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学与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2014-10-09 14:39戴健
大学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自我评价大学生

戴健

[摘 要]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在大学生成人、成才教育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生人格教育、社会化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具体贯彻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氛围营造、判断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如用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而作为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自我评价能力一旦具备,也会在专业学习中发挥积极效能,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更专注、精进于自己的学业,而且会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锻炼学生协作、理性、友善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评价 专业课教学 学习档案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019-03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身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习者养成自我导向与控制、自我审视与诊断、自我促进与激励的习惯,充分发挥元认知的功能与作用,让学生受控于自己的行为结果,持续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效,有对自身学习水平的责任意识,对大学生成才而言是意义非凡的。目前,对自我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如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中皆有较为深入的研讨与系统的理论建树;而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际运用,即“能力培养”上则明显关注不够、推行不力,一般多见于公共课如英语、体育,或思政工作实践,这显然是不够的。专业课教学,一样应该重视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促进专业技能掌握的抓手。

一、突显“自我评价能力”的理由

首先是人格健全的重要表现。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体往往能正确认知自我,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这种理性的行为倾向是认知的基础,更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特征之一。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对“人才”进行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描述,亦即强调了稳定、协调、完整的精神特质和行为倾向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故而,大学虽是以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为目的的,但它的任务却非仅仅是技能培训、知识灌输,而更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使受教者的心理、社会、道德、审美等要素平衡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使之成为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有力推动者。那种在专业教育中只看到知识而无视知识之于人的伦理意义的态度,早已被证明是片面而有害的。正如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1]

其次是个体社会化的前提。社会化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个体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虽说社会化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但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更强烈地感受到“预期社会化”的压力,其社会化学习的动力也更为强劲。自我评价不仅具有自我功能——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一是实现自控能力上的由“外”而“内”;二是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自控能力是主体对自身言行举止的控制能力,是自制力的重要表现。当主体对社会认可存在渴望时,常常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更符合群体规范、社会要求。此时,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更为显著,外在控制可以逐渐演变为内在控制,从而实现社会规范的“内化”。而一个对自我认知客观的人,常常更可能公允地评价他人,并且会理性看待他人评价,择善而从地反思、修正,以此进一步提升自我形象管理的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这种以克己为前提的互动,不仅明确了社会交往的疆域与方向,而且保持了安全距离,可以使社会化过程更为顺畅。

再次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具体贯彻。学习是人类进化的文化动力,“学习科学”作为专门研究学习奥秘的新兴学科,正以日新月异的研究成果引领人类自我认知的飞速进步。在西方,被广泛认可的新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传递的,而是主体在既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改变了人类关于学习的隐喻,从古代“学而时习之”的“记忆式”,到20世纪前期“学习是反应的强化”的“训练式”,再到20世纪后期“学习是知识的获得”的“传递式”,20世纪末建构主义提出了“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理念。故此,以为教学就是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观念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关注。

综上,自我评价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推动社会化进程、更新学习观念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值得重视。当代教育实践早已证实,专业课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训,更在于健全人才的培养。因为一个只有专业背景而无健康身心与成熟心智者,是不可能被称为“人才”的。“自我评价”作为自我意识、主体观念的重要体现,它既可用于衡量人格健全与否,同时也可操作于专业学习,如在知识掌握、学习策略、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自我评价,这样无疑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故此,专业课教师不仅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应该明确原则、掌握方法,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三原则

第一,营造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根据美国学者戴尔·斯科特·里德利和比尔·沃尔瑟在《自主课堂》一书中的闡述,积极的课堂环境至少应该包括情绪安全感、趣味性、自信、归属感、权力和自由等支撑因素,惟有在这些关键点的应对策略上做足功课,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有勇气迎接学习挑战,在反思中调整,在自我期待中成长。必须指出的是,“宽松”不等于“放任”,“宽松”的潜台词是对学生的信任与爱护。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作用,是将他们视作自主而独立的个体,并且相信他们有足够强大的自我导向与控制能力,可以在认知和成才中作自己的主人。爱护学生,最深的意味是对他们的未来既充满期待又深知责任,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只有让学生强大自我、学会学习,才能说他们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强调“过程”,着眼“成长”。学习是从向他人开放身心,接纳异质和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故此,学习的最大意义在改变自身的过程,而非与他人比较的结果。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大环境中,“比较”、“竞争”已成为唯一目的,随之引发的负面效应亦发人深省。最大的问题是学习者往往因缺乏对自身实际状况的客观认识、理性分析,而无法做到真正地悦纳自己。相对而言,高等教育因摆脱了升学的压力,而可淡化功利色彩,这就为向学习的本真意义回归提供了可能——可以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作出改变。为此,教师就必须清楚知晓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个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业期待,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变化,在“同伴”和“自我”两个比较方式中,尽量弱化前者,强化后者,即秉持学习的过程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注重学习过程、个体努力而非比较成绩水平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努力,更有内在动力。

第三,在学业测评中加入“自我评价”,并且确立评价标准必须过程民主、规则周知。我国高校在专业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学业评价方式是客观测验、统一考试,这样的测评原本旨在强调客观性、公正性,但其不足也不能无视——游离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之外,无法考查个人学业掌握的变化过程,故其合理性越来越遭到质疑。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对学习者的评价至少应有四个维度:真实性、合作度、表现力、自我评价。因“自我评价”是在有意识的对照中明确学生的学习行为真相,具有更强的评价效度与信度,故更应予以重视。这一理论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尚须注意的是,自我评价以怎样的方式和比例进入最终的测评结果,必须经历民主讨论的过程,即让所有课程学习者都参与讨论,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制定规则。规则确定后还需让学生熟悉标准,让每一个成员意识到标准之于学业评价的意义及与自身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赋予这些规则、标准以明确的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更强的自我促进与激励动力。

