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时代”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2014-09-27 15:54佘洋孙丽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微时代大学生

佘洋+孙丽丽

摘 要: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微时代的生力军,其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思想发展等时刻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微时代”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深刻影响,应充分把握“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分析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03-02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已逐渐成为大学生随时分享成长经历、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关注社会发展现状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并凭借着超高的人气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1]。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需要。大学生是“微时代”网络社交工具最为主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之一,网络社交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的必备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以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主的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引导大学生趋利避害,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建立健康的、全面的人际关系。

一、“微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

人际交往即人的交往活动,既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又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内在体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发展自我、适应社会、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随着“微时代”网络社交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已经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大学生使用“微时代”网络社交工具的情况,本文在相关资料的查证基础上,走访了哈尔滨市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32份。现结合问卷分析一下大学生使用“微时代”产品的情况。

1.“微时代”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微时代”产品除了具备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更具有操作便捷、内容简洁、个性鲜明、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等特点,“微时代”产品在大学生中具有极高的使用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和整理,被调查学生中100%注册过或使用过微博、微信、人人、MSN等社交网络工具,其中77%的学生注册或使用3个以上的社交网络工具,而且47%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一次,甚至有 4.76%的学生表示生活中不能没有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社交网络工具。

2.“微时代”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

随着手机客户端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日渐成为社交网站和微博的主要使用者,成为“微时代”最积极的践行者和体验者。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关注的对象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圈、朋友圈,关注最多的是直接联系的同学或朋友,其次是学校及院系的社交站点和媒介机构的官方社交网站等。大学生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多种多样,根据问卷调查,19%的学生通过网络发布心理活动,31%的学生发布生活动态信息,19%的人与他人进行对话和讨论,还有31%的学生转发他人信息。在谈及“微时代”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时,认为使用微时代产品交到的朋友可信的占11%,不可信的占18%,一半一半的占71%。其中,有过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朋友的经历的占45%;56%学生认为网络虚拟交友方式不会造成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隔绝”,而且多数学生认为网络社交利大于弊。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网络社交工具在大学生中非常欢迎,逐渐的成为大学生维系已有人际关系和建立新的交往圈的主要工具。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界定,人际交往是人类需要结构中较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特殊的一群,人际交往对他们而言有着更特殊的意义。“微时代”社交网络的便捷性、移动性、即时性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迫切性和自主性得以有机结合,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

“微时代”产品打破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在“微时代”,传播活动逐渐呈现“去中心化”,摆脱了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展现出的是一种网状结构、双向结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具互动性[2]。以微信为例,大学生在初次见面时,就可以通过添加微信好友来作为日后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非常便捷,而且非常自然。朋友圈可以为微信好友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和话题,朋友圈的新鲜事相当于提供一个公共话题,特别适合与新认识的朋友避免正面交往产生的交流障碍,进而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

2.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

“微时代”产品扩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以及交流传播方式,增加了信息来源。在“微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建构者,大学生参与意识与话语权被无限激发。通过微平台,学生可以和知名学者、教授对话,享受各类教育资源,自主拓宽知识接受的范围和渠道,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大学生在创新观念和思维观念上得以提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公共事件、国家大事件、时事热点等的关注度,增加其社会责任感。

3.释放了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大学期间,大学生处于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通过微博等平台可以把自己的心情与大家进行分享,达到释放情绪,表达自我,放松娱乐的目的;另一方面,“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社交网络与同学保持联系,结交新的朋友。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得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endprint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1.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自主性,体现在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介入人际交往之中。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人的宠爱较多,容易使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多数大学生并不倾向于过于主动地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微时代”社交网络里交往的自由随意性契合大学生的心里特点,使大学生对此类交往青睐有加,容易使大学生漠视、疏远现实生活中融洽的人际交往,引发心里孤独与压抑。这也会影响到现实的人际交往态度,对现实众多人际交往对象的真诚性产生怀疑,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

2.颠覆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微时代”不同价值观个体在网络社交平台中能够进行价值观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然而,“微时代”信息量虽大,却良莠不齐,暴力、色情等内容鱼龙混杂,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信息也在不断传播,而大学生群体特有的猎奇心理可能使他们不加甄别地关注和吸收,容易形成不科学、不健康的价值观。“微时代”的现实与虚拟二重性,使大学生在现实与虚拟的不断交替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人际关系紧张,集体意识淡薄,主流价值观迷糊价值取向多元的个性特征变得更加显著。

3.降低了大学生的互信度

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规则具有相对强大的约束力。而“微时代”社交网络的人际关系以互联网为中介,交往者的身份往往虚拟化、多样化,网络的弱监控性和网络交往的随意性使得人们在网络中的交往免除了承担责任的重负。网络上的种种不良信息和行为转嫁于现实生活,就会造成大学生对于诚信、责任等价值标准的认同感降低。

三、“微时代”人际交往的建议

1.坚持适度原则

在众多网民数量中,大学生网民占比近30%,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已经成为“微时代”的生力军。部分大学生对此产生了过度依赖,占用了大量时间,甚至沉溺于网络,不利于身心发展。然而,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度,玩微博、微信等也要适度。在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谋生的技能,如果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微博、微信上,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控制好时间,在适当娱乐放松的同时,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2.善于利用“微时代”产品提升自己

微博、人人等“微时代”产品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开拓视野、缓解压力的平台。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在创新观念和思维观念上得以提高;同时,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与朋友、同学之间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产生新的观点,使这些平台成为思想交流及社会参与的展现平台。

3.构建多方位的人际交往渠道

写微博、发表评论,这只是一种书面的形式。人与人之间想要加强交流,只是通过微博是不够的。除了像微博这种打字交流的方式,我们也要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交谈等形式来加强联系和沟通。一些人习惯了打字交流,而在与人面对面交谈时就会觉得不自然,感到害羞,甚至是怯场。这些都是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要面临求职的激烈竞争。如果不善于表达展示自我,那么对于以后的求职就业是非常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573191.htm.

[2] 王倩.“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微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