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泥塑的制作最早可上溯到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积于民间的泥塑工艺非常绚烂。与之比较的现代彩泥,无论从色彩效果还是材质特点,都存在着很大的共同性,并带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于动手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玩,喜欢无拘无束地表现正是他们的天性。橡皮泥色彩丰富,容易捏制成型,正是小学生喜欢用的美术材料。用橡皮泥表现事物也是他们最喜欢的美术教学内容之一。彩泥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施展空间,具有很好的教学实践价值。
教学案例:
在上小学美术“动物”彩泥造型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和现场示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揉、捏、搓、粘、接等橡皮泥制作的方法,对制作立体动物造型也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我要求学生不但制作得快、好,而且对自己的作品要讲解得精彩。有一位学生制作了这样一件作品:一棵树,树杈上有一个鸟窝,里面有几个蛋,枝头有一只小鸟低头向下,一条蛇正绕在下面的枝干上,仰着头。这位学生介绍说,一条蛇正攀游在树上,准备偷吃鸟蛋,结果给鸟妈妈发现了,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就勇敢地和蛇搏斗起来。介绍的话虽然不多,但已经基本反映了这件作品的相关情节,话语也比较生动,更可贵的是体现了该学生的一颗爱心。在我表扬这件作品后,同时也要求其他同学分析这件作品存在的问题,几位学生都说这件作品的色彩不丰富,只用了一种橡皮泥色,第一感觉还不够好。抓住同学们提出的这点建议,我就鼓励全班同学要充分运用橡皮泥丰富的色彩,使自己制作的动物更漂亮、更有趣。学生在而后练习的作业中果然有了改观,其中一位学生塑造了一棵绿色的树,一只黑白相间的乌龟和一只小白兔。这件作品造型虽然简单,色彩可丰富了许多,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学生边说边双手操作两只动物进行运动,简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具有了一定的动画效果,充分体现了这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学生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同时我又启发学生想象还可根据哪些动物故事进行橡皮泥的创作。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猫和老鼠”“狮子王”“喜羊羊、灰太狼”等等有关动物的故事从学生的嘴里蹦了出来。通过这一“说”,一些学生放下正在捏制的作品,仔细想了起来,甚至随即捏掉,重新制作。这时,学生边捏边说,相互观摩,学生的创作情绪达到了高潮,表现形式更是大胆。其中一位学生作品的底版上蹲着一只青蛙,学生左手拿着一根泥圈在青蛙的上方,右手捏着一只小鸟在泥圈的上方运动,讲述了“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我大为惊叹,小小泥圈代表一口井,体现了这位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力,而整件作品上(飞翔的鸟)中(井)下(青蛙),多层次的安排,虽断意连的效果,更是说明了这位学生丰富的空间思维力和突出的创造才能。面对这件作品,许多学生发出了佩服的感叹声,有数位学生一脸无可奈何,似乎丧失了创作的信心。于是我就鼓励全体学生寻找该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大胆指出动物造型不生动,还应仔细刻画。我立即加以肯定,这为尚未完成作品的学生点燃了希望的火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创造力,也给已完成一件作品的学生一个暗示:不能满足,应努力进步,从而使这些学生能把作品修改整理或再次制作。
自我反思:
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办公室,在整个泥塑创作活动中,我并没有向学生示范講解新的技法,学生的泥塑作品就技法而言并没有取得明显突破,但在相互合作、共同交流、持续激励的教学氛围中,所创作的内容却是丰富了,表现形式也各尽所能,充分展现了各自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才能,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快乐。由此可见,在“练—说—练”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学生大脑思维最活跃的一个阶段,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增强学生对艺术品的视觉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延伸:
在全球高速发展的21世纪,不断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造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职责。
创造是美术教育的“灵魂”。在美术活动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其他学科难于相比的。彩泥造型这一美术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空间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要求每位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深入发掘学科的文化内涵和综合价值,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知识经验,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克服被动、消极的心理因素,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欲望和热情。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他们的个性创造,使每位学生的内心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这对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专家点评:
在传统的泥塑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制作时跟着老师做,教师只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要求做得和实物相像,而且以单一的物件表现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简单的、机械的操作训练模式。没有观察体验,缺少深入表现,显然扼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在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捏制作品时,学生表现的对象以几何形结构为主,造型呆板、空间塑造单一。
又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有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传入中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对中国的传统教学予以全盘否定,全盘照搬西方的新教育方法,一味强调学生个性自由的张扬,形成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法。其在陶艺教学中表现为: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过于依赖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完成的作品虽然能体现出一定的趣味,其中含有很大程度上的偶然性、盲目性,而活动过程的单一,也丢失了陶艺活动诸多的教育价值。
申宗贤老师在彩泥造型教学活动中,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注重促动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去认识、观察与欣赏事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尊重学生自由的、个性化的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不断创新,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创造能力得到最优发展。(胡锡平)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