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张晗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角色定位赋予了其特有的文明属性,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普通公民最基本的文明素质,而且要具备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更高程度的文明境界,应该成为文明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营造优良校风学风氛围,建设健康向上的文明校园。
【关键词】基础文明;现状;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而社会寄予其较高的期望。可以说,他们的文明素养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基础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
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文明规范,实际行为却往往达不到基础层次的文明水平。因此,大学生基础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大学生礼貌用语稀缺,见到老师擦肩而过没有问候;公共汽车上站着的老弱病残乘客摇摇欲坠,大学生稳坐老弱专席;用完厕所不冲水;不节约使用水电;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大声喧哗;不遵守规则没有排队习惯等。
(二)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才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文质彬彬,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从而树立新一代大学生良好形象,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基础文明具体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身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有利于树立新时期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在社会文明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的基础文明状况是校风、学风好坏的最基础、最显著的标志。因此,基础文明教育的成功,对于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文明素质是评价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具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文明素养。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开展的原则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文明体现在个体就是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个体能力的形成既需要必要的理论学习,更需要实践锻炼。因此,开展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必须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坚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过程中受到教化,把基础文明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实践,进而形成能力。
(二)强制教育与引导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必须在强制与引导的方式下进行,针对不同的现象与对象,例如:禁止大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打架斗殴、聚众闹事采取强制为主、引导为辅;节约水电、粮食,爱护公物则要引导为主、强制为辅的方式,推动学生良好的文明修养由外在“制度强制”逐渐内化为“习惯自觉”的行为。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针对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既要发挥学校系统有组织的显性教育优势,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节、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基础文明教育,也要重视和发挥好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潜移默化的隐性基础文明教育的作用。
三、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从目前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来看,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非常必要。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力度。
(一)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是校园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评价一所高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示范、激励和约束作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基本条件。努力构建一个文明礼貌、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风,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以改正。
(二)加强高校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
通常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会将老师作为一种示范,一种准则。高校教师首先应从情感上体验到人文精神的魅力,用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老师的精神来培养学生的精神。除此之外,辅导员更应对于刚进入学校的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合理支配自己的业余时间,引导他们学会利用这些时光充实自身的人文素质。
(三)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加强校纪校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良好校风的形成创造条件。从新生人学到毕业生离校都应形成文明素质教育的一整套规范,如人学教育、日常道德纪律教育及行为管理、文明离校教育。同时校纪校规教育必须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做到及时检查、督促,及时评比、总结。
四、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实施办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满足其归属和交往的需要,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教育的环境。以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餐厅、文明阅览室、文明公共场所等为主要内容,主题开展征文、演讲、辩论、讲座、礼仪大赛、文明宿舍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的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更好的文明教育的氛围。
(二)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入深的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分为专科和本科,专科大一抓养成、纪律、学风,大二抓实践、专业,大三抓就业、形象;本科大一抓养成、纪律、学风,大二抓素质、专业,大三抓实践、创新、考研,大四抓就业、形象。
(三)渗透教育法,不要让活动变成形式
(1)营造高层次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打造精品类学生社团,我院成立了由刘冬冬老师一首策划、创建的公益性学生团体——有志者知行联盟,通过爱心义捐、变卖捡拾的物品、走近特殊群体、组建爱心超市等活动来传递爱心。并被国内10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并报道。
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已经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带动、影响周围同学,在学生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的整体氛围与风气,才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张再兴.深入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11-12
[3]吴小平.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1)
[4]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51-15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