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舒
(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动机和策略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两大要素,关于二者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热点。我国对外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多集中于英语教学界,以日语学习者、尤其是以二外日语学习者为对象的研究并不多见。同时,在现有的研究中,分析动机同成绩或策略同成绩间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占绝大多数,从动机和策略的关系入手,对三者间影响路径进行把握的分析极为少见。因此,本文以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对日语学习动机、策略及二者同成绩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希望能够为二外日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为动机和策略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实证性的数据支持。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开始学习并将之维持下去的动力。不同地域、不同学习背景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类型的动机,而不同类型的动机则可能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一结论在国内外的动机研究中已屡见不鲜。郭后海等以新加坡日语学习者为对象,指出精英型和工具型动机对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1];初相娟等则以国内专业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发现工具型动机同成绩正相关、诱发型动机同成绩负相关[2]。
学习策略是指使语言学习更加易学有效、更加自主愉悦的行动。王婉莹、于琰通过考察策略同成绩间的关系,发现策略使用同成绩间无显著相关,但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在策略的使用上存在差异[3-4];与此不同的是,施敏洁在对策略同日语专业四级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指出,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与成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
从以上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虽然影响不尽相同,但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动机类型和策略使用皆同他们的学业成绩具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类似的相关关系是否也存在于我国大学生的二外日语学习中?二外日语学习者是否会有不同于专业日语学习者的新特征?同时,动机和策略两因素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围绕这些问题,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医科大学英语专业选修日语的78名学生学习动机、和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78名学生由三年级生(学习日语1学期)40人和四年级生(学习日语3学期)38人组成。其中男生13人,女生65人。调查问卷由个人情况、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三部分组成。学习动机问卷以王婉莹的动机调查问卷为基础[6],共22题;学习策略问卷改编自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共50题。动机、策略两部分的问卷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要求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中选择一个答案。学习动机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704,学习策略的整体信度为0.685。调查所得数据利用SPSS19软件进行分析。
为了解二外日语学习者的动机构成,采用因子分析法(主因子法,最大方差正交旋转)从动机问卷的22个题项中抽取因子。第一次因子分析,共获得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但同时发现4个题项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超过0.35,删除4个题项后,二次因子分析抽取因子数为4,KMO为0.813,累计解释方差62.03%。具体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因子1由“开拓视野”、“提升日语水平”和“提升自信”等题项构成。这些题项体现了学习者提高教养、提升能力的愿望。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自我提升型”动机。因子2所包含的题项主要是动漫电影、语言文化、报刊信息等内容,这同个人兴趣和求知欲有关,因此,将之命名为“兴趣探索型”动机。因子3中所涉及的留学、工作、交流等内容同日语学习本身无关,是学习者期望通过使用日语来达成的目标,所以称因子3为“实用工具型”动机。因子4只包括了一个对应题项,即学习者不管愿意与否,必须为了考试及学分学习日语,于是将其命名为“考试型”动机。
“自我提升型”动机体现了学习者希望通过日语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获得自信和自我满足感的愿望,这同郭后海等提出的精英型动机颇为相似[1]。而“兴趣探索型”和“实用工具型”动机也可同初相娟、王婉莹等研究中提及的“融入型”和“工具型”动机相对应[2]。然而,“考试型”动机仅包含一个题项,且在数次因子分析中均未与他项合并,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不多见。笔者认为,“考试型”动机暗示了在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中,存在着明确且单纯的、仅以过关为目的的功利型学习意识。
表1 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构成因子
二外日语学习者具有多元化的动机构成。但这四类动机会对学习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学习策略是否也会影响二外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笔者尝试对动机、策略两因素同成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所用的成绩数据来自本年度二外日语期末考试成绩。
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提升、兴趣探索、实用工具型动机皆同考试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增加动机变量,那么成绩变量也随之提升。这一相关关系体现了自我提升、兴趣探索和实用工具型动机对日语学习成绩的积极作用。然而,有意思的是,恰恰是以考试为重心的考试型动机同成绩无显著相关(显著性=0.761)。
