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2014-10-20 02:33严淑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提问数量语文课堂

严淑玲

摘要:语文课堂的提问,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提问的数量、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严格控制课堂提问的量,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数量 技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一堂课下来,从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到语言的品味分析,无不涉及问题的设置。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至关重要。由此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一、课堂提问量的控制

在一次片区教研中,听了一位教师上的八年级下册的《俗世奇人》的公开课,感触颇多。尤其是对该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印象尤为深刻。粗略统计该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大大小小的提问,接近40次。提问次数之多,涉及面之广,令学生和听课教师招架不住。一堂课就45分钟,却设置了40个问题,如果去除教学的其他环节:朗读课文,阅读文本,那么一个问题从提出到回答连一分钟都不到。

试问,这样的提问真的能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我深表怀疑。因此,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数量、质量应严格把关,一堂课到底提多少个问题比较合理呢?没有人给出过标准的答案,当然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存在。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不可能是“定型产品”永远固定不变,应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学情,“量身定制”。

一节课的提问数量控制在主问题5-10个,辅助性问题控制在10个左右,提问总量应控制在20-25个左右,这样每个重点问题就有3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是较为合理的。不宜问得过多过细,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

二、课堂提问质的提高

要想提高提问的质量,就要提升提问的技巧。教师要学会“巧问”、学会多种形式地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运转。

(一)要“巧问”

曾看过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夜雨寄北》一诗时,设计了一个预热活动,上课铃响,教师击掌,示意学生安静,手指屏幕,示意学生看屏幕。

屏显1:老师今天嗓子哑了,要多喝水,少讲话,今天上课我可以不讲话吗?认为可以的点点头,不可以的摇摇头。(学生点头)

屏显2:我们的上一次合作,你觉得愉快吗?愉快的点头,不愉快的摇头。(学生点头)

接下教师出示了一系列问题如:我们今天的合作会更好吗?我们可以上课吗?学生都用点头、摇头来回答。

实际上教师只是在最前面的两个问题上,指示学生用点头和摇头来回答问题,并未要求之后的所有问题都用此种方式来回答,但学生却形成了思维定势。定势思维的产生必然影响思维的创新。若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中不加以创新,形成一种定势,必然影响课堂的效果,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何不将直问变成曲问,迂回绕道,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含蓄生动,留有思考余地;将顺问变成逆问,打破常规的提问方式,逆向发问,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将严肃呆板僵化的提问变成趣问,富问于趣,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在教授文言文《桃花源记》一文中,有“鲜美”“不足”“妻子”“绝境”等古今异义词。若直接问:“鲜美”“妻子”等词的今义是什么,古义又是什么。虽直接明了,但却单调无味,学生不乐于回答,同时印象也不深刻。换个形式加入一些提问的技巧,将截然不同。

我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翻译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味道鲜美,落花纷纷)。听到答案后,我问:“同学们,渔人是一只兔子吗?看到绿草就跑过去尝一尝?”同学们哄堂大笑,顿有所悟:“鲜美”不能直译成味道鲜美,“鲜”是鲜艳,“美”是美丽,应译为鲜艳美丽。这样的问,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义,也活跃了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的巧问还可以运用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比如:八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说:“列夫·托尔斯泰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句话时,我们可以这样问:托尔斯泰的脸上长满了草吗?学生一下就反应过来,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托尔斯泰的脸多毛的特点。同样,这篇课文中还有另一句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不好理解。我就问:“同学们,托尔斯泰是一个怪物吗?怎么有这么多眼珠呢?”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本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突出了他眼睛观察的敏锐和丰富性。只有这样巧妙地问,灵活地问,学生才能愉快地答,有深度地答。

(二)要形式多样地问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它们形式不同,效果不同,所以使用的场合和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

1.无疑而问,商量问。这种问是征询学生的意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它还有总结归纳巩固的作用。

2.选择问,属于低级认知提问,是一种回忆性提问,它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在课堂上应少用。

3.特殊问。因疑而问,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得出相关答案,但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4.追问。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层层推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不是简单的问、随意的问,不是不讲数量、不讲技巧的滥问。语文课堂的提问应是适量、巧妙、有趣的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自龙.初中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周泉.导读与教学实施·初中语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提问数量语文课堂
统一数量再比较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