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词的生成机制:属性值域的融合

2014-10-16 10:42周日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素形容词定语

周日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中文系,广东 佛山 528000)

一、属性与区别词

属性(attribution)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征、特质。事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包括特有属性和共有属性、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固有属性和偶有属性。人们可以根据认知需要,从特定角度去研究它。例如,碎纸机的外形、体积、颜色、产地、碎形、质料、动力、服务目标等等,都是其属性,反映在语言层面,表达属性的词语,诸如台式、抽屉式,大型、微型,彩色、茶色,国产、日本产,条状、粉末状,塑料(质)、金属(质),电动、手动,家用型、商务型,大部分都是区别词,用来给事物分类。

20世纪60年代朱德熙提出区别词这个概念,1965年吕叔湘等将它归入形容词,根据它不能做谓语的特点,命名为“非谓形容词”,也叫“属性词”。区别词不能充当谓语,与形容词的主要功能相对立,因此,80年代开始,人们重新将它剥离出来,成为单独的词类。区别词是只出现在名词或助词“的”前面、表示事物属性、有分类作用的词。

二、区别词的生成机制

(一)属性值与属性域的融合

属性值、属性域是信息技术的常用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解释,属性值(attribute value)是属性的一次特定出现,属性域(attribute domain)是属性所有可能值的集合。例如“新式杯子”,“杯子”是物体,“新式”是杯子的属性,“式样”是杯子的一个属性域,“新”是式样域的一个属性值。赵春利将这组术语引入语法领域,认为事物、属性值、属性域是建立形名组合宏观理解模式的三大要素。我们认为,属性值、属性域这组概念对认清区别词的生成机制与语法性质很有帮助。

形容词表性状,如大、小、高、低、长、短、强、弱、冷、热、轻、重等,对应属性值。属性域是人们给事物分类的标准或维度,在语言层面多为抽象名词,常常是概括一个集合的上位词,如大小、体积、高度、长度、强度、温度、重量等,以及颜色、形状、性质、质料、式样、等级、档次、型号、门类、时期、里程、方面等等。从属性值和属性域中各取一个语素,融合在一起,构成公认的区别词。如:

(1)老式(家具)轻度(中风)慢性(咽炎)恶性(肿瘤)低档(商品)

低级(趣味)高等(教育)远程(导弹)短期(行为)大型(机器)

属性值域相融合,正是原型区别词的生成机制。刘春卉也曾指出,“A+N”类区别词与区别词性结构,“由表示属性特征的成分和指称属性的成分结合而成”。

短语也能表达区别功能。“西方式样的糕点”、“中国生产的汽车”、“苏联制造的飞机”、“私人创立的大学”、“野外生长的蘑菇”等,都是短语做修饰成分,在与隐性要素的对立中获得区别功能。只有凝固、融合后,“西式、国产、苏制、私立、野生”才是区别词。能产性强的“A+N”类区别词性结构,如“高效率、高亮度、高难度、高精度、高速度、高清晰度”,凝固为“高效、高亮、高难、高精、高速、高清”,才是新兴的区别词。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为:(1)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构成“的”字短语。(2)不能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才能做主语或宾语。(3)不能用副词“不”进行否定,只能加前缀“非”表示分类。(4)没有程度与数量范畴,不能接受程度副词或数量短语的修饰。区别词的语法性质,源自其生成机制:一方面,充当属性值的形容词、序数词、方位词以及名词、动词,都能抽取出一些性质特征或区别性特征来,与作为背景的隐性要素形成对立,因而区别词与形容词有一定的共性;另一方面,虽然属性域语素可以是形素、名素甚至动素,但它们所代表的属性域都只是指称形式,因而区别词与名词也有一定的共性。区别词抽取了形容词、名词的部分因子融为一体,成了既不同于形容词又有别于名词的独立词类,其程度性与空间性的值几近于零,词义既不指向纯粹的性状,也不指向具体的事物。设X轴为属性域,Y轴为属性值,YX为表示事物属性的区别词,其融合性在坐标图中表现得更直观:属性离不开事物,不存在独立于事物之外的自在的属性,所以区别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定语,依附在名词上面,属于粘着词或加词。比较:

