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用价值 落实语用训练

2014-09-02 02:55黄爱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桑娜火烧云语文课程

黄爱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一、从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找准语用点

被选为课文的作品,不仅具有作品的价值取向,还带上了教学的价值取向、育人的价值取向,其功能不仅在于获取认知,更在于促进人生命的整体发展。

如,《穷人》一文,当桑娜抱着邻居的两个孩子回家时,作者对她这样描写:“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学时,我问:“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这一问,学生像炸开了锅一样。有的说:她自己家已有五个孩子,又收养两个,怎么养得活呀?这不是自作自受吗?有的说:收养两个孩子增加了她的家庭负担,她的丈夫绝不会同意的。有的说:她真傻,她的丈夫会打她的。我说:“有那么多顾虑,桑娜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呢?我们读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那段话,想想五个省略号都表示什么内容,想象当时的情境。”通过想象,学生准确地感受到了人物当时极度矛盾的心理,从而明白了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非这样做不可;是善良的本性促使她非这样做不可;不怕付出任何代价,甘愿做出一切牺牲,非这样做不可。学到这,桑娜那种宁愿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语言,让学生品味感悟,展开想象。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了文本价值与语言训练的完美结合;既让学生习得语言,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从词语教学中捕捉语用点

学,是为了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能。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破烂不堪”这个词语时,有一个学生问:“不堪”是什么意思?我紧接着追问这里的“破烂不堪”形容什么。然后,我继续说:我们汉语中有很多带有“不堪”二字的四字词语,你能说一说吗?(出示)

下雨后,道路非常难走,叫——

形容力量非常薄弱,经不起打击叫不堪——

场面、样子让人难以看下去,叫不堪——

这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知道“不堪”的意思就是不能忍受、经不起。最后,我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位在废墟上的父亲。

课件出示: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到处是断壁,到处是残垣,那场面真是 ,地震伴随着大雨,道路 。在废墟上,一位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 ,正在找寻自己的孩子。他逢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人们以为他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已经 。

我通过创设词语运用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学活用,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而且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做好了准备。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应指向运用。如果教师能创设新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从品词析句中发现语用点

品词析句,就是指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韵味和表达的技巧。一篇优美的文章,其丰富的人文色彩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体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品词析句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思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细心品析,仔细揣摩,一定能在字里行间发现许多意外的收获。

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自读,谈谈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说:四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多。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在萧红描绘的这幅画面中,有哪些美丽的色彩?默读这一段,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听。”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萧红用了“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萧红用了“红彤彤”、“金灿灿”等ABB式的词语,突出了“烧”字,说明色彩又红又亮。然后,我问:“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构词方式来说说还有哪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学生说出了许多富有个性化的颜色:黄澄澄、紫莹莹、鹅黄、柠檬黄、半橙半黄、半红半绿、半红半黄……这样,天空的多姿多彩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的词语积累就更丰富了。

案例中,我运用课文的构词方式,让学生用丰富精美的语言来描写火烧云的颜色。这既是对文本语言形式的迁移,也是审美移情的体现,由文本情境迁移到生活情境,达到了语用训练的目的。

四、从丰富的想象中挖掘语用点

想象力就是指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即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描述客观事物的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版)》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丰富的想象中挖掘语用点,这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珍珠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教学时,我让学生放飞想象,提问:“假如你就是那只小珍珠鸟,做了一个甜蜜的梦。你梦见了什么呢?”学生有的说:“我梦到自己与主人在屋里玩捉迷藏,一起嬉戏。在主人的怀里撒娇,要小虫子吃。”有的说:“我梦见了主人带我去郊外的田野中玩耍,主人追着我,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主人嬉戏。”有的说:“我梦见主人在教我学习一些人类的基本语言,而我也教主人学习鸟语,我们已经能很好地沟通交流了。”在文本的空白处进行写作训练,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继而写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写梦”的设计,既升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悟,又突出语言表达的训练,实现了语言学习吸纳和输出的有效统一。

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这样的语用现象比比皆是。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并引导学生在语用现象中还原作者的意图,学习作者的表达,最终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形成能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桑娜火烧云语文课程
穷人
《火烧云》的“变”
火烧云
火烧云
火烧云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穷人的心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