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旦
摘 要: 语感的训练主要是落实语言因素和积累语感经验。“语”指语言文字,“感”指感受。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丰富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说明:语文素质越高的人其语感能力越强。语文学习的成功在于语感的建立。培养语文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感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至于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语感的重要性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而日渐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写入了课程总目标,而且在课程标准中多次被提及。语感训练主要是落实语言因素和积累语感经验。“语”指语言文字,“感”指感受。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丰富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素质越高的人其语感能力越强。语文学习的成功在于语感的建立。培养语文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语文的语感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训练,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都能表达作者的情味和旨趣。作者的努力即是情味和旨趣以语言文字为符号表达,读者的努力自然应该从语言文字的符号中理解作者的情味和旨趣,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所以要体会作者的情味和旨趣,必须从透彻地理解语言文字入手。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培养,有意识地加强语感训练,进一步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意义和体味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最后真正完全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和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朗读是把书面语有声化,是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形成能力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带有情感丰富的特点,为小学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基本功训练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新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自觉积极地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朗读指导和训练。
(1)提出问题,指导朗读。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语文教学中加深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陶冶学生情操。我在教学《怀念母亲》时,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齐读等训练,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季羡林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在梦中痛哭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时,把握“初读—细读—熟读”的训练层次,这样学生会真正领悟其思想感情。
(2)加深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读出感情色彩。
好的文章在遣词造句上总是有精妙独到之处,这些地方最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老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透彻深入的理解。如我在教学《詹天佑》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还让其了解当时清政府的无能,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重爱国人士的思想感情。
(3)角色朗读,读出真情,有实感。
角色朗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根据小学生好自我表现的心理,让学生细读课文,品味角色内容的涵义,指导表演,活跃课堂,读出真情实感。在教《中华少年》时,学生朗读来自四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角色,从而感受和领悟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科技发达等,为我是中国少年而骄傲、自豪。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地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朗读中陶冶情操。
2.引入情境,训练语感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多媒体,引发学生联想,从中受到感染。如教学《学会看病》中母亲发现儿子病了的那段对话,给学生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你们生过病吗?回忆一下当时是怎样一种感觉?”通过这样基本感情认识的提问引发联想,让学生“披情入文”。“儿子生病了,处在极其痛苦之中,你们如果置身其中,听了妈妈的那番话,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们会怎样呢?而她的儿子表现怎样?”这里教师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沟通学生与这位妈妈、儿子的心,又通过外表的观察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以上事例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学习语言文字联系到语文知识、生活经验和思维成果等积累上。一个人即使不预备欣赏文学作品,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训练语感更是基本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这个桥梁,和作者的心情契会。
3.积累语言,深化语感
电视新闻及节目具有浓厚的审美与情感色彩,好的节目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利用晚间新闻及课余时间看一些相关节目。上课时,问他们看到什么节目,只要他们能说出来就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语感得到训练。
总之,培养学生语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为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不能靠单一的形式进行训练,必须听、说、读、写密切结合,另外,培养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靠大量反复的实践,因此,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