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教师主体性作用

2014-09-25 23:30吴春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

[摘 要] 教师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動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的内容。自主性是主体性的根本,创造性则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高职课程资源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的各种要素的总合,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高职性的特点。教师是高职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关键要素,针对教师主体性弱化的现象,通过构建开发多元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我效能,能够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促进高职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课程资源;教师主体性;课程资源开发

高职课程资源是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的重要媒介,是课程质量的保证,影响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自主能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发挥能够有效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知识结构、教学模式、人才评价体系等的影响,常常缺少主动性。因此,立足于教师的主动性的内涵的解析,分析高职院校课程资源的特点,探讨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促进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教师主体性的具体措施,以有力地保证高职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培养高水平的的高职人才。

主体性是教师的一种潜在素质和特性。“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与各种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与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从自我的需要出发来认识客体和把握客体时所体现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1]。教师主体性是指教师作为从事有关教学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承担者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教师主体性的前提,是教师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而创造性是教师主体性的最高层次。

自主性指教师表现为具有独立生命色彩的进行自主选择、体验和评价的思想与行为模式,是对自身的意识、行为的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教师能够自觉意识到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获得生存与发展。自主性是教师自为的调节思想行为的表现,是自我意识对自身的反思作用。教师对自我的认识、评价、管理和激发程度决定了教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发展。这种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在于教育有关的活动中由内在的自律发展为外在主动意义的自觉行为。正是自觉的约束使得教师既能保有个体性和独特性,又能在集体中获得群体的和谐有序的共契。因此,自主性不是教师自我的无序发展与膨胀,而是建立在教师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基础上的自我良性发展。这种相对的个体发展的高度与自由让教师具有更强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能动性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选择性和积极性,即教师自觉、积极、主动、选择性的认识、选择、判断并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的能动性越高,就越能主动探究教学活动与学生培养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获得自我实现和价值提升。能动性高的教师具有对自我积极的引导、激励、评价和反思的判断与信念,主动进行教学、考研、管理等活动的计划、开展与评价。教师的能动性是教学活动目的性、方向性和科学性的保证,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的根本。

创造性是教师的创新智慧、思维、意识与能力等的综合,是教师心智发展的最高形式。这样的教师能够形成独创性的、启迪性的思维,在教学中能够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在教师自主性和能动性的驱动下,教师的创造性赋予教师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素质。这种求知、好奇的特质使教师能够具有对环境与学生的发展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评价。创造性特质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维度来源于其自身多元开放的知识结构域创新的价值信念。这种对自我及外在环境与事物的突破与革新是教师作为主体的本质力量。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性的教师,这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主体性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本质特性,是作为教师的规定性,是一名教师的立身之本和发展的根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主体性的基本特性。高职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与教学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要能够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高职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如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实现个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根本。简单地说,“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2],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媒介。“高职课程资源,是指在高职课程活动中,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高职课程资源是一个包含着诸多与课程有关的要素的体系。从课程资源的性质上来看,它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课程资源;从功能上,它又包括素材性(如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和条件性(如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这两类课程资源。总之,高职的课程资源师在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引下的各种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综合,是有助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各环节的各种物质资源、知识、信息和经验。

高职课程资源以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为基础,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高职性的特点。多样性体现在课程资源既包括有形的教材、课件、教具、实训室及其设备等,这些文字或实物形式的资源构成显性的课程实施媒介,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物质载体,决定着课程的直观形态。而非物质的知识、价值观、专业信息知识和职业素养等精神层面上的元素,具有隐性的特征,是课程潜能的重要部分,决定着课程实施的内涵与特色。由于课程资源涉及到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其每个元素的最新发展都会体现到课程的实施中。课程资源体系是具有活力的开放的资源系统,这是由其人才培养的特性所决定的,始终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课程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高职的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性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还要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高职的课程资源需要面对社会和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突出职业导向性,强调“校企合作”式的立足工作过程的特色。在高职人才培养观的指引下,课程资源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资源配置明显带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校内外的资源为高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性是高职课程资源的重要特征,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从一开始的人才培养需求调查、资源筛选到最后的资源数据库的建立,都围绕着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建设和优化配置,始终是课程资源建设中具有决定性意的环节”[2]。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课程实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对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的界定与培养方式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高职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反而出现“主体性弱化”的现象,不少老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削弱,這就使得课程资源开发的内生性不足。“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2]因此,通过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发挥教师的自我效能,激发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高职人才培养建设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数据库。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主动性发展的基础,决定课程资源开发的水平与质量。高职教师的知识体系应包括与专业相关的专门知识、高职教育专业知识、职业职场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四个方面。本专业的专门知识是教师的教学的重点构成,这些知识是教师素质的根本。高职教育专业知识包括高职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职业伦理学等学科知识。职业职场知识是指高职人才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有关职业规划、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基础文化知识是有关人文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基本常识与修养,是知识结构的基础。具有主动性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多元开放的,能够紧跟上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是教师能够有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高职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本专业的知识建构,而要具有开放多元的知识结构,以保证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邓银城.试论主体教育及其理论意义[J].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25-427.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59-71.

[3]石兰萍,成丙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内涵、原则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6):85-87.

基金项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课题编号:Y13036)。

作者简介:吴春红(1972—),女,江苏盐城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攻英语语言与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
注入本土元素,构建特色课堂
高校主题式音乐心理辅导微课程资源开发与操作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立足乡土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论高职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材源”“媒源”“生源”“社源”共创有效思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