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孙大为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西柏坡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营养剂和动力来源,从“四种情绪”到“四种危险”的科学预警,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到“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从“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的制度保障,都体现着二者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 群众路线 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在西柏坡精神的基础上更加与时俱进、贴近民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居安思危”意识的传承与发展
从毛泽东提出的“四种情绪”到习近平指出的“四种危险”,清晰地勾勒出党的领导人对党内潜在危险论断的历史演进脉络,展现出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内潜在危险的清醒认识。
“四种情绪”—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夜的重要警示。“四种情绪”是共产党执政前夜的警示。1949年全国革命胜利在即,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考验。此时,党内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初露端倪,引起了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的高度警觉。
为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的最后部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谦虚谨慎的问题,敏锐地指出了“四种情绪”可能出现的危险:“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①“四種情绪”是毛泽东对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警示,其实质是世界观的问题,核心是“因胜利而骄傲”的问题,并指出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观原因。结合其他情况,毛泽东在历史转折时期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用以解决这些党内可能存在的、危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四种情绪”。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大家警觉的“四种情绪”在党内极少数人身上出现,革命的胜利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使极个别党的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官僚主义思想有所滋生,这些情况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对此,毛泽东要求全党牢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理,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②由此可见,“四种情绪”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对胜利和建立新政权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的科学预见,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党始终保持着执政忧患意识。
“四种危险”—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预警。“四种危险”是党中央对自身执政的警报。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以及外部环境考验。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松懈、宗旨意识淡漠,有的甚至出现了贪图安逸等腐败现象。部分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涣散,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消极腐败现象,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以权谋私、贪图名利,经济上贪污受贿,工作中不负责任、不务实效、弄虚作假以及生活中铺张浪费、贪图享受,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风政风。
“四种危险”是胡锦涛继2011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出的警示,并且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四种危险”与党的性质宗旨完全相悖,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防范“四种危险”的思想保证,只有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思想建设,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核心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核心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够防止和消除“四种危险”,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的蔓延,才能切实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风建设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清晰地展现出党的领导集体对党风建设内涵认识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民务实清廉”是落实“两个务必”的有效途径,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了一心为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才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早总结。“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早总结。1949年3月,毛泽东针对“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执好政,用好权”的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党面临的形势和党的思想状况,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
毛泽东提出的“务必”和“继续”具有深刻的含义,一是突出强调了全党“务必”,即要求一定要做到,用铁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时候决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二是突出强调“继续”,即要求大家继续保持战争年代的优良作风,决不能因为革命胜利而放松警惕,丢掉党的优良作风,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倒。
毛泽东一直从执政党成败和政权兴亡的高度强调“力戒骄傲”的问题,1944年4月在《学习和时局》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④1949年3月毛泽东提出的“赶考”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次深刻警示,是对“两个务必”的形象化和具体化。1949年春天,全国胜利在即,中央机关就要进北京城了,毛泽东想起了李自成的历史教训。他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⑤
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关注党内骄傲思想滋生和蔓延的情况,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决不骄傲自满,继续努力工作、学习,才能够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指出:“事物总是发展的……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⑥充分体现出谦虚谨慎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保证。
“为民务实清廉”—当代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新阐释。“为民务实清廉”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新阐释,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深远意义,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及时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
为民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心系百姓、勤政为民,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意识,增强群众情感;要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切实为群众谋利益;要把困难群众工作提高到作风建设的高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务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在察实情上下功夫,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察实情,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出实招就是要使发展思路符合本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工作有具体抓手,着眼于取得实际发展成果。办实事,就是要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把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事项办好、做实。求实效就是要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真正解决好问题上,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真正取得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
坚持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立身之本。清廉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警惕各种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做到秉公用权、拒腐防变。党员干部要树立节俭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作風建设保障制度的传承和发展
党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制定并通过了改进作风的六条规定,发展形成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当下,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是对六条规定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西柏坡精神的弘扬和升华,有力地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
“六条规定”—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制度保障的最早约定。“六条规定”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制度保障的最早规则。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根本性建设。为保持谦虚谨慎,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议并由会议制定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和反对突出个人的六条规定,即: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⑦
这六条虽然没有写进会议决议但又十分具体和重要的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立的规矩,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谦虚谨慎,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的行为准则。将“不做寿”作为规则确立下来,才能够改革旧的封建习俗,防止出现脱离群众现象;坚持“不送礼”,才能够防止领导干部腐化堕落,遏制攀比、享乐和奢靡等不良风气;做到“少敬酒”,才能够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做到“少拍掌”,反对虚张声势、好大喜功的思想,才能够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坚持“不以人名作地名”,才能够避免个人崇拜思想的产生;拒绝“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才能够戒骄戒躁,永葆“赶考”意识。
毛泽东在1953年全国财经会议上再次详谈了这几条规定,这六条规定将反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的要求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这在当时无疑具有政治远见,对中国共产党迅速担负起领导国家的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居功自傲,严于律己,立足于人民的有力佐证。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期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党的现实情况与“六条规定”进行逐一对照,充分展现出中央领导人对党情的清醒认识,为新时期全党作风建设树立了良好导向。
“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以制度保障作风建设的最新建树。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改进调查研究、切实改进会风、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八项规定”是党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范本,充分展现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理念和新姿态,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
“八项规定”详细具体,具有很强的量化性,便于监督和执行;与以往中央要求改变工作作风的文件不同,这些规定首先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要求抓作风建设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坚定意志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同时,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有从最高层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八项规定”是这一力量的具体体现,坚持不懈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建设,是使“八项规定”更具主导力、执行力和持久力的重要保障。从七届二中全会的六条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始终将“作风”作为关键词,传承着同样的革命传统。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新的“风向标”,为端正党风政风、抵制不良风气、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是中国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作风保障,发展中的中国呼唤一个更加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而“八项规定”正是对这个诉求的响亮回应。
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党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直接影响到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公信的提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提出的西柏坡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写照,“坚持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是激励、指引中国共产党前行的精神力量。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党的这一光荣传统的回归、践行与发展。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工作作风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作者分别为河北经贸大学讲师,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HB13DD016)
【注释】
①③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页,第1438~1439页,第1438~143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0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47~948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6页。
⑦鲁海德:《生活中的毛泽东》,北京:华龄出版社,1989年,第132页。
责编 / 于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