三、自我评价能力培养方法举例——建立学习档案袋

在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中,确立意识、了解规律、遵循原则后,专业课教师们就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总结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学习档案袋法”。经笔者两年4个学期、5门课程、400多名学生的实践检验,此方法很有实效。这一方法是从日本教育界学力评价中的“档案袋评价”法改良而来,即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课程学习的档案袋。归档的材料必须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记录,可以包括课程开始时的学业目标与计划、3-5次的阶段小结与学习策略调整、期末的全面自评与等级成绩等;二是显示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完成情况与成绩、合作学习的分工与表现等;三是教师的指导记录,可以包括测验批改、作业评语、小组工作评价、个别交流与指导的记录等。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添具有个性特色的档案材料。

学习档案袋的建立至少需以一学期为周期,因此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同时又需师生共同完成,因此也有互动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督促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档案资料,而且要为学生提供更细致的专业指导、学习帮助,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工作落实到位,其心力付出必然更多。而这样的方法容易给学生以心理暗示:“我”持续关注你们每一个人的学业表现,你们的努力过程、点滴收获与自我评价构成了课程的意义、学习的价值,任何人都没有懈怠的理由。因此,教师是以自身的态度与作风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引导与影响。这种外在的压力在工作的初始阶段非常必要,但当学生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身的学业评价时,教师态度的影响力会慢慢降低。

学习档案袋在自我评价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会因个体学业成绩期待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教师可以采用“档案讨论会”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自我审视与诊断。为确保效果,“档案讨论会”可以分层次、分对象、在一定范围中举行。教导学生分析自己所设学习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反思学习策略的得当与否、理性考量在克服学习困难上的自我调控能力等,都将有效提升学习者对自我认知的深度,更有可能发现自身的存在问题,并由此而作出积极的调适。这样的讨论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他评,有自己的学习过程资料为参照,受评者可以更理性地汲取他人意见,在观察和对照中矫正自己的行为方向,一步步接近自己的预想目标。

一份课程学习档案就是学生的一个成长片段记录,其指导意义不仅在于一门专业课程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可在学生深广的人生经历中发挥作用。

四、自我評价对专业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形式之一,也是健全人格的组成要素,在个体的行为中表现为一种稳定和持续的倾向性,故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会产生影响。着力提升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能力,无疑会使他们更主动自觉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对自己的学业与课程有更高的关注度。现在的大学校园中,认真学习、努力探求高深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者有之,但浑浑噩噩、没有目标与方向者亦不在少数。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专业学习的明确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常处于游离状态。如何将这样的学习者“带入”进来?“自我评价法”是方式之一。让学生认清自己的真实状态、明确专业学习的努力方向、设定预期目标等,可以减少他们对“说教”的抵触,由此实现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的目的。没有对自我的关注,个体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更不可能有自觉自律的积极行动;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现状、优缺点,才有行动的方向,才有可能自觉自愿地“进入”专业学习状态中。

只有“进入状态”是不够的,自我评价方式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达到“精进”的层级。由于自我评价具有个体的特殊性,故而,由此所确立的学业方向与要求具有个性化色彩。此外,学习者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可能随着自我体验的不同而进行自我调控,学业目标的变化也会很大,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那种只按平均学业水平给全班授课的单一教学方式,必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而必须有更加灵活与多样的补充形式来实施“因材施教”。而当学生得到来自教师的及时指导与更高期许,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与更高的自我期望,这又会鼓舞他们有更大的自我促进与激励,从而形成自我评价的阶梯形上升。当学生专业学习的潜能被真正激发以后,知识创新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如前文所述,自我评价不仅有特殊的自我功能,而且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在人际交往与社会化过程中有显著影响力。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教学活动,若善加利用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可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群体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1世纪初,由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倡合作学习,因此在中小学中被广泛推行,大学课堂中也较为常见。合作学习强调分工协作、共同进步,故而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锻炼与培养的关键。学习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各方面的优缺点,以及在群体中的作用与价值,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与同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予同伴以积极的支持,不仅需要“知己”,而且需要“知人”。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证实,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决定了我们的交往方式,是投合还是厌弃,都与我们在心目中给予对方的评价有直接关系。而“评价他人”正是影响“自我评价”的因素之一。只有对这一因素进行正面强化,即理性、适度、正确地评价同伴,发展自身的知人水平,才有可能建立其自我的良好感觉,也才能与同伴取长补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步。

自我评价作为人的自我概念的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是高等教育的关注点之一。但现实状况是,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针对性的课程,而大学生自我评价存在偏差、甚至严重到影响心理健康的现象不在少数,如罗小兰的《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偏差与心理健康》一文中有专题分析。[2]因此,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养不仅必须,而且紧迫。只有当高校教师普遍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积极行动时,这一堪忧的现状才有可能改变。

[ 注 释 ]

[1] 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73.

[2] 罗小兰.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偏差与心理健康[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2-105.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自我评价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烹饪对口单招专业课教学研究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幼儿游戏中评价的三层阶梯
给你一个支点,玩转“自我评价”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如何让自我评价真实有效
大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