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中的群蚁众生相

2014-09-19 01:33蔡如茜卞卡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怀旧自我意识人物

蔡如茜+卞卡

摘 要:本文对《怀旧》中的主要人物如秃先生、耀宗、众人等进行形象分析,并结合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探讨人物表现出的自我意识缺失现象,在文末结合小说中的“噩梦”意象,站在自我意识角度阐述《怀旧》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怀旧;人物;自我意识;鲁迅

《怀旧》是鲁迅《集外集拾遗》里的一篇小说,整个故事主要讲述的就两件事:一是我与秃先生的学堂往事;二是众人误信长毛入侵之事。两者的叙事呈现一种相互交织的关系,在整个叙事的回忆中共同推进。

整篇小说通过一个九岁的儿童为我们展示了他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刻画了林林总总的鲜明人物形象,富有特色而又意蕴深刻。那段对秃先生读《论语》的描写可谓经典,“头摇摇然释字义矣。先生又近视,故唇几触书,作欲啮状。”实际上,秃先生这样的动作只是一种作读书的样态而已,并不能真正地读进什么,或者在这本书之后藏着他瞌睡着却依然摇晃着的脑袋。而从“我”的眼光,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能看到的也只有“先生秃头,烂然有光,可照我面目”,“我”对秃先生所讲的那些大道理几乎全都无法理解因此总是想要逃课,甚至不惜希望秃先生去死。这里的诅咒对一个儿童来说并不是说明孩子的邪恶,而表现的是一种对《论语》的极大厌恶,不光是自己的身体被禁锢在一个环境内不能享受儿童该拥有的与大自然的接触,还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禁锢,让儿童从小接受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

除了上文中秃先生体现出的装腔作势的读书样态,还有另一处也能体现这种读书方式的虚伪和形式。当耀宗告知秃先生“长毛且至”后,“秃先生亦止书不讲,状颇愁苦,云将反其家,令予废读”,更为奇怪的是,先生赶回家时竟然没有携带往日节令或年暮归家一定会随身携带的《八铭塾抄》,“今则全帙俨然在案,但携破箧中衣履去耳”。秃先生读书之年数想必已非常之久,而其与这几本《八铭塾抄》也更是他形影不离的东西了,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抛下了书只管着逃命了,如果说这可以理解为是人的本性使然,那么平时他又为何总携之归家呢?可能只是招摇过市,来摆出个大有学问、博学广识的样子罢了。结合他在课堂中读《论语》的样子,我们不难看出秃先生就是一个被传统文化束缚,难以摆脱旧思想而却又以旧文化为傲的老顽固形象。

文中还重点刻画了一个人物——耀宗。他家虽拥有巨资,而自己却“敝衣破履,日日食菜,面黄肿如秋茄”,整日与其父母同住不到外面来与人交流,不用提学问,就连基本的一些生活常识都不太知晓,而他却受到了秃先生的优遇,文中的“我”苦思多日猜想耀宗受优遇的原因,将他归于“纯孝”,再找找原因,耀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父母相守的传统行为方式以及他坐拥巨富仍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都是赢得秃先生赞赏的原因,显然,正是因为秃先生思想已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腐旧的文化传统之中,乃导致其对人的态度也为之影响。如此儒师压抑、限制学生,封建父亲压抑、限制子女,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的人都失去了自我的本真,失去了自我意识。

还有一批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人,那就是文中的“众”,在大家都因“长毛”要来,而准备逃难时,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予窥道上,人多于蚁阵,而人人悉函惧意,惘然而行”,“中多何墟人,来奔芜市;而芜市居民,则奔走何墟”,充分展现了一幅仓惶而又滑稽的景象。在“我”所看到的视野里 ,所有人都没有确切目标,只是跟着人群奔走,就像蝼蚁一样,不管真相如何也不管自己要去向何方,似乎只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安全的。鲁迅看到了民众这种本性的弱点,批判了漫无目的,丧失个人主见的蚁群现象,把矛头指向每一个失去独立自我和独立精神的群众。在文本的另一处可以看出这种人性的特点,当大家得知原来是虚惊一场时,秃先生大笑,“众亦笑,则见秃先生笑,故助笑耳。”连最基本的笑众人也都是看他人的眼色,秃先生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和权威,也正是在这样的守旧的“权威”领导之下,群众才更加失去自主的活力和思考的能力。

文中主人公最喜欢做的事——捅蚁窝这件事同样值得玩味,“我”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观察者和讲述者,也是整个故事中唯一没有作者被批判的人,他保持着自己的那颗纯真童心,并且作者也借着他的思考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文中道:“予不暇问长毛事,自扑青蝇诱蚁出,践杀之,又舀水灌其穴,以窘蚁禹。”“不暇”两字说明了“我”与众人的不同,没有跟着人群四处奔走,保持着自我的意念,顾着自己“窘蚁禹”,在这里似乎暗含了一个比喻,通过孩子的手来摧毁蚁穴,使得整个滋养蚁群的根基得以垮塌暗示鲁迅对腐朽文化以及人的本性的厌恶与批判,以及包含着他要彻底根除那些已经侵蚀人骨髓的传统旧思想的强烈愿望。

在小说的结尾处,“我”和李媪都做了一个噩梦,“我”梦到先生仍在督促我读书,李媪则梦到长毛,整篇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事件作者最后用梦的形式作了一个特殊的总结——噩梦,梦里和梦外两个世界折射出人物的精神状态,“我”受到秃先生加给“我”的旧思想禁锢,而李媪身上则体现出一种中国人骨子里丧失自我、盲目的本性,这个梦不光是两个人的噩梦,更是整个旧中国的噩梦,鲁迅的这个结尾也正是想表现出在那个噩梦似的社会环境中对人性自我意识的追寻和对中国人们恢复自我意识的呼唤。

endprint

猜你喜欢
怀旧自我意识人物
中国书吧设计的走向与思考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虚与实的倒影
老月饼的“怀旧”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