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此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的加以调整。本文结合中学课程教学实践着力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加以分析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相互交流,希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相关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教育技术;中学教学;实践;应用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也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相关教学实践中着力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善优化课堂氛围,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改善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中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广大教学工作者也开展了积极研究。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作为现代教育“制高点”的现代教育技术无疑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初步探讨。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即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课程教学,改善提升教学效果,着力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用于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和消化效果。总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离不来两个基础条件:其一,现代教育理论,这也是指导现代技术手段得以有效应用的前提与基础,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提供方向性指导;其二,现代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也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保障作用,其最终目的在于优化教师的教、改进学生的学,提升整个教学效果。在具体应用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作用主要在于着力于研究优化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在具体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其成果将直接体现于课堂教学实践,是整个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框架。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如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依然以教师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将学生作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无疑将会使整个课程教学活动陷入被动灌输的境况,也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不能减轻降低学生的负担,还会额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余地,更谈不上实践与创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效融合,也成为广大教学工作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实践的应用
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日益丰富,都为中学课堂效果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借此,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工作展开必要探讨:
1.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催化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如果能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充满兴趣,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课程教学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其学习兴趣,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来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对相关概念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逻辑性极强知识点的互补。借此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吸收效果,往往也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的讲解方法,对于解题思路的形成往往也会局限于教师的解法,以模仿居多,不利于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有力解决了这一问题,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例,广大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校园网听取本校优秀老师的课程讲解,还能通过互联网观看到国内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极大拓展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扩大了学生知识学习的知识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极大丰富提升了知识的来源渠道,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思维发散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极大丰富提升了课程教学手段,其中以多媒体的应用最为广泛。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对广大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要的要求,要求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并将其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借此改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中学历史课程为例,虽然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较多的故事情节已经使得该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但是,如果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更能为该课程教学添姿添彩,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在课堂导入时,以电视剧《精忠岳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回顾那段历史,当然,在这里还有《杨家将》《水浒传》……等等,可以借助鲜活的荧幕形象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再现那古战场的血雨腥风,再现那段璀璨光辉的历史文化……
4.拓展课堂教学范围
在中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会倾向于尽最大的能力来展示整个知识点的因果联系、来龙去脉,但是往往受限与不同学生的基础状况,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不够透彻,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课后还会感到云里雾里。这种现象,不仅在广大城市地区普遍存在,在广大农村地区更为严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范围,使得广大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重温教师讲解过的知识点,还能观看课外教学资源,这对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地区来说弥足珍贵。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吸收范围,突破了学生在传统教学实践中的时空限制,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借助诸如教学论坛,QQ之类的媒体工具,广大师生可以开展积极交流,学生既可以向老师请教课堂上没有听懂、听透彻的问题,也可以就一些的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与老师展开交流,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助于教师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足,针对性的加以改进与调整。当然,媒体平台工具的应用,还为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既可以向络中的“达人”求教,也可以积极参与网络中对相关知识的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做到互通有无。
三、结语
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还需进一步深入,本文在简要介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学课程教学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展开初步探讨,着力从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展开初步探讨,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些许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朱连伟.浅议信息技术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2):170.
[2]李海霞.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3):34
[3]迟晶.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04):88
[4]常红静.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08):73
作者简介:
曾锦艺,男,广东河源人,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专科,主要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