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法”的当代新解

2014-09-15 01:17:29王晓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3期
关键词:精思朱子语涵泳

王晓璇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00)

【特别关注】

“朱子读书法”的当代新解

王晓璇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00)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与原则。后人汇集他的读书经验和训导加以概括,归纳总结为“朱子读书法”,成为后人推崇的优质教学法之一。在现代教学标准的要求下,重温“朱子读书法”六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据元代程瑞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记载:朱熹“门人与私淑之徒,荟萃朱子平日之训,而节取其要,定为读书法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记体察,曰著紧用力,曰居敬持志’。”总结为“朱子读书法”,供后人效法。这套读书法比较系统地反应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具有杰出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

一、循序渐进与熟读精思

循序渐进一词,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所谓循序渐进,即是要按照读书者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按照一定的发展顺序量力而行。朱熹根据人的心理发展阶段,把学校学习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随着年龄的渐长,学识也跟着加深。如果不打好基础,到后来学得再好,知识也不牢固。朱熹认为读书是一个由简单到高级、由浅至深的过程,不能急于贪多、求成,否则脑里会充满杂乱无章的知识,从而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学习中应让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的认识过程共同协调发展,按照学习材料的难易顺序以及人的认知发展顺序,使学习者先有个良好的基础,再由浅入深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若根基不牢,便学无所成。“元来道学不明,不是上面欠功夫,乃是下面无根脚。”[1]朱熹学习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认识的规律。朱熹指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意思就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还要精于思考。所以读书一定要阅读多次、熟读,目的是为了精思。朱熹提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2]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从无疑到有疑,最后到解疑的过程,这样就能做到“精思”。把书本熟读成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时,学习者还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锻炼人的思维和认识能力,而且还能锻炼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有更深入的进展。因此,读书不仅要熟读,更要精思。

二、虚心涵泳与切己体察

朱熹主张“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3]虚心,他说“以书观书,以物观物,不可先立己见”,[4]就是读书时要虚怀若谷,要如实地反映和体会书本中本来的内容,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肆意揣度原文的内容。涵泳,“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5],读书的时候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深入领悟书中的精义旨趣。朱熹要求学生,要怀着虚心的态度,细心地领悟书中作者的本意,不可妄加篡改和固执己见。要抱着客观的态度,准确地领会书中的精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揣摩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另一方面不坚持旧见,更容易随时接受新意见或新的解释。朱熹还指出,当读书遇到疑问时,也应虚心请教,静心思虑,切勿匆忙取舍。“虚心”是“涵泳”的前提,这里的“涵泳”与“精思”相辅相成,都要求读书时要反复思考,揣摩义理。但“涵泳”比“精思”要求更高。不仅要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有精心思虑,可见,朱熹的读书观是层层递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切记体察者,朱子曰:‘入门之道,是将自个己身入那个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学者读书,须要讲圣人言语体之于身。’”[1]朱熹要求不但要全身心地投入,还要与圣人所说的道理融会贯通,而且还要联系实际并诸于实践。他重视书中的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书中的观点、道理变成自己的信念,融合到行动之中。这里的实践活动,其实就是“践履”。如朱熹《答何叔京》:“想见前贤,造诣之深,践履之熟。”[6]但朱熹强调知先行后,“义理不明,如何践履”[7]、“只说践履,而不务穷理,亦非小病。”[8]因此,读书不能仅仅看懂书中的意思,还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然而理论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前提,不能盲目行动。书中学到的直接经验要与生活实际的间接经验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书本知识具体化,从而使学习者对书本知识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和全面,同时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三、著紧用力与居敬持志

朱熹认为读书时要有一种顽强、刻苦、锲而不舍的精神。“宽著期限,紧著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什么精神,什么筋骨!今之学者,全不曾发愤。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9]读一本书,必须做到真正融会贯通之后才能读另一本,不能硬性规定读书的期限。所谓“著紧用力”,是以一种发愤忘食、刚毅勇敢的精神去读书;也是以一种坚持到底而不懈怠的精神去读书,读书不可有一丝怠慢。朱熹用撑上水船、救火治病比喻读书,形象地说明了读书者应当心无旁骛、勇猛奋发、坚决果断,不能心不在焉、消极怠慢,懒惰成性,必须摒弃这些念头和行为,这样在学业上才能更上一层楼。朱熹的“著紧用力”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要在读书时树立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信念,读书才能持之以恒、发愤图强,使读书者有意识地克服心中的障碍和外部的阻碍,带动读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持志。此不易之理也。”[10]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要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而且还有收敛心性、坚定不拔、专心致志。朱熹说“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1]、“须是存心与读书为一厚,方得”[1]。不论读书还是做事,都要收敛本心,敬以自持。读书应当本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抱定一个目标,树立远大的志向,有针对性地学习。他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11]“居敬持志”虽然列于“朱子读书法”的最后一个,实质上是全部读书法的总纲,是朱熹最重要的读书法。因为这条指出了注意、动机和志向这些最基本而又关键的学习要素。只有收敛心性、集中注意力确立远大的志向,把读书、学习作为动力,才能排除万难,朝着预定的目标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断前进。

朱熹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精练归纳出了“朱子读书法”六条,不论对古代的文人学者,还是对当代教育家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作用和经验参考。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可以把从古人身上学到的精髓与现实相结合,从而提高现代的教学质量。

[1]程瑞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3[M].

[2](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四十八[M].全祖望,补修,1549.

[3](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九[M].140.

[4](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三[M].162-163.

[5]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卷五十五[M].2640.

[6](宋)朱熹.《朱子文集》卷四[M].

[7](宋)朱熹.《朱子文集》卷九[M].

[8](宋)朱熹.《朱子文集》卷三十八[M].

[9](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八[M].

[10](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M].

[11](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十三[M].

G420

A

1674-9324(2014)33-0001-02

王晓璇,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精思朱子语涵泳
珠玑集
青年文摘(2024年6期)2024-03-27 06:53:35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Zhang Zai’s Neo-Confucian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itioning ofHis Material Force Theory
孔学堂(2020年1期)2020-06-01 07:46:27
涵泳: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精思厚积乃成其大——论濑户宏教授的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
说“涵泳”
重新认识朱子的“读书法”——以《朱子语类》之“卷十”“卷十一”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14
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朱子语类》版本辨正:与《〈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的传播过程考订》商补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
语文知识(2014年6期)2014-02-28 22:00:10
语文,贵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