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当代中国的“机器工人”现象

2014-10-10 03:28王冬冬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9期
关键词:反思

王冬冬

摘 要:机器工人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的必然结果,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唯GDP至上的发展导向、工人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机器工人现象的产生及蔓延。在当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机器工人现象的缓解需要通过企业、政府、工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机器工人”;资本逐利;反思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190-02

本文探讨的机器工人不是指代替工人进行生产劳动的人工智能,而是指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劳动中被异化为机器,像机器一样不断的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生产劳动的工人。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机器这一本应作为生产劳动主体(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应用的工具,反而逐渐同工人自身相分离而最终发展成为工人的对立面存在,变成控制、统治、剥削工人劳动的工具,在机器的统治下工人每天要做的就是不需要耗费任何脑力的机械化重复性动作,伴随着机器的运动操纵自己的躯体,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逐渐降低到不需要任何理性、思维参与的动物般的水平,工人自身也在生产过程中丧失主体自我和精神追求,最终沦为如机器一般的存在物。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上实现了腾飞似的发展,而相较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人的现实境况却与他们之于经济的贡献相去甚远、与工人阶级在中国的阶级地位相去甚远、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中国工人承担了这个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最繁重的劳动,然而丧失主体独立性的机器工人却成为了他们的现存状态,在生产中他们如机器般的劳作,生活中他们又如机器般的丧失自我。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资本、技术短缺,依托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中国最佳的发展路径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出口创汇、资本的最初积累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这一产业的弊病逐渐地凸显出来,机器工人成为这一产业的最大附属“产品”。

一、机器工人现象在当代中国出现的原因

1.资本逐利本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展现。机器工人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1] 改革开放之后,实现国富民强的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既定方向,而作为已然处于全球资本统治时代下的后发国家,引进外资、加快资本的积累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然而资本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并不意味着资本本性的改变,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机器这一本应用来解放工人劳动的工具,“成了资本的形式,成了资本驾驭劳动的权力,成了资本镇压劳动追求独立的一切要求的手段”[2],操纵着工人不断地重复着简单的机械化的劳动,并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去人性化、越来越趋机器化,直至退化为失去独立人格的机器工人。

2.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近些年来中国各类企业剧增,但平均寿命只有2.5年[3]。在强大的外在市场竞争压力和企业内在利益驱动下,如何实现生存、快速赚取利润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实现成为了企业最为直接或者说唯一的发展目标。为了获取生存空间,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企业不会去在乎工人的权利和人性,更不会去考虑工人作为人的精神层面的需要,而会想法设法提高产能、压缩成本。企业需要的只是生产机器,它们力求把“时间管理精确的秒、产品不合格率控制到零、人工成本压缩到极限”[4],力求使工人与机器一起高效率的运转、像机器一样进行生产劳动。

3.地方政府唯GDP至上的社会发展观。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快速实现国富民强的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增长的多少一度被作为评判社会发展的单一标准,在这一评判标准的导向下,唯GDP至上的社会发展观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合理选择。地方政府唯GDP至上的社会发展观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本与权力、企业与政府的结合,地方政府由公众利益的维护者转向为资本、企业利益的维护者,而消弱了对于企业的监管力度,使得企业可以有恃无恐地漠视工人的权益,强迫工人进行高强度的机器化生产劳动。

4.工人自身生存发展需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工人,正是利用这一优势,中国确立了其在全球制造加工业霸主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大量的剩余劳动工人对于中国的整体经济来就讲是优势,而对于工人个体来就讲则是不利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形成供过于求的就业市场,资本(企业)占据了市场中主动的地位,工人则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劳资关系中的从属地位,使得工人不得不委身于资本(企业)的压榨之下,主动自愿地把自己变成一部生产机器,像机器一样生产,像机器一样生活。

二、机器工人现象的缓解途径探析

机器工人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行的必然结果,只要资本在经济生产中继续发挥作用,机器工人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机器工人就不可能在中国消失。就当前来看,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如何在当前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缓解这一现象。

1.就企业而言,企业要加大对工人的发展性投入。研究表明,当企业既重视物质性投入又重视发展性投入时,能最有效激励员工,员工会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绩效,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当企业资源不足时,提供较多发展性投入比提供较多物质性投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强[5]。当前中国工人的主要群体为新生代工人,相较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工人,当前工人群体更加重视职业规划,希望从事有兴趣、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机器工人的生存现状显然与他们的内在期望相悖。企业加大对工人的发展性投入,可以有效地缓解工人的精神危机状况,满足工人的精神需要,帮助工人实现从机器到人的回归,不但会能缓解机器工人现象的蔓延,还能更好地激励工人的创造更多的价值。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工厂生活社区,加强对基层管理的培训,通过人性化管理扭转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敌对态势,缓解工人的精神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以及其他企业的联合,建立适合市场发展规则的“工厂生活社区”,改变工人只能在企业内求得生存而不能求得生活的现状,在满足工人的生活需求、缓解工人的生活压力的同时增加工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实现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共识,达到企业与工人的双赢局面。endprint

2.就政府而言,地方政府要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地方政府不仅是社会发展具体制度建构的主体,更是制度内容实施的直接参与者,它一方面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自成体系成为掌管地方社会资源的特殊利益集团。相较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的发展观念能够更为直接地反映在各社会主体的发展中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要使机器工人现象得到缓解首先要实现的就是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观念,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同时,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主动监管。缓解机器工人的蔓延,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主动检查企业的用工情况,对于压榨工人的企业进行惩罚性治理,对违法用工的企业主进行法律制裁,使维护工人权益的法律、制度发挥其应有效应。

3.就工人自身而言,要真正摆脱机器工人的困境,实现自我的价值要,根本上还是要靠工人群体自身的努力和觉醒。首先,工会要回归本职,发挥工人群体的集体行动力。当前中国工会组织行政化严重,工会的功能和价值在中国被严重的忽略,工会更多是作为一个政府附属的福利性机构而存在,严重背离其本职功能。工会组织必须回归到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本位职能上来,在企业侵害工人权益的时候,要将工人组织起来依法、理性的维护工人权益,充分发挥工人群体的集体行动力,抗衡资本霸权和工厂专制。只有通过有效合法的集体行动,才能真正地遏制资本的无度扩张,平衡劳资地位,真真正正地实现机器工人现象的缓解。其次,工人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拓宽个人发展路径。与其让自己消极被动地充当生产机器,不如着实利用各种条件提高自我劳动素质和技术水平,强化自身技术的专用性,如此既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获得更高的收入,又能增加自我价值、增强个人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08.

[2]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6.

[3] 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EB/OL].CHINA HRKEY,2013.

[4] 吴洛红.资本逻辑与劳动伦理[J].当代经济学研究,2011,(2):15-18.

[5] 陈维政,吴继红.企业激励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7):113-118.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思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