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分析

2014-10-11 00:44陈武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短暂性危组脑缺血

陈武松

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科 荆门 448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是指由于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相应供血部位缺血,进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临床症状一般持续5~30min,且头颅MRI未留病灶。目前认为TIA的发病机制与脑梗死相似,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TIA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死[2]。研究发现[3],血清胱抑素 C(Cys 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关于Cys C与TIA的相关分析尚少。本文探讨Cys C、CRP与TIA发生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06—2013-06入住我院诊断为TIA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TIA诊断标准,男53例,女32例;年龄48~77岁,平均(58.1±5.2)岁;同时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49~78岁,平均(58.2±5.3)岁。2组间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纳入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持续均在30min内,头颅MRI均无梗死灶。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

1.2方法所有受试者均详细记录相关信息,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于入院后次日晨、对照组于纳入当日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mL,3 000r/min离心5min,储存于-80℃冰箱待检。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康尔斯泰科技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TIA患者均行头颅CTA检查,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水平至颅顶,从肘静脉注射碘帕醇50mL+生理盐水100mL,利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行三维重建,根据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与未狭窄组。

ABCD2评分标准:A(Age,年龄):>60岁为1分;B(Blood pressure,血压):急性评估时>140/90mmHg为1分;C(Clinical features,临床特征):单侧无力为2分,没有无力表现但语言障碍为1分;D(symptom Duration,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60min为2分,10~59min为1分,<10 min为0分;D(Diabetes,糖尿病):糖尿病为1分。1~3分为低危人群,>3~6分为中危组,>6分为高危组。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者(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危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血清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亚组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 (s,mg/L)

表1 各亚组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 (s,mg/L)

s C CRP低危组组别 n Cy 23 0.86±0.19 5.47±1.82中危组 46 0.94±0.25 6.37±2.28高危组 16 1.03±0.24 8.73±2.38 F 5.868 5.434 P值值0.024 0.029

2.2不同血管情况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不同血管情况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结果显示,狭窄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血管情况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 (s,mg/L)

表2 不同血管情况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比较 (s,mg/L)

组别 n Cy 53 0.98±0.24 8.67±2.54未狭窄组 32 0.84±0.21 5.34±2.65 t s C CRP狭窄组3.563 4.563 P值值0.041 0.031

2.3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 C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28,P=0.343)。

3 讨论

临床上TIA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根据受累血管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发作少但持续时间长,且易引起完全性卒中,可表现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次数较多,但时间持续较短,可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等神经缺损症状[4]。TIA由于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正常工作,且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高。TIA后第1个月为4%~8%,第1年为12%~13%,在5a后达24.29%,第1个5a内每年的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5.9%[5]。

目前TIA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即动脉内膜表面形成斑块,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生及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发生坏死,形成粥样斑块,粥样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坏死,破溃形成溃疡[6]。

Cys C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的分泌性蛋白质,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员,可表达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存在于多种体液中,一般无组织学特异性[7]。研究发现[8],Cys C可能通过炎性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较为灵敏的标记物,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

本文分析血清Cys C、CRP水平与TIA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血清Cys C、CRP水平与TIA密切相关。血清Cys C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28,P=0.343)。孔维等[9]对50例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 C、CRP水平检测发现,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未发现血清Cys C与CRP水平存在密切相关性(r=0.134,P=0.256)。

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危险程度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差异发现,高危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发现,狭窄组患者血清Cys C、CRP水平明显高于未狭窄组。可见血清Cys C、CRP水平对脑梗死的发生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潘云志等[10]对42例TIA患者行CTA检查,结果发现TIA组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且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阳性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颅内动脉狭窄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认为TIA患者血清Cys C升高的机制:(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平滑肌细胞分泌组织蛋白酶增加,促进血清Cys C水平上升[11];(2)TIA发生引起血脑屏障受损,使脑脊液中的Cys C进入血液[12];(3)TIA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使肾血流量降低,Cys C排除减少,进而血清Cys C水平上升。

综上所述,血清Cys C与TIA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且可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及评价其血管狭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丁立东,徐运,茆华武,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1):1 179-1 181.

[2]拱忠影,臧大维,宋杨,等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变化的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6):524-526.

[3]巴庆华,滕军放,赵莘瑜,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Hcy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11,46(5):751-753.

[4]卢转娣,吴继雄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肾功能和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311-315.

[5]孔祥锋,欧阳颖 .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4.

[6]陈芳,吕海东,秦东香,等 .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89-292.

[7]吴国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5):49-50.

[8]包宁.CT灌注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20-21.

[9]孔维,康永刚,赵锦华,等 .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11-13.

[10]潘云志,刘宏斌,陈丽莉,等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1):82-84.

[11]李志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损伤相关因子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05(5):864-865.

[12]葛建新,张祺斌 .使用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6):842-844.

猜你喜欢
短暂性危组脑缺血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颅外血管事件及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