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设计及思考

2014-09-25 00:04王士俊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思考方案设计

[摘 要]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历来存在这样的误区——将文本仅仅看成文言文。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大部分精力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解决”文言上,即完成由文言文到现代文的转化,也就是从看不懂到看得懂。语文课堂,在传授基本的字音、字形、字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与翻译等基础知识以外,更应该有更广泛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答案应该是因人而异丰富多彩的。笔者一直以来对如何教授文言都很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始得西山宴游记》;设计;方案;思考

【案例呈现】

以下是笔者执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学生导学案

第二课时

活动一【课前预习1】:课文分析——思考问题

1.文中叙写了作者哪两种不同的“宴游”?作者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2. 作者用了何种手法突出“始得”西山宴游之乐?

3. 西山的什么特征使得作者的感受发生了变化?如何认识西山的特征?

活动二【课前预习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①找出文中第1小节诗人描写天姥山的句子并分析其特征。

②找出文中第2小节诗人描写天姥山的句子并分析其特征。

③找出诗中最能反映主旨的语句并分析。

主旨:

④探究诗歌中天姥山与李白人格性情的比照关系

活动三:【课堂探究】

1.从刚学过的《赤壁赋》中找一找中国古代文人寄情于自然的明月清风的句子。

2.阅读诗词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①词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描写了哪两个形象?各有什么特征?

②两个形象之间有什么关联?

③如何去理解上阕里对月亮的描写?

活动四:【课后作业】

选择文学作品一例,尝试分析中国古代文人在挫折中如何寄托自己的情怀。

学后记

1.文白并重,不顾此失彼。

以本文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文言文处理,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能正确地翻译文句;归纳重要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重在常规的文化常识与文言知识的梳理,解决学生的阅读困难。主要环节有解题、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字音、字形、多种文言现象、翻译等。笔者以为,第二课时的意义更为深远,这一点从第二课时设计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可以说脱离了文言的束缚,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之上向更深处漫溯。学生收获的不再是一篇枯躁的文言文,更有精神的营养与滋润。

2.巧妙构思,不生搬硬套。

往往教师为了出新而出新,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横来一笔,自以为“天外飞仙”,实则不然。课堂教学的实施,依赖于精心的构思,犹如学生作文,思路要清晰,那种随意拼接,缺少内在逻辑的环节需要摒弃。教者首先从文本出发,研讨课文,分析西山的“怪特”之处与作者的精神的契合之处,再延伸拓展,用几例诗文佐证,既符合教学主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

3.学生主体,不越俎代庖。

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再是传统教學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唯一评判者,而应该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指导者,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注重阅读,不因袭守旧。

作为教师,阅读的意义有多大不言而喻。在现代高科技产品发达的今天,我们的传统阅读日渐削弱。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教师每天坚持纸质阅读?教教材是教育的初始,当然要杜绝。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永远都绕不开“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本课所拓展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虽不陌生,但至少设计者要能抽丝剥茧,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为课堂的主旨服务。

【结语】

“人们感怀并摹写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人类一直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如何教好文言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更需要“像山那样思考”。

作者简介:王士俊(1979—)男,汉,单位:江苏扬州高邮,高邮市甸垛中学,学历:本科,职业: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思考方案设计
烂脸了急救方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稳中取胜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