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能新探

2014-10-08 14:53杨茜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教师角色

杨茜

【摘要】本文分析了独立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所面临的教学困境,并结合实例指出,创造高效率的大英授课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师优化授课架构,以便最大限度地创造学生浸染英语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换角”意识,配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策略,促进学生自我成就感的达成,从而加快个体新旧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关键词】独立院校 大英教学 优化课设 教师角色

一、引言

独立院校其教育定位囊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教育及职业教育,旨在突出实用性人才的“孵化”。将这一教育思维投射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应注重使学生有能力将实用的英语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然而,大学英语作为两年期的必修课,其教学结果及有益程度却不尽人意,普遍表现为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应试动机明显,部分学生丧失学习意志。

因此,提升大英课堂教学效能非常必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讲台价值的体现,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水平、技能目标与情感需求的达成。

二、独立院校的学生特点与教学困境

独立院校的学生中有些因高考失利,有些在高中时期严重的偏科导致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成为学业“短板”,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因为客观环境及个人因素所造成的基础薄弱及学习欲望淡漠,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比例很高。加之独立院校大多沿用母体学校的大英教材,难度超出独立院校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这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厌恶英语的原因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独立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整体流于高中阶段与大学本科的过渡地带,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音标及语音语调知识,而大多数学生存在阅读障碍。

从学习动机来讲,独立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以通过四六级考试或顺利毕业为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而这些外部刺激或诱因的驱动可变性强亦不能持久。只有使英语学习变为学生自身的内部需要,课堂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原因在于诸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阴国恩等,1996:36)。如何使学生放下抵触情绪,发自内心接受英语语言,对语言学习产生共鸣以使英语教学效果最优,课堂效率最大,这是独立院校教师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

三、提高大英教学效能的构建途径

1.优化授课架构,整合教育资源。在大英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均应得到充分拓展,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听力课时比例远远滞后。以我院为例,大二年级一学期的英语总课时为64个,听力部分只占16课时。造成这一课程比重安排过紧的原因不乏一些刚性因素,如既定的课程课时总量,渐层的教学进度及有限的时间起止。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让学生系统地消化听力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学生易产生误解,认为听力课时如此之少就说明英语听力并不是很重要,致使其在听力学习及听力能力发展上的懈怠,甚至放弃。因此,如何将听力课堂的局限转为可利用的“资源”使之有效地与其他英语技能结合起来,是使大英教学更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笔者认为,在开始新单元的精读授课之前,教师不必急于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文,以免破坏学生对未知学习内容的兴趣及神秘感。取而代之可以利用随身的音频播放器(如授课使用的多功能扩音器)先将单元开篇部分的pre-listening听力片段进行播放,第一遍要求学生在不打开书本的前提下了解大意,第二遍要求学生着重去听细节,并向学生提出若干小问题(如听力中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有怎样的特点;主人公有怎样的主题事件等)以指导学生的听训。第一遍泛听可以鼓励学生将听到的内容以符号、单词或短语等形式记下;而第二遍播放时教师则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完善听力笔记,并用更长更复杂的小句来组织细节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在播放此部分听力之前也不必对片段中的生词及背景知识做一介绍,“逼”学生硬着头皮去听内容、抓关键,从而避免学生在已有某种前景知识的铺垫之后形成依赖,导致听时走神或干脆放弃这一锻炼机会。长此以往,通过每次精读课前的“灌耳”训练,听力课堂上有限的练习时间得到了合理地延长,频繁的听训使学生对听力的敏感度及兴奋度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心无杂念,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以“掌握大意”的“听”为前提努力探求新的课文背景或事件细节,这一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学有所得的成就感,更有助于学生在第一时间提起课堂兴趣。

2.多重教师视角,复合教学手段。独立院校的学生更加具有自我意识及反叛意识,不迷信教条与权威,基于此,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师尤其应具备一种“演员”意识:身体语,表情语调及手势等均可以充当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台上教师的“手舞足蹈”能够很好地将教师的讲授快乐感染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热情及互动愿望,唤起学生渴望被证明、被关注的参与意识。因此,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采取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设计角色对话,即兴表演等活动对教学的输出与输入也是大有裨益的。

如我院所用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四单元A篇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一文,鲜明生动,描述性强,如何将印刷文字转换成可感性强的直观材料,笔者认为不妨采用道具如彩色图片、明信片或画报图片来直接展示这些文化象征,撇开书本转而对照图片为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把简单的文字描述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讲授上述所提及的美国文化象征之一的芭比娃娃时,根据视觉道具对芭比娃娃“前世今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芭比至今已有上百种职业,继而教师可采取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向学生引出任务(如自行搜集关于常见制服、配饰的词汇及表达;掌握与穿着有关的日常表达;学会运用求职中的一般用语等),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完成及在任务中的学习体验,个人的归属感得到尊重。再如,讲到第六单元A篇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如何做好防震准备》这样内容简单又极为生活化的课文时,教师则可以脱离“引导员”这一角色,大胆尝试将“教师中心”的传统程式转变为“学生中心”,由学生协作主讲重点单词短语及背景文化知识,教师在学生展示完毕后给予必要的点评、建议、补充概括即可。这种自学所具有的“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和有效性”(董奇、周勇, 1994:8-14)使学生的信心得到加强。又如《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五单元中讲到“cane”(手杖)一词时,作为知识扩充可以补充sugar cane,candy cane等衍生词,绝大多数学生对于sugar cane(甘蔗)都具备实际的生活常识,而对于不谙熟国外文化的学生来说,后者candy cane(红白相间的糖果)就不那么容易理解了。为了便于将抽象信息具象化,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绘画,之后配以解说“常见的圣诞节小食并多用于圣诞树装饰的一种红白条纹拐棍状棒棒糖”。笔者执教期间的实践表明,诸如此类的绘画、模仿、道具等形象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加速学生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转化。只有当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有意义的,学而有用时,才能自愿去学进而学得好。因此想要教学富有成效,教师应时刻关注如何促成学生自我满足感与成就动机的实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合理地进行教育资源的重组,努力为学生创造每一个接触英语的机会以确保其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互相促进与共同提高;其次教师应具备适时转变角色的意识,从刻板的单项输出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聆听者,善于设计最优的教学模式以适当地选择讲授内容,组织教学策略,相信学生并换位思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实现其个人需要及自我满足感。

参考文献:

[1]阴国恩等.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01).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教师角色
转型发展中独立院校护理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解读
独立院校图书馆服务咨询体系的构建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