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

2014-10-16 20:45华沙
大学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人力资源

华沙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全国布局还是从高校自身来说,其共同特点有二: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依据管理学的人力资源理论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其必然性,同时,校企合作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对于扩充教学环境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 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97-03

人力资源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包含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其中体能、智能和技能构成了人的能力。体能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全程度;智能就是人在各种领域中创造性开发及其创新性含量的程度;技能就是人的基本技术与掌握生产流程合理规则的熟练程度。因此,所谓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目标是通过开发活动提高人的才能以及增强人的活力或积极性。

2000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增长的质量》研究报告表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全球各国和地区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同时,在对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研统计后发现,当今全球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三大资源的构成比例为5∶4∶16,这一数据表明,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就是人力资源。

我国的各种生产要素中,自然资源紧缺,仅占世界的10.5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到世界的1%;物资资源短缺,国内投资额占世界总量的3.4%左右;而最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仅占世界的26%。尽管我国各種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资源占有很大优势,但这种优势仅仅表现在劳动力数量上,我们的劳动技能指数仅排在全世界第59位。一组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15%,中级工占50%,高级工占31.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3.5%;而在我国的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只占3.5%,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1.5%。由于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受到严重挑战,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高等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人才资源的质量和总量,进而逐步有效地将人口负担转化为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

一、新建本科院校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

当今全球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要充分发挥蕴藏丰富人力资源的优势,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与快速提高人民素质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虽然拥有相当明显的劳动力优势,但是高数量和低成本的劳动力却不代表高生产率。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没有一家进入世界500强,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占发达国家制造业强国的二十分之一。据数据显示,美国劳动者具有高附加值,美国劳动者的实际成本约为中国劳动者的实际成本的1.5倍左右,但平均工资却是中国劳动者平均工资的48倍,由此可看出我国的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劳动力价值较低。凤凰网在2006年6月的一篇专家撰文中提到:“中国大数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劣势而不是优势。”我国正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当前国民经济的结构将会得到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实就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逐步将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最终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此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来实现,而高素质的劳动力结构又将依靠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结构调整、规模扩展以及质量提高来完成。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是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新建本科院校不光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还重点培养学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对劳动力实现就业,对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市场需求导致的结果,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紧密联系,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所以,新建本科院校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直接并有效开发就必须要做到: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群中拥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用现代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创建新型产业,同时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适应职业素质和能力在职业岗位中的相关要求,确定适合的教学计划、相关设备以及考核鉴定规范。我们要以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为切入点,大力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花大力气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切实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履行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作为包容着高等学校的更大系统,又作为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从多方面制约和影响着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动。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和管理活动必须适应、服务或服从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当社会人才需求发生变化时,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活动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当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发生变化时,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方式和体制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新建本科院校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还应当成为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生成背景多样,且所处地域经济水平以及与行业、产业关系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做出丰富的选择,但都应以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党中央在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三个层次的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就是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部分人才主要靠新建本科院校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

新建本科院校要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同时也要结合传统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经验,应重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服务一线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各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为主,是强调应用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同时也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

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岗位基本操作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好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既要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既不是传统本科教育的学术精英型人才,也不是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在时间上的简单延伸;既具高等本科性,又有高等职教性,集学术、技术、职业于一身。

三、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目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和多规格的趋势,作为承担“培养数以千万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这一主要任务的新建本科院校,走校企合作育人之路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1年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有一项关于高等教育的重大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具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大特点。

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强调: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旨在解决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同时提出要在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办学特色的鲜明性、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等重要领域和环节上,通过努力,不断改革,加强建设,力求成效明显,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意见》中还特别指出要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1000个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在目前国家实施“卓越计划”和“本科教学工程”等系列人才培养计划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有企业的有力支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企业环境中磨炼。所以,依托企业走校企合作育人之路是培养适应生产实际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和必然选择。

四、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内容

校企合作育人要求高校必须打开思路,破除封闭的办学思想,把人才培养理念直接融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中,通过搭建校企合作育人的综合平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依托行业企业的发展,构建三大“零距离”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以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为目标的运行机制,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双方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将在校学习与进入企业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各种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达到学校和企业两方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教学目的。所以它的基本内涵就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和“互惠共赢”。

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秉承“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标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政府统筹主导,校企共同参与,行业监督指导,促进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 周耀华,胡国强.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19):105-109.

[2] 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思考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6-11.

[3] 杨勇.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11(2):58-61.

[4] 刘艳红.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之反思[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3):105-108.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人力资源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