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红
摘 要: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注重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技意识;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学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条途径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一、注重物理史教学
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二、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是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应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课外趣味活动
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科技小制作
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科技活动的开展,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六、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教师可以举办科技讲座,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或利用板报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
七、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创新和实践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内涵应包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本领。学校应该有意识地组织一定数量的课外科技小组,小组的组合不是简单、随意的,而是要求各小组成员各有所长。如:小组内既要有文字功底扎实,善“写”的;又要有思维灵活、悟性好,善“想”的;还要有动手实验能力强,善“动”的。这种具有优势互补性质的小组合作,能让小组成员都尝到合作的甜头,明白“1+1>2”的效果。另外,通过合作中的相互磨合,使他们善于和别人相处,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能发现别人的“亮点”,为今后自己能成为善于创新与实践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注重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把认真地看“阅读材料”作为硬性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激发、促进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并在解决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使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讲到“内能和热能”一章时,有的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发现,有一种新型半导体陶瓷发热材料——PTC。PTC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个人为的设定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其电阻值也有相应的变化。根据PTC的这一特点,学生将一个适当的PTC陶瓷元件与台灯开关并联,做了一个PTC延时台灯,在台灯开关断开时台灯可延迟3分钟熄灭,效果颇好。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詹金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技术物理教学,2003(3).
[2]徐志明.培养学生一颗激动的心[J].物理教师,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