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建云
摘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来帮助学生领会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做到:营造情境,实施人文教育;注重朗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拓展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营造情境;注重朗读;拓展资源;发展评价;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72-1人文素养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目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它担负着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
一、营造情境,实施人文教育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人文荟萃,浓缩了许多人文精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包含文化观点、道德观点、审美观点、个性观点等),努力营造人文情境,创设出一种根植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境交融,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中感悟,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最终达到“共同发现、共享快乐”的人文境界。
苏教版第十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诗篇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教学这首诗,我们可利用文中的的配画,也可利用有声有色、动感逼真的多媒体音像手段,创造诗歌情境,为学生展现美妙的世界:篱笆、小路、绿树、菜花、蝴蝶、儿童——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悟情趣盎然的儿童活动场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和诗人的心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深深地陶醉在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二、注重朗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语言优美,意蕴丰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巧妙点拨,辐射全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遍遍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验中,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这不仅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学习《陶校长的演讲》“第一问”一段,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明白“健康第一”的观点。这一段的教学应侧重抓住词句进行朗读训练。我们可以抓住关联词语进行语言训练。“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教师出示这段话,让学生找出关联词,通过比较和朗读明白健康的重要性。抓住两个“离不开”,指导学生朗读“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最后,指导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弄清这一段的层次,作必要的学法铺垫。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激励和鞭策自己养成好习惯。
三、拓展资源,丰富人文底蕴
广泛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开启心智的重要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拓展延伸”的教学观,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我不仅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还让学生去阅读他的著作《昆虫记》。孩子们了解到法布尔是个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是个取得巨大成果而又享有92岁高龄的成功者,他的成功并非易事,跨过了贫穷和偏见两大高坎。他甘于寂寞和清苦、几十年如一日进行研究和创作。《昆虫记》是法布尔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细心研究,又花了30年功夫写成的,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它与司马迁的《史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拓展阅读,有效地激励了学生培养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的精神,他们更加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地追求,才能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可利用写作拓展故事情节或延伸主题,以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例如教学《滥竽充数》,这是一则成语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故事到这结束,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我让学生思考,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南郭先生后来是怎么做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故事一个符合情理的续集。在他们的丰富多彩的续集中,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足社会。
四、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素养
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注重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尊严与感受;它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应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思想的自由交流、碰撞、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