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唐书》所见《杨烱集》、杨炯《盈川集》作者、书名考

2014-09-06 02:26李建雄邢艺譞
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初学

李建雄,邢艺譞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今见《旧唐书·经籍下·丁部集录·别集类》著录“《杨烱集》三十卷”[1]2075,而《新唐书·艺文四·别集类》作“杨炯《盈川集》三十卷”[2]1600。详前后文,根据两唐书“初唐四杰”并举的著录规则,可知此处所指同为一人。但两书对作者姓名字形、文集书名记载并不一致。

按说文解字:

炯,光也。从火冋聲。古迥切。[3]

按《康熙字典》:

炯:《广韵》《正韵》户顶切,《集韵》《韵会》户茗切,音迥。《玉篇》炯炯,明察也。又《唐韵》《韵会》《正韵》古迥切,《集韵》畎迥切,音颎。《说文》光也。《广韵》火明貌。《集韵》或作耿。[4]618

又:

烱:《集韻》俱永切,音憬。炎烝也。[4]621

“炎烝”亦作“炎蒸”。据《辞源》:

炎蒸:犹言溽暑,酷暑。蒸或作“烝”。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四《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唐白居易《长庆集》十八《寄微之》诗:“莫嫌冷落抛闲地,犹胜炎蒸卧瘴乡。”[5]

根据小学类书记载,“炯”、“烱”二字古音未必相同,字义相差甚远。“炯”、“烱”两字在其它典籍里面也多有混用情况,但笔者以为,在用于人名中时,这一问题应加明辨。此外,新旧《唐书》杨炯文集的本名写法相差更远,因此也须考证。

一、杨“炯”还是杨“烱”——杨炯姓名的写法问题

关于杨炯的研究,前人多有著述。如《隋及初唐赋风研究》[6]、《“浮躁浅露”说与初唐四杰》[7]、《初唐四杰研究》[8]、《初唐四杰年谱》[9]等关于唐代文人的群体研究作品,也有《杨炯卒所“盈川考”》[10]、《卢照龄杨炯年谱》[11]、《杨炯研究》[12]等专题研究作品。传世典籍杨炯之名并存“杨炯”、“杨烱”两种写法,这一问题目前还未见有人讨论。

杨炯姓名的写法问题可通过传世典籍的记载情况,通过年代关系排比的方法推定。此外,唐代出土碑铭、石刻资料的拓本字形,更是这一问题考证的铁证。今考文渊阁《四库全书》,统计唐至宋代典籍提及杨炯时对他姓名的写法如下:

表1 唐至宋代典籍著录杨炯姓名字形统计①

序号成书年代书 名写 法杨炯杨烱杨炯&杨烱总次数37宋实宾录√238宋海录碎事√239宋古今事文类聚√440宋记纂渊海√741宋名贤氏族言行类稿√542宋群书考索√143宋古今合璧事类备要√244宋古今源流至论√145宋玉海√1046宋小学绀珠√147宋太平广记√248宋演山集√149宋跨鳌集√150宋鄱阳集√151宋文忠集√152宋梅溪集√153宋乾道稿_淳熙稿√154宋文苑英华√5555宋文苑英华辨证√1356宋唐文粹√457宋成都文类√158宋唐诗纪事√459宋后村诗话√160宋(注)中说√1合计184

根据上表统计结果可知除《初学记》,唐代之书均作“杨炯”,而五代、宋代之书则成“杨炯”、“杨烱”混用局面。《初学记》的版本据传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有南宋绍兴十七年余十三郎宅刻本,可惜尚未影印。此外又有明嘉靖安国桂坡馆刻本,清乾隆内府刻古香斋巾箱本也从此出。1962年中华书局司义祖校点本以古香斋本为底本,其书作“杨烱”[13]。2000年京华出版社所出韩放主校点本未详底本,其书作“杨炯”[14]。唐宋典籍的著录情况表明唐时杨炯几乎全部写作“杨炯”,《初学记》古本仅易见古香斋本,而今版两书有所差异。因此须对四库本暨古香斋本《初学记》存疑,该书所见杨炯姓名字形暂以孤证不立态度对待。