(2)新杯子新式样新式杯子

“新”是形容词,表性状,具有程度范畴;“杯子”与“式样”表事物,具有空间范畴;“新”与“式”融合后,偏正型的“新式”,尽管意义上还是指“新的式样”,但语法性能上,AN≠A≠N,程度性、空间性均已消失,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向心结构,倒是贴近于离心结构。

可见,所谓“融合”,除了指音节的缩减外,更主要的是指性状和事物两种语法性质的融合,实质就是程度性与空间性的相互否定。而程度性、空间性的丧失,不能说“很新式”或“一种新式”,导致了区别词的粘着性——“永远是粘着形式,从来不作为句子单独出现”。“新杯子”与“新式杯子”意义不对等,因为属性域的加入,使得区别词定语比形容词定语的表意更具体些。属性域是给事物分类的维度,属性值是具体维度上区分事物的区别性特征。

(二)属性值的表达

属性值是定义属性的特征或参数,确切表达一个目标或实体属性的质或量。所以,表达属性值最常见的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如例(1)中的“老、轻、慢”等。此外,数词、名词、动词性词语或语素,也可以表达属性值。例如:

(3)一等二级三流四品五档六号

(4)国产商用美式木制酸性人造

(5)上流下等外来内源前期后期

(6)菜鸟级大师级骨灰级木乃伊级舍利子级

(7)立式 坐式 卧式 蹲式 跪式 有机无线

例(3)用序数表示属性值,通过属性值的数量化来给事物分级别、档次。序数表属性量级具有双向性:采用升序,数字越小,量级越低;采用降序,数字越小,量级越高。例如“一级”代表英语水平考试的最低级,却代表日语水平考试的最高级。例(4)是名词性语素充当属性值,前三例中“国、商、美”是半自由语素;后三例中“木、酸、人”是自由语素。例(5)是方位词充当属性值。例(6)是名词充当属性值,从事物中抽取某些特征来表示属性量级。因为第二直接成分“级”是半自由语素,组合单位不管音节数目如何,都只能是词。例(7)是动词充当属性值。

属性值有的是二元相悖的矛盾关系,表现为区别词成对出现,例如{男式:女式}、{公用:私用}、{良性:恶性}。有的是多元共存的对立关系,表现为区别词成串出现,甚至具有类推性,例如{美式:苏式:日式:港式:……}、{军用:民用:农用:商用:…… }、{小码:中码:大码:加大码:……}。属性值的内在关系决定了区别词的分布特征。

(三)属性域的表达

属性域在语言层面大多表现为名词,即便用的是形容词或动词,也是用来表示指称。表达属性域的单音节语素,根据语法性质可分成三类: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

1.名素表达属性域

主要的属性域有颜色、形状、性质、质料、式样、等级、档次、型号、号码、纲目、门类、时期、里程、方面等,常用语素有色、形、状、体、性、质、料、款、式、样、级、等、档、型、号、码、本、纲、目、类、科、期、方、边、程等等。这些语素充当属性域而构成的区别词,数量庞大,有较好的类推性。例如:

(8)彩色树形杆状球体油性棉质毛料老款中式花样高级初等中档小型大号均码木本鱼纲蚤目甲类猫科晚期单方双面多边远程

比较特别的是属性值语素和“色”组成的颜色词,“彩色”是区别词,其他的如“红色、绿色、咖啡色”都是名词,而不是区别词。个中原因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

2.形素表达属性域

主要的属性域有大小、长度、高度、厚度、宽度、深度、粗细、重量、温度、好坏等,反义词具有不平衡性,常用量级大的一方代表整个序列。即用大、长、高、厚、宽、深、粗、重、热、好等代替整个属性集合。如果属性域由形素充当,则担任属性值的就不能是形容词,而多是显著度高的名词,表示比况。例如:

