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茅颖
摘 要: 本文结合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思路,从而把对学生消极面的关注转到积极面,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并把握人生意义。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许多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重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往往针对的是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上。在这种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投入的精力很多,但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却没有减少,近年来反而一直呈上升趋势。这种消极心理学主导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导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提出,改变了消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其倡导在教育中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方面,发掘并关注学生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塑造良好性格。因此,把积极心理学纳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中,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提出,包括三个研究方向:第一个方向是研究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体验,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对过去的满足感、乐观主义、快乐等;第二个方向是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创造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审美体验、宽容、创造性等;第三個方向是将个体体验、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包括健康的家庭、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1]。积极心理学的宗旨就是“发展人的正面的、积极的感受、情绪体验和美德等,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2]。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心理学的焦点由只关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转向关注人类本身所拥有的积极的品质方面,并且修正了过去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即注重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要着力培养、构建人的优秀品质。
三、高职生心理特点分析
1.自卑心理。高职生是高考的失利者,在整个大社会环境中,对于本科学位的追求,对于专科学历的偏见,使他们觉得就读高职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部分高职生由于高考的落榜,会对自己产生否定和不满等消极地情绪体验,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由于之前的失败,可能导致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自信心不足。另外,在同伴中,经济、文化等因素会增强他们的自卑感。
2.学习主动性差,易出现厌学情绪。高职生常有上课迟到、旷课等情况发生,甚至出现退学。这是因为一方面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部分高职生没有适应这种改变,依然坚持中学时期的老师监督的学习方式;也有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基础比较差,在课堂上可能出现听不懂的情况,渐渐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另一方面,部分高职生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是根据家长意愿或是自己随意挑选,学习过程中发现对所学专业根本不感兴趣,于是就缺乏学习动机,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3.生活满意度低。由于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总体上比不上本科院校,因此大大降低原本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高职学生的满意感。
4.自控力差。网络、手机的普及,使高职生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生情感冷漠、情绪和自我行为的控制力差。
5.价值观的不完善[3]。高职生的思想既有实际的一面,又有理想的一面,当他们理想没有实现,自己又不能意识到改变现状的困难性和复杂性,结果往往导致自己的愤世嫉俗和逆反心理。
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引导高职学生发掘自身潜能。高职院校应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重新认识和评价高职学生,打破“以成绩论成败”的观念,发掘高职生的潜力和优点,对于缺陷问题的过于关注有可能带给情绪敏感的高职学生一种反向心理暗示。相反,如果高职生教育以关注学生潜能发挥与个体发展为主要内容,那么就会带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对自身产生良好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自我概念,并直接影响学生人格与个性发展。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要帮助个体停止关注自身的不足与弱势,并且要学会看到自身具有哪些优点。学生身上的潜能就像一颗种子,如果忽略它,不让其接受光照,不为其浇水,其就会死亡。要学会在教育教学中以欣赏的眼观看待高职生,对于他们的积极行为给予及时强化和鼓励,利用期望效应,使高职学生朝着老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2.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认知行为模式。认知、情感、行为是构成心理结构的三个最重要的系统。认知可以决定一个人感受事情的方式,悲观主义者对待世界的认知通常都很消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感觉无助,所以悲观情绪也不断地被强化;而乐观主义者的心态都很积极,抛弃消极的、无益的认知可以帮助个体在困境中感觉好起来。高职生存在的自卑感的原因之一就是将高考失利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能力方面,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失败归因,把失利的原因归结为试题太难,考运太差等不可控因素上,而不能把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等可控因素中,否则会导致他们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丧失,从而导致消极的自我体验,进一步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消极行为。
高职教育应注重对于学生积极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在认知方面,应该使他们承认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但同时要让他们了解人的智力有不一样的成分,帮助其了解自己的在哪方面存在优势,从而寻找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心理学强调幸福感[4],所以在情感方面,要注重对高职生美感、幸福感的培养,使他们把握人生的意义,提高其情绪智力,使他们对情绪进行正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认识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不同情绪对观念和行为的理解,最终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在意志品质培养方面,要使他们克服消极情绪的干扰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学会冷静面对并客观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较高[5]。大部分高职生在高考中的失败经历和体验,导致了他们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了自我怀疑。所以在教育中,要引导他们设立目标。在设定目标时,可以鼓励学生写下来,而不仅仅是口头宣布;对于建立的目标要设定,要确定目标实现的日期;最后要使目标量化。具体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执行和检验。在目标确立时最重要的是控制好目标的难易程度。目标太高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信心;目标太过容易会使学生没有经过努力就获得成功,难以形成有效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幫助他们设立难易适中并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成功就像是一个良性循环,当学生取得的成功越多,他们就会更愿意设立目标。通过对成功的喜悦性体验,特别是对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体验,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传统的以病理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各种积极力量上。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更要充分关注正常学生学习的潜能与优势,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方面对自己进行审视,培养自身能力与力量。同时,学校要创造积极的组织与环境,调动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积极因素,学校各方面工作从真心关心、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E.C 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Introductionl AmPsycho,2000,55(1):5-141.
[2]王滟明.在哈佛听积极心理学.2012.
[3]王燕红.90后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德育教育,2012,12:38.
[4]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34-43.
[5]金霞.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9,3(2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