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和改进研究

2014-10-14 12:50郑亦宁
科教导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英语教育教育方法

郑亦宁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当前英语教育在学生输出型能力、学习效率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不足。通过掌握当今较为通用的教学方法,中国的英语教育应该保留其精华之处,同时借鉴最新的语言学理论和经验,发展更为丰富的英语教育体系。

关键词 英语教育 语言学 教育方法 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Research of China English Education

ZHENG Yin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Ji'nan, Shandong 25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pointed out in the student-output capability, lack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of the current English education. By mastering today's more common teaching methods, China's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retain its essence of the place, drawing on the latest linguistic theory and experience to develop more extensive English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English education; linguistics; education metho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影响不断加深,英语在中国不能说普及,却也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英语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可是,中国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平衡?我们到底是不是在教学上走的一条最正确、最高效的道路?学生时代所学的英语能否应用到生活工作之中?下面,笔者将对此做出简要分析。

1 英语教育在当今中国的现状

在这里,我就以雅思(IELTS)这项英语考试的全球考生成绩统计,做一个简单说明。雅思,即国际英语水平测试(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是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及英国文化委员会联合开发的一种英语语言能力考试。作为一种语言评估测试体系,其发展和成熟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由于测试本身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可信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

表1为世界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的考生雅思成绩统计:

表1 全球部分地区考试雅思成绩统计

通过表1数据不难发现,在各项满分为9分的雅思中,中国考生平均每项成绩都不足6分,而剑桥雅思官方说明,6分为合格水平,表示考生能大致能有效运用英语,虽然有不准确、不适当和误解发生,但能在熟悉的语境下使用并理解比较复杂的英语。这组数据反映了当今中国英语教育的三大现状。

1.1 学生语言输出型能力较弱

对比表1中考生各个单项成绩,不难发现考生往往是听力和阅读强于写作与口语。这一点对于中国考生尤其如此。

在英语教学领域,我们把听力和阅读作为语言的输入(Input),因为学生是通过听和看两种途径来获得材料信息,这主要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写作和口语则被归为输出(Output),学生通过写作和谈话,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型能力上的薄弱并不在预料之外,因为这恰好反映了中国英语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1.2 学习英语投入大于产出

按照目前国家教育部的指示,中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课程,直到大学本科毕业,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要接受至少十二年的英语教育。相比其他学科的教育,英语教育可谓是中国学生课程表里最繁忙的一个。这还不算很多学生在课外大量参加英语培训班和每天晨读的时间。

而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中国考生在雅思中的成绩也并不理想。严格的英语教育,换来的却是雅思成绩里低于6分(相当于及格水平)结果。相比之下,取得高分的往往是诸如法国、德国的欧洲国家,而他们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我们。这其中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1.3 应试教育机制限制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

中国英语教育因为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已经由单纯的语言能力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而这样的教育机制,其弊端就是使学生学习的语法知识和实际应用脱节。很多中国学生发现自己从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中学到的知识点无法用到写作、口语和听力等综合能力中。即使很多学生能把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他们没有意识到要去实际用它。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很难记住和理解知识点。其实很多只是学了也用不上,才导致记不住、掌握不牢。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即使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以及阅读英语文献上的能力也很欠缺。

雅思是针对移民者和留学者的英语综合能力考查,很多能够在中考、高考中发挥出色的学生也在这项考试中折戟。表1中显示的数据足以说明我们的英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过分注重应试技巧、考点语法。甚至在中国一些地区,因为高考英语不设听力测试,高中课堂上便也没有与听力相关的练习。endprint

2 当今教育现状反映的问题

2.1 重视输入型能力,轻视输出型能力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上的薄弱,实际反映了当前英语教育对语言输出型能力的轻视。而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的考试设计使课堂教学对这两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平衡。当前我国的英语考试,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进入大学以后的四、六级考试,在听力和阅读上的分值的比重都远远大于写作,而对口语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其实这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中国整体学生基数决定的——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考生,在阅卷过程中为了保证效率,对写作、口语这样主观输出型的评判,远远不如听力、阅读这种可以用选择题和填空题评判来得简单。

2.2 重视学习投入,轻视学习效率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是非常高的。在中学里,几乎所有学生都会早早到校,在早自习时间里朗读英语课文或者听英语听力磁带。这种学习方法,其实是通过朗读和听力,使语言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刺激,是美国心理学家John B. Watson(约翰·华生)行为主义(Behaviorism)观点的延伸。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反应都离不开条件的作用,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结果。这种看法把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化了,并无法解释人类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而中国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英语,效率并不高。

2.3 重视语言形式,轻视语言意义

由于面临各种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应试环节。在英语教育中,对于中国学生擅长的阅读和听力,其实更多也只是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语法的讲解,针对不同的题型也会有专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讲解。然而,很多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却并不能真正掌握这些语言知识点的运用。

