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经典阅读;个体成长;图书馆
摘要:阅读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基础。最能铸造阅读能力的是经典作品。经典阅读能促进个体精神成长,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从而促进个体成长。图书馆应主动推广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7-0017-03
收稿日期:2014-05-07
作者简介:贾喜英(1972-),舞钢市图书馆馆员、馆长。阅读是一项全面的智力活动,它需要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全部参与,因此,能极大地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阅读也是一种内在陶冶的教育,它以自我感悟取代了说教,以主动吸取取代了被动接受。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和选择,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规范了自身的行为,扩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正如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当今社会,阅读能力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他的学业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那么他就具有良好的学习适应性并易于取得学业成就,具备个人终身学习的倾向与能力。美国的乔森•奥克纳博士说:“国语的能力是与社会地位高低、收入的多少成正比的,并且也与在校学习的成绩成正比。”也就是说,帮助一个人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等同于赐予了他一笔丰厚的财产。
1阅读能力是由阅读对象铸造的
阅读能力是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没有阅读对象的存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过是一句空话。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为生产创造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而且消费也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阅读能力正是靠阅读对象的范型铸造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作品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都起积极作用。低劣的作品会倒读者的胃口,并使其养成不健康的审美情趣。最能铸造阅读能力的是经典作品。
所谓经典,通常是指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中最具原创性、崇高性、涵盖面与派生力的文化典籍。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吸收了人类文明所积累下来的一切有价值的精华,包含了涉及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大思想,参与了人类文化传统的积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体现了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其深邃的思想睿智,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理性的活动,经典阅读能促进理性思维,培养分析、推理、判断、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但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浮躁、失衡的文化心态,人们能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日趋“快餐化”、“娱乐化”、“恶俗化”、“商业化”、“功利化”,真正有思想的书籍少有人问津。2010年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前十名作家中,没有一位是严肃文学作家,青春文学、玄幻小说、职场攻略最受追捧。阅读注重当下的快感和满足,对社会与文化的深度思考逐渐缺失。
信息巨增,各种资讯泛滥,或耸人听闻,或扑朔迷离,或引人入胜,或赏心悦目,却毫无价值,人们成了处理信息的人,失去了探究信息的能力和宝贵的注意力,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细腻感觉和丰富体验,丧失了人情味,在多元文化面前受到道德冲击,迷失自我。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经典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22.8%。这是我们大学生阅读的一个普遍状态。而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我们整个社会离经典阅读越来越远。
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为了讯息而阅读,也许看起来你会以为是有所成长,然而你的心智基本上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阅读数量改变了,技巧却毫无进步。
2经典阅读促进个体成长
2.1经典阅读改变浮躁心态
经典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文明的传递,是和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是一种具有精神深度的个性化阅读。它让人的心沉静,沉稳,沉潜到历史的深处,文明的深处,生活的深处,人性的深处,从而获得生命之重,平衡人们浮躁、失衡的文化心态。
叔本华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这是由于古代语言的优美,还是因为伟人的品性使其作品经古常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也谈到:“经典作品阅读使人们得以从空虚、单调、平庸和毫无意义的无聊乏味日常生活中逃脱出来;从一个变得苍老、冷漠而令人生厌的世界里逃脱出来——它将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新生,它将使光荣、崇高和英雄主义复活。它将赋予生命以一种超乎一切的目的,使人们摆脱邪恶、自私、伪善、净化荡涤这个世界的精神污秽——从而将诞生出一个更高的文明。”
2.2经典阅读促进个体精神成长
贾喜英:开展经典阅读促进个体成长贾喜英:开展经典阅读促进个体成长经典关涉的是内在的心智培育与精神世界的培养,为人性的培育寻找方向,树立标准。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永新说:“如果没有阅读,如果没有大量的和人类最伟大的著作,最伟大的经典去交流沟通,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成长的个体。”
法国学者卢梭,正是童年时代与父亲一起进行的那些晚餐之后的经典阅读,使他在未来的艰难岁月中不曾沉沦,最终走入了启蒙运动伟大的思想者行列。当代俄罗斯电影大师塔托夫斯基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一种艺术学派、一种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
事实证明,要想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找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成为信息与快感的奴隶,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而且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阅读——要读经典作品。
