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重点探讨

2014-09-15 10:26李芸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3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高职教育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核心等方面的问题。就当前高职院校的特殊性,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并提出了新时期下高职学生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学生;高职学生工作;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63-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方法和招生生源上都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为了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学生工作来说任务责无旁贷。如何有效地推进高职学生工作,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每位从事学生工作教育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开展相应的学生工作

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人生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等。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多数高职生源的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学习毫无目标。有的学生到课堂听课,一是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二是应付考试,学生本人没有去接受业务专业知识的欲望,学习纪律松弛,上课或自习看小说、睡觉、玩手机、混时间的大有人在。相反,在会老乡、玩网吧、玩网络游戏兴趣浓厚,情绪高涨。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目标缺失、无心学习、贪玩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开展相关专业知识讲座,新老生学习经验交谈会等活动,激励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建立学生目标导向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指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进行过渡性的分解,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1]针对学生情商高智商不足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比较弱,自我崇尚主义增强,常表现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团队意识。近几年,“80后”、“90后”学生成为高职学生的主力军,他们大部分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念的进步,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崇尚主义,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增强,自我意识的增强带来的是集体观念的淡化,团队精神的缺失。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百般呵护,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导致学生进校后,进入新的环境,不能适应周围的一切,经受不起挫折,生活自理和自控意识相对薄弱。针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集体观念淡薄的特点,学生工作重心是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互动游戏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从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管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2]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学生干部学习骨干带头作用,在学生中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先进、严肃奖惩,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鼓励他们开展各项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活动,吸引广大同学加入到大学生的形象活动中去,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3.学生心理问题日趋明显。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中父母大多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有些家庭甚至为单亲家庭,面对巨额的大学学费和今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造成学生消极和心理不适。有的学生曾有过远大的理想抱负,有很高的个人目标,期望能踏进本科院校,他们也努力过,付出过,竞争过,但未能如愿,看着昔日的同窗好友进入理想的大学而心理失衡,甚至怀疑自己,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学生感到迷茫、苦闷、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日趋显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针对学生日渐明显的心理障碍,学生工作重点应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大学生如何自查和自我调节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多采取激励方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教育要与学生心理成长相适应。

二、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实质等因素开展学生工作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技能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社会的高级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高等教育程度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某一岗位生产所特定的高级技能或技艺,能为社会经济提供直接服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技能性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教育实质的职业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及其他教学活动都与当前社会职业与工作岗位的配置相对应,其教育职业指向十分明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普遍适应性的基本素质,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职教育核心的可就业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经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简洁而生动地阐明了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决定了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3]高职教育的可就业性使得高职学生工作应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艰苦创业的教育,高职教育要以企业为导向,与企业相结合,加大和拓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工作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操作性方法和手段,并承担着教育的部分重要功能。高职教育目标的应用技能性,教育实质的职业性,教育核心的可就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较高的职业素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拓宽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4]

三、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主力军,承载着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诸方面的工作,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密切。因此,建设一支精干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前提。作为校方来说,首先,要严格按照师生比的要求高标准配备辅导员,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得到保证;其次,学校经常性的、有计划地开展辅导员培训和学生工作研讨会工作,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传授育人之道,组织辅导员外出交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再次,定期举办校内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职业大赛,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最后,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规范管理。作为辅导员个人而言,要加强交流、认真调研,开拓工作思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适应学生的新思想和社会的新形势,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总之,社会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变化,高职学生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推成出新,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突破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束缚,增强学生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学生工作要把握规律,形成规程,执行规范,从而保证学生工作的常做常新,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曲宪明,罗雨.高职院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教书育人,2006.

[2]杨健.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3]武正林,张莉.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4]李进才.高等教育世纪观[M].武汉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芸华(1987-),女,硕士,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机电系辅导员,已发表过的著作有“Giant dielectric response and charge compensation of Li- and Co-doped NiO ceramics”。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