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激趣·引导

2014-09-11 11:36刘旺存
甘肃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造境思想品德课激趣

刘旺存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造境;激趣;引导;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67—01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办教育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小学思想品德课要不要创新?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创新教育?

一、造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开展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温馨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会让学生的个性以极其自然而且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大胆创新。

二、激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只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教师要善于旁征博引,要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吸引学生。思想品德课较为抽象、趣味性低,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幽默的漫画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鲜感、新发现、新体验,从而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把知识“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要善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立疑问,制造学习障碍,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有所创新。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与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要教师精心策划,大胆创新,就能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三、引导——让学生善于创新

1.讨论之后出真知。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进行交流切磋甚至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的形式主要有分组讨论和全班集中讨论两种。无论采用哪一种讨论形式,都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得到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人人轮流当老师。教师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然后在组内试讲,通过试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3.让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小论文的主题、范围,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搜集有效信息,再通过撰写小论文,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人类的前途,最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研究型课程可以真正构建起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造境思想品德课激趣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造境、起伏、强化——妙用技巧增强故事感染力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