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旋
(广州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006)
概念整合视角下语篇翻译障碍的实证研究*
罗希旋
(广州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006)
从学生语篇翻译的实际障碍入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探讨障碍产生的原因;并从首序整合、二序整合和三序整合这三个过程入手,分别提出解决语篇翻译障碍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进而揭示概念整合理论对语篇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语篇翻译;调查实验
概念整合理论也叫概念融合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发展。1997年,福柯尼亚在著作《思维和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1]中将隐喻机制与其他语言性及认知性现象融合为一处,提出了“概念整合”或“概念融合”抽象理论。随后,他在与特纳合著的《概念整合原则》(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2]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TheWay We Think)[3]中,制定了概念整合的运作机制,逐渐发展并完善了概念整合理论。
国内关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起步稍晚一些,但研究日趋深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包括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引介和综述,对概念整合理论与认知隐喻理论的比较研究(苏晓军和张爱玲,2001;王红孝,2004;王勤玲,2005;王正元,2006;张辉和杨波,2008等等);二是应用研究,包括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现象的阐释,对语篇的分析,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等(李昌标和王文斌,2012;张立新,2012;张翼,2013;赵永峰,2013;王林海和刘秀云,2013等等)。
目前,把概念整合理论融入语篇翻译研究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王斌,2001;尹富林,2007;周道凤和刘国辉,2007;王宗英和郭高攀,2010;卜玉坤和杨忠,2011;朱音尔,2013等等)。学者们探讨了语篇中概念语义的生成机制,语篇连贯的整合过程,以及语篇翻译中意义重构的动态整合过程。然而,纵观以往研究,大多数侧重于理论性描述,而鲜有具体的实证分析。因此,文章从学生语篇翻译的实际障碍入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障碍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提出解决语篇翻译障碍的办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进而揭示概念整合理论对语篇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
Bache从整合构造角度提出了概念整合的首序整合、二序整合、三序整合。这对于语篇翻译的意义重构过程具有理据意义。首序整合关注的是感知与概念的关系,其具体功能是将人的感知经验进行归纳和统一,把如形状、尺寸、颜色、位置等感知刺激物在大脑里进行首轮处理。二序整合关注的是语法和句法,认知和语言的基本关系,语言结构与心智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反映在语言的基本符号功能上。三序整合是即时概念整合的结果,进一步体现出概念整合的精致加工与对投射文化敏感的重新定义。
在语篇翻译中,根据首序整合原则,译者在解读源语中的符号信息时不是将源语逐字逐句翻译过来的,而是把源语分解并整合成概念的形式并参考当前的认知语境,形成整体概念认识。在二序整合中,源语中的抽象概念结构与译语中的抽象语法结构形成映射关系,整合产生规则的语法结构。三序整合超出了首序和二序整合,是更明确的独立的心智空间的整合,是对投射的文化敏感的重新定义。可见,译者根据已有认知框架知识和当前认知语境,通过首序整合、二序整合和三序整合,逐渐完成语篇翻译的意义重构。
因此,文章拟从首序整合、二序整合和三序整合的角度,分解语篇翻译过程,再把学生的语篇翻译难点对应于上述三个不同的整合过程,尝试从概念整合的理论高度分析学生的语篇翻译难点,以期找出解决办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语篇翻译中,学生的主要难点是什么?第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语篇翻译难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差异?第三,如何解决学生的语篇翻译难点?
