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平,卢晓欣,汤永建,房卫红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高压氧科,福建 福州 350025)
椎动脉型颈椎病(Ce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症状常以眩晕首先出现,患者在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时,易引起严重的心理、生理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下降[1]。本研究运用高压氧与药物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3]确诊的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52.3±6.6岁;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52.1±6.8岁。2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2 年龄 40~60 岁;(3)男女不限。
1.2.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不适宜高压氧治疗者;(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4)其他原因所致头晕或眩晕者。
1.3 治疗方法 116例患者均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前列地尔,口服胞磷胆硷钠、维生素B、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患者取卧位或坐位,采用九江船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YQ-32型高压氧舱,加压时间为20 min,待压力达到2.0个绝对大气压(Absolute Atmosphere,ATA)时稳压,患者戴面罩吸氧2次,每次30 min,中间休息5 min并改吸舱内空气,减压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 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4]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另外,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予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采用成组设计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得分情况()
表1 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得分情况()
注:两组患者治疗1个、2个疗程后ESCV评分依次增高,组内比较:*P<0.05,在治疗 1 个疗程及 2 个疗程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研究组 59 10.35±2.42 17.75±3.01*# 28.53±3.94*#对照组 57 10.22±2.40 14.68±2.93* 23.16±3.86*
表2 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m/s,)
表2 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m/s,)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TCD检测,显示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均有改善,组内比较:*P<0.05,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研究组 治疗前 21.24±3.36 21.34±3.42 21.56±3.51治疗后 39.46±4.01*#39.75±4.05*#40.17±4.10*#对照组 治疗前 21.62±3.41 21.50±3.39 21.77±3.62治疗后 31.04±3.95* 32.15±3.89* 33.28±3.91*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生活质量的提高日益重视[5]。虽然目前对颈椎病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思考,如有效减缓颈椎退变的趋势,提高颈椎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等[6]。
有研究认为,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黏滞性增高和血流减慢之间存在正反馈,造成椎动脉血流减少,致脑缺氧、缺血[7]。临床研究证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循环流速下降;当一侧椎动脉狭窄,另一侧通过代偿以缓解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不足,而由于头颈部运动不慎等其他因素存在时,代偿不足,就会引起颈椎病症状的发作,说明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因素[8,9]。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具体措施有颈椎牵引、微波和中频电疗、采用微机控制牵引加TDP照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外涂[10,11],以及应用静脉滴注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等[12]。在应用这些手段治疗的研究中,通过现代医学仪器的检测,显示出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13,14]。
高压氧医学是一个新型学科,近些年的应用逐渐广泛,也更有针对性,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医学治疗手段。高压氧对于颈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有着临床实践的应用,而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临床的探讨,也有实验的研究[15-18]。杨驱云等将高压氧应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观察其疗效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显示高压氧能有效改善脑血流循环,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19]。张继振等的研究显示,在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更利于患者全面康复[20]。椎动脉型颈椎病从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来看,都和血流量不足、脑缺血缺氧有关,这就决定了高压氧成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重要的一员。
本文通过116例患者的分组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效果。ESCV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在完成第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高压氧与药物的联合应用在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康复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TCD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加,而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表明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均能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联合应用效果更强。其机制在于药物扩张血管,减轻了椎动脉的管径狭窄;高压氧在提升血氧压力、缓解供氧不足的同时,改善受影响组织的血液流变学,提高氧代谢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高压氧与药物联合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患者疾病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1]徐印坎.颈源性眩晕暨椎动脉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9,30(5):387-388.
[2]王雷,王遵来,盛坤,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175-177.
[3]陈立典,吴毅.临床疾病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4-176.
[4]张志强.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9-240.
[5]宋敏,李泽佳,刘彦宏,等.血液流变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 颈腰痛杂志,2013,34(2):164-167.
[6]徐蔚华,马燕红.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概况[J].颈腰痛杂志,2013,34(3):245-247.
[7]史达,孙银娣,张平安,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颈腰痛杂志,2011,32(1):61-61.
[8]韩伟,欧阳甲,宋沛松,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椎动脉狭窄健侧代偿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1519-1520.
[9]石向明,王辉,刘创建,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椎动脉与正常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差异[J].颈腰痛杂志,2012,33(4):253-256.
[10]李镇锋,王彩华,王丽辉,等.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13,34(2):148-150.
[11]戚翠媛.非手术综合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J].颈腰痛杂志,2007,28(5):409-410.
[12]陈宏贤,赵新梅,李俊岐.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9 例[J]. 广东医学,2008,29(2):325-326.
[13]张小卫,尹战海,刘 凯,等.MRA-MRI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11-15.
[14]王琳,陈月芳,陈赛程,等.彩色多谱勒和经颅多谱勒对椎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效果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2010,3092-3098.
[15]臧谋圣,方健,吴健,等.高压氧早期治疗颈脊髓不完全损伤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05,26(6):452-453.
[16]孟魏魏,蔡秀水.高压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机的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12,33(3):208-210.
[17]吴杨,刘英.高压氧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变化[J]. 中国康复,2011,26(1):48-49.
[18]刘清华,潘曙明,盛颖.高压氧用于兔椎动脉型颈椎病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7(4):331-333.
[19]杨驱云,梁钊明.高压氧综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压氧综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16-17.
[20]张继振,莒南.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