(9)天大的(人情)芝麻大的(事情)腰深的(杂草)铅重的(羽毛)上好(的)(材料)

这些单位大多是属性值和属性域的临时组合,没有最终凝固成词,充当定语时必须带上“的”,还不能算做区别词。“天大”中,特征[+大]从“天”里获得;同样,“芝麻大(的)”中,特征[-大]从“芝麻”里获得。至于语素“大”,是用来表示属性域的,相当于“大小”。所以,“黄豆大的火焰”可以说成“黄豆大小的火焰”,但不说“黄豆小的火焰”。“上好”是典型的区别词,方位词充当属性值,“好”表示“好坏”这个属性域。

3.动素表达属性域

主要的属性域有制造、生产、用途、来源、成立、存在等,常用语素有制、造、生、产、用、来、源、立、存、在等等。例如:

(10)苏制人造野生国产商用外来自源私立现存潜在

(四)属性域的空缺与隐含

区别词的典型形式是双音节词。一方面,如果属性值或属性域由名词充当,可以构成三音节或多音节的区别词,例如,流线型、候鸟型、舍利子级。另一方面,如果属性域语素是空符号,只出现单音节语素表示属性值,则形成单音节区别词。例如,“正、副”,“单、双”等对立项表示地位或数目,语言中没有能准确概括它们的上位词,属性域为空符号。例如:

(11)正φ教授副φ主席 单φ眼皮双φ眼皮

这类单音节区别词,有的还能与其他属性域结合,构成双音节复合区别词,如“单边、双边,单程、双程”。

属性域也经常可以隐含。例如,“轻”、“重”是形容词,在“轻武器、重武器”中,“轻”、“重”并不指向概括自身的属性域[重量],因而不能做谓语,丧失了陈述的功能,主要表示属性,又叫“轻型武器、重型武器”,属性域语素“型”隐含起来。类似的还有:

(12)轻音乐 轻小说 轻动词 轻工业轻骑兵轻公司

这类由形容词充当的属性定语,因词义的引申,不再具有程度范畴,不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跟区别词定语非常接近。形容词属性定语有时伴随语言的简化而出现,例如:

(13)高速度铁路—高速铁路—高铁

“高速度”是区别性结构,“高速”是区别词,“高”是形容词属性定语。

属性域的隐含,受属性值和所修饰名词的语义密切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如果属性值与名词的语义碎片,很容易激活属性域的语义,表意明确,则属性域可以隐含。事实上,名名组合中间的零形语义桥,大多就是属性域语素的隐含。反之,如果表意不明确,造成含混或费解,则不隐含。例如:

(14)金项链银首饰铜茶壶玻璃茶几羊毛背心玻璃质的谎言

(15)新家具≠新款家具 旧滑板≠旧式滑板高房子≠高级房子文学问题≠文学性问题

例(14)中,“金”与“项链”,“玻璃”与“茶几”很容易激活材质联想,属性域“材料、质地”因而隐含;但与“谎言”组合,就不容易理解,需加入属性域,目的是定向提取玻璃的[+透明][+易碎]特征,映射到主名词表示的事物上。“金、银、铜、玻璃、羊毛”等都表示属性,不再具有空间性,不能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跟区别词定语非常接近。因为受词汇双音化的影响,人们认为“金、银、铜”的名词地位并不稳固,因此归入区别词。甚至有人将“玻璃、窗口、朝阳”等词也归入区别词,这实在不妥,因为充当属性定语也是名词的主要功能之一。例(15)中,前后两端的意义不对等,属性域“款、式、级、性”规定了事物属性的优选维度,不能隐含。

属性域的隐含,有时跟音节数目有关系,汉语词汇以双音节、四音节占优,为了适应语音的心理习惯,属性域语素有时出现,有时隐含。例如:

