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巧妙结合 构建实效语文课堂

2014-09-21 04:25吕晓敏
文理导航 2014年27期
关键词:秦兵马俑文体教师应

吕晓敏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小学语文教材中练笔的资源非常丰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本。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若能立足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好读写结合的契机,在阅读教学时,进行适当的小练笔。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开辟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一、用心引导仿着写

小学生初学作文,离不开范文仿写。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当然,仿写练笔不能照抄照搬,要活学活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

如教学《早》一文,当阅读到第二段介绍三味书屋陈设的文字时,可这样指导学生练笔:按方位为序,写写自己的小房间。我的卧室向南,阳光充足,而且冬暖夏凉。我的床在窗边,这样晚上可以看星星,看月亮,欣赏夜间美景。我的书柜在窗的对面,里面摆放了很多我喜欢看的书籍,书柜旁边便是卧室的门,上面挂着今年的日历。门的左边是一架妈妈为我买的小钢琴,右边是电脑桌,桌上摆放着心爱的电脑和美丽的君子兰。

学生依托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体会,“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的影子,又是独特的“创造”,这些鲜活灵动的语言,源于头脑中“库存”的语言与文本中语言的撞击、匹配与融合。

二、变换文体练习写

小学生接触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小说、日记、书信、童话、寓言、剧本等,把同一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就是文体转换。这种转换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它要求学生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和提炼。因此,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种文体转换的写作训练。如:学习《古诗两首》后,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将其改写成一则故事或短文;学习《负荆请罪》、《三顾茅庐》后,又可指导学生把这这些课文改编成形式新颖的课本剧;学习《詹天佑》、《大禹治水》等课文后,让学生为詹天佑、大禹这些杰出的人物拟写“颁奖词”……这种文体变换的写作训练,建立在读懂课文大意,领会文章主旨的基础之上,写作素材来源于课文,学生往往感到有话可说,兴趣较高,乐于动笔,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精彩文章。

三、发挥想象拓展写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或附有插图,或语言凝练,或悬念迭起,叙写留有余地,言尽而意犹,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最好契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这些内容,适当地引导、点拨,激起学生的练笔兴趣,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合理地进行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对课文插图进行观察描写,对课文中的悬念或“空白”处加以拓展补充。

如《秦兵马俑》一课,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阅读,学生体会到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就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也不一样。以下教学片断,着重引导学生凭借阅读积累,发挥想象,对秦兵马俑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学生仔细观察了插图,展开了合理想象,神绪飞扬,发言踊跃,表达流畅。有一学生这样描写:仔细端详秦兵马俑,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低头思索,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作殊死搏斗;有的整装待发,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通过想象练笔,学生既掌握了文章内容,又在说与写的过程中领悟了描写的方法,学会了创新,说话与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多维贯通提素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站在课程的高度来洞察我们的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的理念。读与写相融合,个体才能协调发展,促进学习者整体的提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的视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学生的眼界。鼓励学生在生活的世界中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实践,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把握好读写结合的点,让读写结合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首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推介一些名家名篇,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比如,教学《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学习《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几篇课文后,和学生一起到学校图书室读一读《上下五千年》。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展示个体的阅读成果。再次,构建良好的家校交流平台,倡导亲子共读,围绕同一个阅读篇目,畅谈收获。

作文几乎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要求语文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探究提升素养,善于引领学生回归教材,关注课本,左手“诵读”,右手“练写”,以读促写,以写导读。唯此,“读”与“写”才会齐飞共舞,摇曳生姿,让读写比翼双飞,随文练笔才能彰显应有的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成武县张楼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秦兵马俑文体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不可思议的秦兵马俑
另类文体巧谋篇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与评析
秦兵马俑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启示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