2.3经典阅读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根源是形成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原因。文化的认同是高层次的认同,文化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无可匹敌的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准则。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经典作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载体。一个民族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就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支柱。经典阅读,可以使人们认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时留下的足迹。”朱自清也认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2.4经典阅读提升创造力
经典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是发展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源泉。一个民族是否是有创造力的,从根本上取决于它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取决于是否有深刻的经典作品。
经典阅读能培养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创新能力。阅读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的经典著作时,你会获得许多新信息,接触许多新材料、新形象,发现许多新问题,产生许多新观点。他们一反传统的思想,独树一帜的观点,超越前人的勇气,敢于探索新事物,善于解决新问题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将启迪你的创造意识,激发你的创造精神,使你能产生新思路,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能,运用新手段,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endprint
为什么有的人缺少创造性?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接受和记住肤浅的东西,而不是记住深刻的、经典的东西。他们习惯于利用互联网,养成了用鼠标解决问题的习惯,缺乏耐心,不愿意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一切都归于简单化,思维控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被摧毁,自然就缺少创造和创新。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光辉成就的大师级人物,无一不是勤奋阅读经典的人。如张衡、钱学森、马克思、爱因斯坦等,都能说明创造力是和经典阅读分不开的。
3图书馆应主动引导经典阅读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文化、教育之地,主要是用来进行经典阅读的,这是它的主体和价值所在。图书馆应该主动服务,肩负起向读者推介经典、引导经典阅读的使命。
3.1加强馆藏建设,丰富和充实经典馆藏
丰富的经典馆藏资源是“经典阅读”的保证,没有丰富的藏书,很难推动经典阅读。但由于经费紧张、物价上涨等因素,很多公共图书馆经典名著储藏量不大,普遍存在着藏书陈旧、种类少、更新慢的问题,这在客观上限制了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因此,图书馆应利用国家要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有利时机,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资金,不断分析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取向,购买一定量的经典名著,充实经典图书的馆藏量,满足读者的经典阅读需求。
3.2开展阅读活动,倡导和推动经典阅读
大力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是促进经典阅读强有力的措施。比如,在世界读书日,可以通过经典阅读宣传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倡导和推动经典名著阅读。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使命的图书馆,有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读者进行经典名著的深度阅读。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阅读活动,以读书沙龙、征文竞赛、阅读演讲比赛等形式,吸引读者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中找到读书兴趣,获得经典阅读动力。
3.3营造舒适环境和文化氛围,增加吸引力
现代公共图书馆要向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并能静心读书。舞钢市图书馆在实践中,就营造了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其新馆面积2,200平方米,安装有中央空调,设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在各楼道及各个阅览室内,配以青青绿藤、郁郁盆景、格言警句,环境高雅宁静,弥漫着人文气息、书香气息,给读者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感受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免费开放,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的举措,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4以馆员自身的魅力,带动读者经典阅读
图书馆员是读者的阅读导师,对读者有没有影响力是服务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在经典阅读活动中,如果一个图书馆员基本上不阅读经典,很难引领读者阅读经典;如果他提供给读者的只是符合工作常规的借借还还的工作,与阅读本身直接关系不大,就很难让人产生亲近感。图书馆员要有一双发现美、捕捉美的眼睛,要有一颗与读者打成一片的简单而热烈的心灵,更要有渗入到读者经典阅读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阅读率走低 阅读应从儿童始[N].北京青年报,[2010-11-03].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谭楚子.医治网络语境下“信息焦虑综合症”的一剂良药——谈图书馆经典作品“深度的阅读”[J].图书馆,2008(5).
[4]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方卫平.让阅读照亮人生[N].人民日报,[2010-07-21].
[6]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孙淑华.后阅读时代大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现状及对策[J].图书与情报,2010(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0.
[9]朱自清.经典常谈?序[M].上海:上海古籍文艺出版社,2004.
(编校:严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