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儿没”的否定羡余现象

2014-09-25 23:30张文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对比

[摘 要] 语言的价值是语言中人们约定俗成的决定系统的对立统一的符号关系。索绪尔认为构成价值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交换”和“对比”,因此“交换”和“对比”也就是判断一个语言实体有价值的关键。“差点儿没”句式是一个典型的否定羡余结构,本文通过将其与“差点儿”句式的对比和交换,我们发现了否定羡余成分“没”的存在价值可以强调说话人的态度,也可以成为全句的语用标记。

[关键词] 语言价值;交换;对比;否定羡余;“差点儿没”

汉语中的否定羡余现象有很多,我们作为汉语母语使用者,对于这些语言现象习焉不察。在如何解释否定羡余现象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以“差点儿没(VP)”作为典型例子研究的人也不少,其中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一直是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差点儿”和“差点儿没”句式表达相同意义的情况中,对“差点儿没”句式存在合理性的解释方面还不全面,所以本文将从索绪尔的“语言价值理论”出发,以现代汉语中“差点儿没”为切入点,分析否定羡余成分存在的合理性。

在深入探讨否定羡余现象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语言价值理论。按照索绪尔的观点,无论是单纯的所指、能指,还是所指和能指的结合实体,考察语言符号的价值,重点在于其与系统中其它要素的关系和差别。同一种语言系统内部, 所有表达相邻近的观念的语言单位都是互补的。在互补中发现对立, 在对立中寻找差别, 在差别中体现其价值。只有通过“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对立关系,找出二者的差别,才能体现“没”的存在价值。索绪尔认为,要使一个价值能够存在,必须由下面两个要素构成:

1、一种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交换的不同的物;

2、一些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比的类似的物。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语言符号价值的认识要建立在两个层面意识上,即不同层间的交换和同一层面的对比。简单来讲,“交换”和“对比”的可行性是来判定一个语言符号价值的关键。能够同某种观念相互交换,可以看到该语言符号具有的某种意义,但是不能确定价值。只有让它同与其对立的语言符号比较就可以确定其价值。而这一观点也是本文的理论支撑,我们将在下文中针对“差点儿没”句式中各语言要素的关系和其与“差点儿”的对比分析,来论证否定羡余成分“没”的合理性。

一、“差点儿没”句式的深入分析

羡余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指语言的表达形式多于表达内容,也就是表达中的一些成分是重复前边的含义或是根本没有实际含义。汉语中的羡余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羡余是指含不表义成分的羡余, 广义是指含重复表义成分的羡余,我们认为“差点儿没”句式中的“没”是属于广义的羡余。而且还应注意的是,“差点儿没”是一种特殊的羡余句式,因为“没”有的时候不是羡余成分。例如:

(1)差点儿没买到≠差点儿买到了

(2)差点儿没闹笑话=差点儿闹笑话

例(1)中的“没”是羡余成分,而例(2)中的“没”却不是羡余。在这里我们引用朱德熙先生为“差点儿没”句式总结的两条规律来解释:

1、凡是说话人期望发生的事情:

因此,我们可知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说话人期望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没”并非是羡余成分,只有在第二种情况即“说话人不期望发生的事情”时,加不加“没”这个否定词都表示一个意思,“没”是羡余成分。

朱先生是从认知心理角度来区分的,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期望发生的事情、什么是不期望发生的事情”。石毓智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的说法,从“差点儿没”句式语言内部结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他的核心观点是“差点儿没”后一般接述补结构,积极成分的述补结构的述语与补语之间关系松散,可以分离开,而消极成分的述语与补语之间的关系紧密一般不能分离。所以,當“差点儿”和“没”用在积极成分前时,否定的只是补语。而用在消极成分前时,否定的是整个述补结构。例如:

(3)“写点儿东西。”“现在时”满认真,我差点儿没乐出声儿来。 (徐星《无主题变奏》)

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差点儿没乐出声来=乐了,没有出声音。”,否定的是补语所指“出声儿”。再如:

(4)脚步声被楞秋儿听到了,楞秋儿惊慌地回头一看,二虎的刺刀差点儿没有捅着他。 (刘流《烈火金钢》)

这个时候,有没有“没”,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都是表示“刀没有捅到秋儿”。目前对于语言羡余成分的解释多是在语言运用方面,日后是否可以从语言内部结构方面来探讨羡余成分,我们认为石毓智对“差点儿没”句式的研究方法为大家引出了一个新方向。

二、“差点儿没”羡余成分与语言价值

上文我们简要介绍了评判语言符号价值的关键,通过分析“差点儿没”句式的表义情况,找到了要研究的“羡余”成分,下面我们将综合分析下否定羡余成分“没”的合理性。

我们在网上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分别搜索“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其结果是:

调查结果说明:“差点儿VP”句式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差点儿没VP”句式的使用频率,不含否定羡余词的句子还是多于使用否定羡余词的句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弃对含有否定羡余成分结构的研究,通过上述结果的对比,我们知道两个句式的选择还是存在差别的。正如索绪尔所说“语言中只有差别。”因为只有对立和差别才可能有区分, 才可能产生价值。所以,我们遵循这个理念,在这里区分“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差别,其中“差点儿没”为否定羡余类。

2、否定羡余成分的语用作用

焦点标记是否定羡余成分“没”的语用,可以用来强调后面的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我们看下面例(9)和例(10):

(9)有一次他不慎摔倒, 差点儿因体重过重而窒息死亡。

(2004年07月13日新华网“垃圾食品惹的祸 墨西哥一胖人体重550公斤”)

(10)简佳更是惊得差点儿没把椅子推倒,她不仅讨厌还有点儿怕小西这个愣头青弟弟。 (王海鸰《新结婚时代》)

例(9)没有否定羡余“没”的强调标记,所以它焦点可以在“差点儿”上,也可以在“因体重过重而窒息死亡”上,而例(10)因为羡余否定“没”的强调作用,句子的焦点落在了“没把椅子推倒”上。否定羡余成分“没”是一个焦点标记,其语用价值要远远大于句法意义。

任何要素的价值都是由围绕着它的要素决定的。这说明语言要素本身并无价值, 其价值是由其它要素来体现。我们上文说“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差别,目的是在说明否定羡余成分“没”的价值是由与之对立的“差点儿”决定的。因为“差点儿”句式本身并无“强调”的作用和“庆幸”、“感叹”的语气,而这就恰恰体现了羡余成分的价值所在。

价值是语言中人们约定俗成的决定系统的符号对立统一关系,体现在语言要素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价值是一种关系, 是一种对立。此语言要素或是实体的价值由彼语言要素或是实体的价值来体现。“差点儿没”句式是一种典型的反向思维,我们不能因为否定羡余成分的存在使得某些句子不符合逻辑,就说其不合理,没有实际价值。通过对“差点儿没”句式的详细分析和同“差点儿”句式的对比,我们得出否定羡余成分“没”的存在,使得整个句式主要信息明确,内容表达充实,情感色彩鲜明,符合语言价值理论。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p161)( p167)( p162).

[2]朱德熙.说“差一点”[ J].中国语文.1959.第9期.

[3]石毓智.对“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句式的分化[J]. 汉语学习.1993, 第4期: 13-15.

[4]陈利丽.同形异构的“差点儿没VP”[J].皖西学院学报,2008.第4期:101-103.

作者简介:张文君,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