3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谈中国英语教育的改进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有科学家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种跨领域的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被称为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人们运用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际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语言教学的方式。对于这些先进的理论,我们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学习,并结合中国学生的特色将其灵活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3.1 输入假设——针对性输入教学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在传统的学校课堂里,由于面临考试的压力以及庞大的学生人数,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尤其是在写作和口语这类输出能力方面。阅读和听力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语法知识可以通过上课的方式来讲解,可写作和口语必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可是学生无法保证互相之间达到i+1的水平,所以无法有效互相提高语言能力。所以教师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

3.2 对比分析理论——求同存异,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投入与效率不成正比的情况,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语言本身的特点,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在表1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针对英语能力的考查,与英语同为一个语系的相近母语使用者,成绩要更为优异。应用语言学者认为,如果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的结构更为相似,即语言普遍性高,则学习起来就更为方便。中国的英语教育,只有针对汉语母语者的特点,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3.3 回归语言形式——形式与意义并重

鉴于应试教育使目前国内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于语言形式,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笔者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语言的实际意义。语言教学必须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受应试教育所限,只讲应试知识,也应该注重语言的综合理解。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与世界其他国家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发现我国在英语教育和学习上虽然相比过去取得了十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笔者分析得出,在中国的英语教育要结合中国学生母语为汉语的特点,既要注意两种语言相似之处,又要注重区分两者的不同。应该注重语言教学形式的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同时比较了注重形式和注重意义的两种教学理念,指出语言教学一定要注意形式与意义并重,不可受应试教育的压力所局限。

参考文献

[1] 葛红.二语习得中输入、互动和输出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4(1):81-96.

[2] 黄建英.试论我国英语教育方针和目的的改革[J].学术论坛,2005(1):182-85.

[3] 臧岩.浅谈中国英语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2.

[4] 孙磊,田忠山.语言学中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2):129-32.

[5] 戴运财,王同顺,杨连瑞.跨学科的二语习得研究——对二语习得学科属性的思考[J].外语研究,2011(4):23-25.

[6] 徐爱华.互动假说在二语习得中的认识分析[J].文教资料,2013(27):161-62.

[7] 张晰.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in English and Chinese[J].海外英语,2013(8):263-75.

[8] 王慧.Using Focus-on-Form Instru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海外英语,2013(4):69-71.

[9] 张亚娟.运用沉浸式强化训练法,全面提高英语听力水平[J].考试周刊,2013(84):89.endprint

2 当今教育现状反映的问题

2.1 重视输入型能力,轻视输出型能力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上的薄弱,实际反映了当前英语教育对语言输出型能力的轻视。而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的考试设计使课堂教学对这两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平衡。当前我国的英语考试,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进入大学以后的四、六级考试,在听力和阅读上的分值的比重都远远大于写作,而对口语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其实这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中国整体学生基数决定的——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考生,在阅卷过程中为了保证效率,对写作、口语这样主观输出型的评判,远远不如听力、阅读这种可以用选择题和填空题评判来得简单。

2.2 重视学习投入,轻视学习效率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是非常高的。在中学里,几乎所有学生都会早早到校,在早自习时间里朗读英语课文或者听英语听力磁带。这种学习方法,其实是通过朗读和听力,使语言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刺激,是美国心理学家John B. Watson(约翰·华生)行为主义(Behaviorism)观点的延伸。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反应都离不开条件的作用,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结果。这种看法把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化了,并无法解释人类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而中国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英语,效率并不高。

2.3 重视语言形式,轻视语言意义

由于面临各种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应试环节。在英语教育中,对于中国学生擅长的阅读和听力,其实更多也只是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语法的讲解,针对不同的题型也会有专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讲解。然而,很多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却并不能真正掌握这些语言知识点的运用。

3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谈中国英语教育的改进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有科学家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种跨领域的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被称为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人们运用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际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语言教学的方式。对于这些先进的理论,我们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学习,并结合中国学生的特色将其灵活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3.1 输入假设——针对性输入教学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在传统的学校课堂里,由于面临考试的压力以及庞大的学生人数,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尤其是在写作和口语这类输出能力方面。阅读和听力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语法知识可以通过上课的方式来讲解,可写作和口语必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可是学生无法保证互相之间达到i+1的水平,所以无法有效互相提高语言能力。所以教师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

3.2 对比分析理论——求同存异,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投入与效率不成正比的情况,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语言本身的特点,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在表1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针对英语能力的考查,与英语同为一个语系的相近母语使用者,成绩要更为优异。应用语言学者认为,如果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的结构更为相似,即语言普遍性高,则学习起来就更为方便。中国的英语教育,只有针对汉语母语者的特点,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3.3 回归语言形式——形式与意义并重

鉴于应试教育使目前国内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于语言形式,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笔者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语言的实际意义。语言教学必须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受应试教育所限,只讲应试知识,也应该注重语言的综合理解。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与世界其他国家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发现我国在英语教育和学习上虽然相比过去取得了十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笔者分析得出,在中国的英语教育要结合中国学生母语为汉语的特点,既要注意两种语言相似之处,又要注重区分两者的不同。应该注重语言教学形式的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同时比较了注重形式和注重意义的两种教学理念,指出语言教学一定要注意形式与意义并重,不可受应试教育的压力所局限。

参考文献

[1] 葛红.二语习得中输入、互动和输出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4(1):81-96.

