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燕
在很多情况下,各种公开课、研究课,一般都会展示第二课时的教学。究其原因大概不外乎第一课时没有讲头,就是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大意,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作铺垫等,也没有教学经验可以借鉴。这样一来,似乎精彩都在第二课时。然而,这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也很难把握尺度,教学目标似乎很难定位,年段训练目标不明确,有时不到位,有时模糊不清。如何处理好语文课堂中教学目标的定位,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与需要,可以重点考虑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正确把握年段训练目标中
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的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螺旋式上升的,年段训练目标不是很清晰。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具体进行阅读教学时或多或少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的问题。虽然每个年段都要进行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但因为各年段的学生认知有区别,思维有差异,所以训练点和训练方式应有所不同。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正确把握各年段分类教学目标的主次关系,使年段训练目标能得到有效的落实。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目标中字词句段篇的主次关系呢?
1.低段目标
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产生段落的意识,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词语。
(1)在阅读课文中,一是扫清字词障碍,结合具体的课文要求,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把生字词教学与整篇、整段、整句教学紧密结合。二是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用给词找好朋友,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丰富积累词汇量。拥有丰富的词语是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反过来,大量的阅读更能丰富词汇量。这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低段的课文《东方明珠》,课文中的广播电视塔如何工作不是我们阅读的重点,而帮助孩子理解“巨人”“五光十色”等词语,进而感受东方明珠的高大和美丽是低段的目标任务。
(2)要注重句子和段落的渗透训练,培养学生初步整体感受段落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强化句子意识,表达要完整;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初步认识自然段,为低中年段的段落深入阅读做好衔接过渡。
2.中段目标
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从低段的词句训练为主过渡到整篇课文内容的把握,进行段落训练。
(1)三年级必须脚踏实地抓好由句到段的训练。段落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如《东方之珠》《北大荒的秋天》两篇课文全部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会这种构段方式的巧妙,能进行段落仿写。这是为阅读篇章铺路,也是为起步作文教学架桥。
(2)弄清段落与篇章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把自然段归纳成有意义关联的逻辑段,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3.高段目标
高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感悟作者的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语言文字去读出文字表达的深层含义。
(1)好多文章段落之间的表面联系不那么紧密,必须让学生弄清各逻辑段和整篇文章之间的内在关联。如《理想的风筝》,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课的情境和课后放风筝的情境,与课文所要表达的对老师的怀念和尊敬是不可分割的。
(2)在感悟文章中心时,必须引领学生弄清作者言在此意在彼的写作方式。如《青海高原一株柳》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柳树的对比来体现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树的神奇;《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则用自己是如何工作的来激励家乡孩子努力学习。这些都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去领悟、感受。
二、正确把握课时训练目标
有了对各年级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我们还必须把这些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课文中去,既不能把所有的阅读目标都留到第二课时,又不能把该整篇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其实,每篇课文都有很多字词句篇训练点,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得必有失。我们要牢牢抓住文中的“主”,松松文中的“次”。“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适当取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精选目标、精选问题。
1.筛选目标
为了确保每一课时的重点,必须对预设的多重教学目标进行筛选,保留有利于落实课时训练目标的主要点,如低段典型的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式等;中段典型总分构段训练;高段的谋篇布局等。课时目标还要充分尊重课文。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就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二是围绕事物的特点仿写排比句。
2.筛选提问题
琐碎零乱的问题会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必须是能提纲挈领的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效呢?笔者在高年级做法是,课前让学生自学,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记录。了解预学情况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结合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和教材、教学目标的预设等方面进行整合提炼,归纳出几个大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帮助学生解决最困惑的问题。
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是要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文本、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当教师正确地把握住教学目标中的两个关系,才能更加合理地解读文本,为课堂教学掌舵,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