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4-09-17 13:18谢维刚
考试周刊 2014年62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谢维刚

摘 要: 语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媒介;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是用来积累和丰富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历来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它承载着积累人类文明、延续先辈指挥的重任,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育因诸多因素,面临许多难点。作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应对措施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1.不识拼音。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但对于农村学生,拼音学习成为一大难关。开学初,笔者曾在所教的六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全面调查,全班四十多名学生,不能准确读出声母的有五六个人,对韵母不熟悉的有七八个,能够熟练读拼的仅有三分之一,这导致面对一篇课文,别说理解课文内容,就连最基本的熟读都成了问题。教学资源匮乏,个别语文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普通话水平不高,教师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深,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且带有地方口音。

2.错别字多。平时练写字词较少,一动笔就满纸的错别字,且大多是常用字,“桌”字写成“十”字底、“吃”字写成“口+气”,同音字、形近字运用错误率也很高。在写话及作文练写中,错别字成为教师批阅时关注的重点,多笔少画现象比比皆是。

3.书写极不规范。《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字要认认真真写,但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对书写都不重视,把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得东倒西歪,叫人无法辨认,学生几乎不使用铅笔及钢笔,而是被自动铅笔及中性笔替代,根本练不好字。学生书写呈现年级越高书写越乱的趋势。

4.作文干涩,味同嚼蜡。要求写一篇作文,学生无从下手,叫苦连天,抓耳挠腮,好长时间写上一篇作文,也如同一棵有枝无叶的老树,无主题,更谈不上艺术手法的运用,更有甚者,将仿写变成抄写。

(二)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则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使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具体表现为:

1.课前不预习,上课无头绪。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求课前预习课文,给生字注音,解释词语,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但80%以上的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加上教师课上不安排预习直接讲课,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一节课下,疲于奔命,学到的知识不多。

2.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过分依赖教师。当出现一个问题时,学生很少会自己思考,想着自己解决问题,而是等待教师讲解给出答案,然后自己去背。殊不知,知识是活的,只有自己思考了,才能真正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作业不认真。如今的参考资料五花八门,要什么有什么,作业布置下去,很少有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更多的是翻阅参考书,仅仅做一个“搬运工”。因此教师改作业时,连谈自己感受的问题,学生的答案都千篇一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不够。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在人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是知识传承的桥梁。然而在今天,语文却并不受重视。首先是学生,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背了很多的古诗,考试时只默写一两首,学得再好也超不过90分,不如多学学数学。其次是家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小说汉语,语文有什么难的,还不如多花时间学学英语。最后是学校,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得不重视数学及英语教学。

(四)教与学的误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今天的语文教学,似乎重在解惑而忘了传道,即便解惑,也仅仅是寻找答案、做练习题而已。教师仅看学生的答案对了没有,自己给学生讲解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忽视了学生思想的变化,忘了人文精神的传授。如教古诗,只要让学生会背会写就行了,而对于诗句的句意、诗意等不重视,忽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狠抓基础,相互帮扶。

语文学习如同小孩学走路,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从读准一个字音、写好一个汉字、解释一个词语、说通顺一句话入手,点滴积累,严格把好基础关。同时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习基础好的帮扶弱的,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一心向学。教育学生善于利用时间,巧妙利用时间,从而为己所用。如当一堂课结束休息时,有些人会在休息之前尝试回忆刚刚课堂上老师讲的重要内容;有人利用等人、候车的时间尝试记忆字词等,善于积累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下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与学习相关的内容上,直接或间接地达到学习的效果。比如看电视,多倾向于看与信息、时事相关的节目,如“三星智力快车”、“开心词典”、“挑战主持人”、“人与自然”、“今日说法”等。

2.专心致志。一要明确一段时间的学习重点而不分神。此时,必须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安排活动,一切与学习相悖的事情都应该尽量避免;二要全神贯注。上课要全神贯注地听,作业要聚精会神地做。作为最起码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培养这个学习习惯。

3.善于总结。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问题的关键是往往他们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样做才能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此外,教师还要关注课后辅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了解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及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好习惯。

4.勤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增强人的创新能力。认真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认真思考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认真思考能使人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应用多媒体资源。

使用好范读带,弥补教师发音不规范的不足,促进学生规范发音,拼音、课文范读不间断地让学生跟读、练读,让学生处于标准的发音环境中,加快语言同化速度,这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意走进课堂,品味语文学习的情趣。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会自主学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