①《四库》本《盈川集》实为明万历时童佩辑佚所得,其书写法不反映唐时原貌,因此不作为杨炯姓名字形的讨论依据。

四库《盈川集》收录杨炯所撰《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等十几篇碑铭文章。今有拓本可证者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可惜此拓本并未出现撰人杨炯之名[15]。传世碑铭资料中幸有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颜氏家庙之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提及杨炯。此碑撰者颜真卿,按杨炯生卒年,颜氏与其所处年代极为接近*杨炯生于公元650年,卒年在703—704年之间,参见王兆鹏《据金石录考证杨炯的卒年》,原文载《文学遗产》1995第2期,参见113—114页。另据两《唐书》本传,颜真卿生卒年在709—784或709—785年之间。参见刘昫《旧唐书》,1975年中华书局本,第3596页;宋祁、欧阳修《新唐书》,1975年中华书局本,第4860页。。另据《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伯父“以亲累授衢州参军,与盈川令杨炯、信安尉桓彦范相得甚欢。”杨炯与颜真卿父辈交好,其碑所书应最为可信。今按拓片,杨炯之名亦作“杨炯”。详见下图右起第三行末端处[16]:

图1 《颜氏家庙碑局部》

综上所述,文献引征情况和出土文物史料共同指证杨炯之名当作“杨炯”而非“杨烱”,《旧唐书》对杨炯姓名的写法有误。

二、《杨炯集》还是《盈川集》——杨炯文集的本名问题

关于杨炯文集的研究,前人也多有所及。如《〈卢照邻集〉、〈杨炯集〉校勘拾遗》[17]、《杨炯〈盈川集〉版本源流考》[18]和历代重刻杨炯文集的序言等。但杨炯文集应作《杨炯集》还是《盈川集》的问题前人也未见讨论。

今按:《旧唐书》成书五代,《新唐书》成书北宋,从年代关系来看,更应采信前者。再者,今传杨炯文集《盈川集》乃明万历间童佩所集[19],但求之古本,可见此前刻本又有不同。譬如日本藏嘉靖三十一年江都黄埻东壁图书府刊本杨炯文集二卷,其书名作《杨炯集》,如下图所示[20]。

此外,《旧唐书》称杨炯“坐从祖弟神让犯逆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选授盈川令。”[1]5003《新唐书》称杨炯“坐从父弟神让与徐敬业乱,出为梓州司法参军,迁盈川令。”[2]5738唐人多有以仕宦之地指称其令长姓名者,譬如李白《与韩荆州书》称韩朝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21]柳宗元“世号柳柳州”[2]5139。杜牧人称杜樊川,等等。据《旧唐书》,张说称杨炯“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1]5003据《新唐书》,张说“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2]4368由此可知唐时杨炯已被称为“杨盈川”。再据《文献通考》,则知宋时有用“杨盈川集”[22]代称《杨炯集》的例证。既如此,则笔者以为《新唐书》所云“杨炯《盈川集》”应是后人用“杨盈川集”代称《杨炯集》,在此基础上衍入“炯”字而成歧名。

根据载录杨炯传世典籍的年代关系,可以发现除唯一反例《初学记》,唐时著作均将杨炯姓名写作“杨炯”。而这一反例亦有版本存疑之处,如有更多早期善本面世,应可释疑。尽管如此,通过传世碑铭资料,我们仍可确信其名应作“杨炯”而非“杨烱”。对于杨炯文集的本名问题,经过原始史料的成书年代对比、传世刻本的名称比较和唐人称谓习惯的认知,完全有理由相信其文集本名当作《杨炯集》,其名误成《盈川集》的路径当如:“杨盈川集”代称《杨炯集》,“杨盈川集”衍成“杨炯《盈川集》”。

参考文献: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485.

[4]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5]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916.

[6]韩晖.隋及初盛唐赋风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139,269-280.

[7]骆祥发.“浮躁浅露说”与初唐四杰[J].浙江大学学报,1991(1):7-15.

[8]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110-140.

[9]张志烈.初唐四杰谱[M].成都:巴蜀书社,1993:17-250.

[10]蔡静波.杨炯卒所“盈川”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160.

[11]徐明霞.卢照邻集杨炯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195.

[12]王礼亮.杨炯研究[D].西南大学,2012:1-47.

[13]徐坚.初学记[M].司祖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2:79.

[14]徐坚.初学记[M].韩放主,校点.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128.

[15]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甘肃合水唐魏哲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2(4):52-53.

[16]赵力光.颜氏家庙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

[17]卢红.卢照邻集、杨炯集校勘拾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3):38-40.

[18]程苏东.杨炯盈川集版本源流考[J].文献,2010(2):108-119.

[19]杨炯.盈川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一〇六五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187.

[20]杨炯.杨炯集[M].张逊叶,校正.江都黄埻子笃梓行,嘉靖壬子刻本.

[21]李白.李白集校注[M].瞿悦园,朱金城,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539.

[22]马端临.文献通考[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六一四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737.

猜你喜欢
新唐书旧唐书初学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无解≠增根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轮滑苦与乐
“独柳之祸”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