(二)研究对象
为了比较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语篇翻译障碍上的差别,笔者选择了某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和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20人。其中,一年级60人,所有学生都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三年级60人,所有学生都通过了专业英语四级考试或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三)研究工具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工具是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问卷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要求学生完成英汉语篇翻译材料3篇,散文、小说和演讲稿各一篇,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选择三种不同的文体类型是为了考察学生在译文中能否照顾到原文的文体风格。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你在语篇翻译中是否遇到困难?第二,如果是,请说明你常常遇到哪些困难?第三,你觉得存在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步,收回开放式问卷,作为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的依据。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受试对每一项陈述做出“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并且分别在对应的5、4、3、2、1数字上画圈。
为了尽量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项目组成员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因为单靠主观的自我汇报,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反映出自己的难点所在。最后,综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设计封闭式问卷调查表。学生在语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我的词汇量不够,影响了我对句子的理解;
2.一些相似的单词,我常常难以分辨它们的内涵语义;
3.一些多义词,我常常难以把握它在语篇中的意思;
4.我基本理解了原文中关键词汇的意思,却无法用适当的译文表述出来;
5.连续遇到不熟悉的单词、短语或词组,影响了我对语篇的局部理解;
6.我的语法知识不够,遇到复杂的句子结构就会出现理解困难;
7.因为前面部分理解出现困难,影响了后面的语篇理解;
8.我基本理解了原文中复杂的句子结构,但无法用适当的译文语法结构表述出来;
9.整篇语篇看完后,觉得没有理解障碍,却不清楚它到底要表达什么关键意思;
10.对原文语篇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影响了我对原文语篇的理解;
11.我对整篇语篇的理解基本没有问题,但形成的译文不能很好地体现原文的文体风格;
12.翻译某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时,我常常难以找到合适的译文表达方式。
从以上12项语篇翻译难点可看出,学生在语篇翻译中,难点包括词汇的概念语义认知(首序整合)、语法结构的识解与重构(二序整合)以及对语篇意义的“精细加工”和对投射文化敏感的重新定义(三序整合)。其中1、2、3、4、5项属于首序整合,6、7、8项属于二序整合,9、10、11、12项属于三序整合。
(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笔者发放调查问卷共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所有数据都输入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以备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一是用描述统计呈现各个变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即描述统计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整合过程中所呈现的语篇翻译难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二是语篇翻译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之间难点有无显著性差异。
为了探讨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整合过程中所呈现的语篇翻译难点情况,本研究首先统计了学生在三个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从表1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在首序整合和二序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多于三年级学生;而在三序整合阶段,三年级学生遇到的难点多于一年级。根据常理推测,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在翻译语篇时遇到的难点应该低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但研究数据并不支持这一推测。另外,一年级学生的难点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首序整合、二序整合和三序整合;而三年级学生的难点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三序整合、首序整合和二序整合。
表1 语篇翻译难点总体统计表
那么,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三个整合过程中体现的难点情况有无显著性差异?由于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分属于不同的样本,因此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各个整合过程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表2 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首序整合中遇到难点情况的t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在首序整合中,一年级学生遇到的难点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Sig.=0.000)。说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对于词汇的概念语义认知能力也相应提高,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词汇知识后,能够分解源语信息,并参考当前的认知语境,形成整体概念认识。
表3 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二序整合中遇到难点情况的t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在二序整合阶段,一年级学生遇到的难点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Sig.=0.026)。说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在整合源语中的抽象概念结构与译语中的抽象语法结构形成规则的语法结构时,语篇翻译能力有了提高。
表4 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三序整合中遇到难点情况的t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三序整合阶段,三年级学生遇到的难点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Sig.=0.020),这与我们的常规认识相违背。这可能是因为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语篇翻译中,过多地关注词汇的概念语义认知(首序整合)和语法结构的识解与重构(二序整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语篇意义的“精细加工”和对投射文化敏感的重新定义(三序整合),而对语篇意义的“精细加工”和对投射文化敏感的重新定义是决定语篇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因而这恰恰说明了英语水平低的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在语篇翻译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之间,难点存在显著性差异,英语水平低的学生遇到的难点显著高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那如何解决语篇翻译中的障碍,提高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呢?根据上述论述,语篇翻译过程可以分解成首序整合、二序整合和三序整合过程,因此,文章从这三个整合过程入手,分别探讨解决语篇翻译障碍的办法,具体如下:
第一,在首序整合中,要整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认知语境下,形成连贯的概念语义认知,辨析和掌握近义词和多义词在用法上的区别。
第二,在二序整合中,随着语篇识解的展开,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个心理空间,即认知域,这些心理空间通过相似关系、类推关系、角色关系以及其它语用关系相互连接起来,而且这些连接关系可以被修正,以达到语篇连贯。同时,要帮助学生把源语中的抽象概念结构与译语中的抽象语法结构形成映射关系,整合产生规则的语法结构。
第三,在三序整合中,一是要帮助学生把语篇中重要的概念、命题、关系等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意义网络,形成连贯的语篇认知;二是要帮助学生利用推理机制,对潜在的译文读者的先有知识和认知能力做出适当的判断和假设,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受相契合,从而完成语篇翻译的意义重构。
[1]Fauconnier G.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Fauconnier G,M Turner.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A].J P Koening.Discourse and cognition[C].Standford:CSLIPublications,1998.
[3]Fauconnier G,M 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责任编校:陈婷)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Tex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LUO Xixuan
(Art Schoo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The study conducts a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causing students’text translation obstacles.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and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this essay explores themeasures of overcoming the text translation obstacles,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translation ability and display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ing.
conceptual integration;text translation;survey
H315.9
A
1008-4681(2014)06-0091-03
2014-06-02
罗希旋(1987-),女,湖南邵阳人,广州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