[2] 黄建英.试论我国英语教育方针和目的的改革[J].学术论坛,2005(1):182-85.

[3] 臧岩.浅谈中国英语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2.

[4] 孙磊,田忠山.语言学中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2):129-32.

[5] 戴运财,王同顺,杨连瑞.跨学科的二语习得研究——对二语习得学科属性的思考[J].外语研究,2011(4):23-25.

[6] 徐爱华.互动假说在二语习得中的认识分析[J].文教资料,2013(27):161-62.

[7] 张晰.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in English and Chinese[J].海外英语,2013(8):263-75.

[8] 王慧.Using Focus-on-Form Instru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海外英语,2013(4):69-71.

[9] 张亚娟.运用沉浸式强化训练法,全面提高英语听力水平[J].考试周刊,2013(84):89.endprint

2 当今教育现状反映的问题

2.1 重视输入型能力,轻视输出型能力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上的薄弱,实际反映了当前英语教育对语言输出型能力的轻视。而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的考试设计使课堂教学对这两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平衡。当前我国的英语考试,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进入大学以后的四、六级考试,在听力和阅读上的分值的比重都远远大于写作,而对口语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其实这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中国整体学生基数决定的——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考生,在阅卷过程中为了保证效率,对写作、口语这样主观输出型的评判,远远不如听力、阅读这种可以用选择题和填空题评判来得简单。

2.2 重视学习投入,轻视学习效率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是非常高的。在中学里,几乎所有学生都会早早到校,在早自习时间里朗读英语课文或者听英语听力磁带。这种学习方法,其实是通过朗读和听力,使语言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刺激,是美国心理学家John B. Watson(约翰·华生)行为主义(Behaviorism)观点的延伸。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反应都离不开条件的作用,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结果。这种看法把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化了,并无法解释人类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而中国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英语,效率并不高。

2.3 重视语言形式,轻视语言意义

由于面临各种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应试环节。在英语教育中,对于中国学生擅长的阅读和听力,其实更多也只是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语法的讲解,针对不同的题型也会有专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讲解。然而,很多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却并不能真正掌握这些语言知识点的运用。

3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谈中国英语教育的改进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有科学家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种跨领域的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被称为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人们运用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际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语言教学的方式。对于这些先进的理论,我们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学习,并结合中国学生的特色将其灵活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3.1 输入假设——针对性输入教学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在传统的学校课堂里,由于面临考试的压力以及庞大的学生人数,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尤其是在写作和口语这类输出能力方面。阅读和听力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语法知识可以通过上课的方式来讲解,可写作和口语必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可是学生无法保证互相之间达到i+1的水平,所以无法有效互相提高语言能力。所以教师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

3.2 对比分析理论——求同存异,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投入与效率不成正比的情况,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语言本身的特点,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在表1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针对英语能力的考查,与英语同为一个语系的相近母语使用者,成绩要更为优异。应用语言学者认为,如果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的结构更为相似,即语言普遍性高,则学习起来就更为方便。中国的英语教育,只有针对汉语母语者的特点,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3.3 回归语言形式——形式与意义并重

鉴于应试教育使目前国内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于语言形式,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笔者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语言的实际意义。语言教学必须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受应试教育所限,只讲应试知识,也应该注重语言的综合理解。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与世界其他国家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发现我国在英语教育和学习上虽然相比过去取得了十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笔者分析得出,在中国的英语教育要结合中国学生母语为汉语的特点,既要注意两种语言相似之处,又要注重区分两者的不同。应该注重语言教学形式的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同时比较了注重形式和注重意义的两种教学理念,指出语言教学一定要注意形式与意义并重,不可受应试教育的压力所局限。

参考文献

[1] 葛红.二语习得中输入、互动和输出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4(1):81-96.

[2] 黄建英.试论我国英语教育方针和目的的改革[J].学术论坛,2005(1):182-85.

[3] 臧岩.浅谈中国英语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2.

[4] 孙磊,田忠山.语言学中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2):129-32.

[5] 戴运财,王同顺,杨连瑞.跨学科的二语习得研究——对二语习得学科属性的思考[J].外语研究,2011(4):23-25.

[6] 徐爱华.互动假说在二语习得中的认识分析[J].文教资料,2013(27):161-62.

[7] 张晰.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in English and Chinese[J].海外英语,2013(8):263-75.

[8] 王慧.Using Focus-on-Form Instru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海外英语,2013(4):69-71.

[9] 张亚娟.运用沉浸式强化训练法,全面提高英语听力水平[J].考试周刊,2013(84):8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英语教育教育方法
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探索
对中职英语德育教育几点实践性认识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浅谈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