朗读中进行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快乐无穷。同时,体验型活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
效性。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