(16)麻料衬衣毛料西装棉质睡袋丝质围巾绒料帽子

(17)亚麻衬衣羊毛西装纯棉睡袋真丝围巾羊绒帽子

例(16)是区别词定语,例(17)是名词属性定语。属性域的隐现成为调节音节的手段。

属性域的隐含,有时还跟提取语义特征的数量有关系。如果提取的属性值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属性域,因为几个属性域的组合难有概括的语词来表达,只能隐含。比较:

(18)碗口粗的树干槟榔色的牙齿

(19)樱桃嘴月亮水母

“碗口”有[+大小][+圆形][+平面][+中空]等义素,因受“树干”的语义制约,只取[+大小][+圆形]等形状域的特征来修饰中心名词。“槟榔”作为一种咀嚼果实,有[+大小][+颜色][+形状][+味道][+硬度]等诸多物理属性,“色”仅取其颜色——棕黄,来修饰“牙齿”。属性域“粗”与“色”都可以出现。而例(19)中,前者提取“樱桃”形状的[+圆润]、颜色的[+红艳]以及体积的[+小巧],来描写女性的嘴唇;后者提取“月亮”的[+圆形]与晶莹的[+银白]来描写水母。这些来自两三个属性域的义素,临时聚合在一起,语言中很难有对应的词语,大多表现为空符号,这样,属性域也就只能隐含。虽也常说“樱桃色的嘴唇”、“月亮形的水母”,加入属性域语素,但演变成了单一语义特征的提取。

三、属性定语和原型区别词的范围

区别词充当定语,表事物属性,是标准的属性定语。形容词、名词充当属性定语,说明事物的形状、式样、色彩、材质、类别以及来源、用途、功能等等特征,从而进行分类,暂时丧失程度性与空间性,不受程度副词或数量短语的修饰,功能上与区别词相当。形容词性状定语直接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具有程度范畴,保留着陈述的功能,是典型的描写性定语;名词的领属定语,表示是事物的领有者,具有空间性,是典型的限制性定语。例如:虽然都是做中心名词“武器”的定语,但其性质不同。形容词表性状,没有空间性,一旦出现在数范畴后面,就变成代称形式,相当于名词的功能,例如“四少、七贤、八怪”。名词表事物,没有程度性,一旦出现在程度范畴后,就丧失了空间性,凸显了其内涵中的一些特性,如“很学生、非常郊区、十分堂吉诃德”。形容词属性定语、区别词定语、名词的属性定语则介乎于两者之间,它们一起构成一个连续体。

原型区别词的范围就是由属性值语素和属性域语素融合、生成的词的集合,包括少数无法归入形容词、名词而属性域空缺(如单、双)或隐含(如雄、雌)的单音节词。定语位置上表示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名词,程度性、空间性消失,甚至词义发生某些变化,也不应归入区别词,否则就会像张素玲、赵燕华那样,造成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的大量兼类,使分类变得没有意义。另外,属性值和属性域组合而成的短语或结构,尚未凝固成词的,也应排斥在区别词之外。至于其他原因形成的边缘区别词,如联合型的“汉英(词典)、黑白(胶卷)”,动宾式的“加密(文件)、切身(体会)”,借词“迷你(巴士)、纳米

(20)①好(的)武器②轻武器 ③新式武器④激光武器⑤战士的武器

五类定语依次排列,构成一个“由性状到事物”的完整序列。图示为:(材料)”等等,则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内。

[1]吕叔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J].中国语文,1981,(2).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6.

[4]刘春卉.“A+N”类区别词与区别词性结构的形成机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5]李宇明.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J].中国语文,1996,(1).

[6]齐沪杨.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7]缪小放.说属性词兼说其他词类的区别[J].北京师院学报,1988,(1).

[8]周日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张素玲.现代汉语区别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10]赵燕华.新兴区别词的语义认证及其产生发展规律[D].广西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语素形容词定语
《通用规范汉字表》非语素字统计与思考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形容词
再谈语素
定语从句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