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德课旨在使学生拓展视野,激发学生探求社会的兴趣,以适应信息时代。品德课中的“竞赛”指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竞赛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迅速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本文就小学品德课中的“竞赛”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品德课;竞赛;拓展;总结与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时运用竞赛教学模式来上这一类课,学生不仅积极性高涨,而且课堂信息量也大大增加,课堂成效立马显著。
一、竞赛教学模式的几点优势
(1)能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有效取决于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投入与发挥。活动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发挥潜能,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2)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当今信息发达时代,提高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竞赛模式课堂教学能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准备中,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大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又促使信息量扩展。课堂紧张激烈的竞赛氛围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了,也强化他们的有意识记,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3)能使学生养成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未来是一个充满竞争又充满合作的信息社会,儿童是未来的主人,他们需要具备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勇于创新开拓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生存竞争能力。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好胜心强,为了小组的利益,他们群策群力,切磋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增强了小组间的凝聚力,而且通过竞争,他们认识到了自身与别人的差距,一种自尊心激发他们求学的意识。
二、竞赛教学模式的制定与实施步骤
(1)分配竞赛小组: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适当的组合。利用“小师傅帮”制度把尖子生均匀分派到各个学习小组去,引领同学们展开学习活动。各组人员不管在能力强弱上或是人数上应该旗鼓相当,方能构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让竞赛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以便能发挥各人所长,争取好成绩。
(2)制定竞赛规则:没有合理细致的规则,很难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因此,在上课之初,我们必须把竞赛细则明文公示,让所有同学心中有数,或对规则有任何提议,为下面课堂教学的开展作好充分的保障。
(3)具体实施过程:①必答题竞赛。对于那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我们可设计成必答题。尽量更多地把参与的机会给能力较差的学生。②互答题竞赛。可让各小组自备一些题目,互相提问。这样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成生生互动的局面。当然,问题必须围绕一个主题。③抢答题竞赛。对一些比较难的竞赛题,我们可采用抢答的形式,不必强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但求学生能大致了解,提高认识。④自主题竞赛。可设计一些自由发挥题竞赛,给那些有充分准备的,有能力的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
(4)总结与评价。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各组得分作结算是必要的。对各组的合作作总结评价,这一步对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合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提高了品德教育的长效性。对课堂教学作总结评价,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牢固掌握本课知识要点。评价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老师的评价,可以是小组内的组长互评,也可以是其他小组员;评价的内容也不唯一,可以是对某个同学的表现或某个小组的合作,也可以是本课的内容及内涵等等。
三、竞赛型教学样式的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整体性原则。课堂教学活动前期要求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编写竞赛题,课中要进行必答、互答、抢答等多种形式的竞赛,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很可能整堂课都是你问我答的信息轰炸,学生头脑中只能形成一些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认识,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讲究教学组织形式整体性。首先,在课前,教师给各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版块,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其次,在课中,教师要有机地把竞赛题串联起来,从而使学生的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合作竞争学习自然科学地构建,有效地实施教学。如《爱我中华》一课的教学中,我把竞赛过程分成四个版块:每一版块又配上导语:“民族概况”导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之谈”的导语——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科技之窗”的导语——充满智慧的民族创造了很多奇迹;“多彩生活”导语——民风民俗呈现出多姿多彩。这样使学生系统地梳理了所学知识,学生在大量接触所学信息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为此而自豪。
(2)教学目标主题鲜明突出原则。品德课教学不同于语数教学那样严谨的课堂,最多的是以活动为主。但任何成功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应该让学生在每堂课都有点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年段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竞赛模式品德课当然不是搞成一个题海战。对于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要加以甄别,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内容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
(3)教学过程有紧有松原则。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是和谐轻松的。学生自己编写的题目,自己参加竞赛,积极性、主动性自然比较高,这会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因为竞赛过程本身存在着紧张激烈的特点,长时间的紧张气氛对学生的忍耐力会是一次大考验。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竞赛形式的多样化和难易程度,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自由发挥的题目,让学生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4)评价分数合理分配原则。分数的分配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一般来说,评分以鼓励为主。倒扣分尽量低些,以免学生畏惧发言。加分的高低可视难易程度而定。另外,还应该设立一些附加分,鼓励学生的自由发挥。这样,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竞赛性课堂教学的评分标准应根据年级的不同以及教学目标不同而不同。低年级许多知识只要求了解,竞赛评比分数可以多样化,如答对的都可奖励一颗小星星,不一定非要比出个高下来,以鼓励大多数为主。如《秋季保健》知识竞赛中,许多小组做到全对,老师就夸奖他们都是合格的保健师。而高年级竞赛中评分细则一定要明确,老师对学生答题结果要有明确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准确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理念里使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只要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现象,无疑是给学生们打开了更宽阔的学习道路,竞争中有合作,分歧中有交流,从思想道德的树立上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我会在这条路旁指引更多的学生,一边遇见问题,一边探索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3
[2]赵雯著.《马斯洛的需要阶梯理论》[M].大众心理学,2005
作者简介:
应羽,(1981.6~),女,辽宁辽阳人,本科学历,小教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品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