学习动机和成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同大多数先行研究的结论是相符合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外日语学习中,正相关关系普遍存在于除考试型动机外的任一动机类型同成绩变量之间。换而言之,除了以应付过关为目的的学习意识,任一学习动机都能对二外日语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策略同成绩间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除补偿策略(显著性=0.160)外,所有的学习策略皆同日语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大部分的策略都能够能对日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同仅仅只是在高低分组间发现策略使用有异的先行研究不同,上文所观察到的策略和成绩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普遍和明显。这一特征同二外日语学习内容的难度有关。日语教学一般由入门阶段开始,整体难度不高,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正确而合适的学习方法很可能带来更为突出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二外日语学习中,学习策略同学业成绩间具有更直观的联系。
动机、策略因素分别同学习成绩有关。那么,作为影响学业成绩的两大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联系呢。笔者从动机和策略间的关系入手,对动机、策略、成绩间的影响路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利用相关分析对动机和策略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结果显示,除考试型动机外,自我提升、兴趣探索和实用工具型动机同大部分的学习策略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补偿策略同自我提升和兴趣探索型动机间的关系虽然不具显著性,但符号均为正,且t值非常接近显著水平(表2)。因此可以说,具有自我提升、兴趣探索和实用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在二外日语学习中更多地使用了学习策略。
同以上动机不同的是,考试型动机同学习策略间的关系虽然不具有显著性,但却一致性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暗示了具有考试型动机的学习者存在较少使用学习策略的倾向。
表2 动机和策略相关关系表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对动机、策略、成绩间的影响路径进行进一步考察。此处的策略变量为六种策略使用频率的平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比较三种途径的系数显著性发现,自我提升型动机对成绩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但在策略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后,其系数却失去了显著性。同样的变化也发生于以实用工具型动机为自变量的方程中。这一变化意味着策略变量在自我提升型动机、实用工具型动机和成绩间的承担着中介变量的作用。换而言之,自我提升型和实用工具型动机通过策略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不过,兴趣探索型动机和日语成绩间并未发现类似的影响路径。
表3 动机、策略、成绩间影响路径的回归分析
(方程1中动机为自变量,成绩为因变量;方程2中动机为自变量,策略为因变量;方程3中动机和策略为自变量,成绩为因变量)
按照上述分析,二外日语学习者在动机、策略和成绩三变量间存在以下三种影响模式:(1)考试型动机同策略使用和学业成绩均无关联;(2)兴趣探索型动机同策略和成绩变量分别相关,但此类动机不具有成绩预测功能;(3)自我提升和实用工具型动机通过学习策略的使用来对成绩产生影响。
通过对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动机构成的考察,发现在二外日语学习者中存在着自我提升型、兴趣探索型、实用工具型和考试型四类学习动机。而不同类型的动机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成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以上分析为二外日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除考试型动机外,自我提升、实用工具和兴趣探索型动机都对策略使用及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想要充分利用动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授课内容和方式入手,做到“精讲帮练”。“精讲”是指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选择讲课内容,“帮练”是指给予学生更多操练机会,增加语言输出和课堂互动,尤其是增加听说训练,避免哑巴式外语。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学以致用的可能性,助其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达到维持并增强学习动机的目的。
考试型动机可能降低学习者对日语学习的投入,给学习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弱化考试型动机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改变现有的评估方式。除语法知识外,将对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估纳入考试范围,以综合性的考察方式促使学生摆脱临阵突击、死记硬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在能够影响学习效果的两种动机模式中,学习策略都是一个能够直接对成绩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课堂内容的讲授外,应该有目的地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策略。同时,通过观察善学者和不善学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异同,推广易于为学生接受的、适用于当前学习阶段的二外日语学习方法。
通过对影响二外日语学习的两大重要因素——动机和策略的考察,为当前二外日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然而,本文仅仅是对二外日语学习行为的一项探索性研究,对三类模式的效果优劣、影响因素、动态变化等方面的解释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郭后海,大北叶子.シンガポール華人大学生の日本語学習の動機付けについて[J].日本語教育,2001,110(7):130-139.
[2]初相娟,王 冲.理工科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9):189-192.
[3]王婉莹.大学专业与非专业学生日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日语教学研究,2007,128(1):33-38.
[4]于 琰.高级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调查[J].日语教学研究,2010,148(3):89-93.
[5]施敏洁.日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和专业四级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4):170-171.
[6]王婉莹.大学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定量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122(3):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