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研究综述

2014-09-01 10:16王开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

王开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者大都从词汇、语用、句法、篇章、思维、文化这几个方面来着手,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者本身的汉语写作水平,因此有关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这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正迁移;实证研究

1 引言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焦点。由于受语言迁移理论的影响,长期以来广大研究者认为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负迁移的作用,关于母语正迁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正负迁移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并指出母语迁移研究对外语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2 母语迁移

2.1 母语迁移的定义

母语迁移现象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Ellis(1965)将迁移定义为“a hypothesis concerning the influence of previous task A to task B”,并指出迁移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迁移是一个心理名词,而“语言迁移”则是由美国行为主义学家Lado(1957)第一次在其著作“语言迁移”中提出。Odlin(1989)则简洁而精确地定义迁移为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2.2 母语迁移的分类

从产生的作用来看,母语迁移可以被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通常发生于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征相似或一致,母语就会对目标语起促进作用,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二语的习得(Gass & Selinker,1994);负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与目的语的特征不同,而学习者容易混淆相同所致(唐承贤,1997),负迁移会阻碍母语的习得。

2.3 语言迁移理论的三大流派

国内外二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理论主要有三大代表性流派。

第一种以行为主义基础上的对比分析和对比修辞等理论为代表,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基于行为主义理论,Robert Lado(1957)提出“对比分析假设”。Lado认为学习者的错误是由于母语和二语的不同产生的,而习得就是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别并改正由差别导致的错误的过程。

第二种以创造性构建理论为代表,强调二语学习主要受普遍语法的制约,母语不相同的学习者的二语写作的过程以及顺序却大致相同,母语的作用可以不必理会(Dulay & Burt, 1974)。Flynn(1900)认为学习者能够学习并逐渐掌握与母语各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这一事实本身就可以证明普遍语法的重要作用。

第三种以深层共享能力假设为代表,强调母语的积极作用,认为母语和二语能力在深层次上相互依存,能力共享,母语的认知能力在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充当认知基础,母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Cummings,1983)。在发展过程中该假说经Swain, Canale(1980)等人不断深入和充实已经在二语习得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母语对外语写作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第一,语用层面的负迁移。Graubeg(1971)的实证研究以德语为母语的学生对对象,发现母语引起的负语用迁移占语言错误的36%(Kasper. G &Blunr Kulka. S)。潘春雷、吴格奇(2006)通过研究发现母语负迁移还体现在社交语用上,如修辞,语气等层面上的负迁移和语用失误。研究者对这一层面的研究比较少。

第二,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李晓惠、陈雯(2006)通过对大学生英语作文典型错误的分析得出,名词单复数、谓语动词形式、词组搭配、词性误用这四个方面的错误出现率最高,是因为受到了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所影响。林德华(2004)则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由于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从句错误。

第三,词汇、句法、篇章、文化及其他方面的负迁移。刘哲、王佳平(2003)站在语用学的角度,从用词,句式,篇章这三个方面详尽分析了负语用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发现中国学习者总是试图寻找一对一的英语词汇。刘东虹(2002)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二语学习中除了词性混用、用词不当、拼写错误等5种类型的错误外其余16种错误都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罗晓燕(2003)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270篇英语作文统计后,从语法、文化、思维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母语的负迁移。

上述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二语写作中所犯错误大多归咎于母语的负迁移。然而,母语在二语写作中也有积极作用,这是研究者们探讨的另一重点。

4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正迁移研究

国外学者对母语正迁移的研究不乏重要发现。Friedlander(1990)针对母语的影响以母语为汉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当所写主题是学生用汉语储存的信息时,写作的效果比较好。Zamel(1983)的研究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她发现二语写作所采用的策略和母语写作策略很相似。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母语在写作中的正迁移现象。

边旭(2006)对英语写作中汉语正迁移进行了归纳,他认为,汉语在语篇架构模式上,句子结构上,以及写作能力上都能对英语写作起促进作用。

而王立非、文秋芳(2004)试图描绘出汉语水平各变量对二语写作的影响路径图,研究发现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正迁移主要体现在汉语写作能力、汉语词汇能力和汉语语篇能力的迁移上。

马广惠、文秋芳(1999)对133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9种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以及英语和汉语的命题作文测试,试图建立一个多维的英语写作模式,指出汉语写作能力、英语各分项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的关系以及这些变量内部的关系。

王立非,孙晓坤(2004)则是从作文长度,作文可读性,词汇多样性,词汇密度,以及连接词使用的频率与类型这5个方面来分析汉语写作水平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汉语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也更出色。

由此可见,研究者们不再局限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是开始试图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来证明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积极作用,给二语习得中的深层共享能力理论提供了支持,丰富了母语正迁移的实证研究。

5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大多数学者对于母语迁移的研究集中在负迁移上,但以上相关母语正迁移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重要性并逐渐在此方面投入大量研究,但其中以英语专业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汉语写作水平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仍存在空缺,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研究作了梳理和归纳,希望能使外语师生充分认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英语写作教学中,母语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2]Odlin.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4-39

[4]王立非,孙晓坤.汉语写作能力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24-27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