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娅+苏力博+王晶
摘 要:竞技体操比赛的高度发展使得现代体操运动员间的水平差距已不再明显,体操比赛的成绩对临场发挥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现代体操运动员的竞争更是心理层面的竞争。本文旨在归纳总结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特点,以期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控与训练。
关键词:心理特征;体操运动员;心理调控
透过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最终成绩不难看出,心理素质强的运动员在争金夺银的竞争中更具优势。有鉴于此,运动员心理训练已经成了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特点分析
1.多变的情绪状态
情绪与感情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稳定性与变化性。在体操比赛中,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与自身的调控能力不佳,运动员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继而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同理,在运动员心理素质较好、心理状态放松的情况下,便能够发挥出正常的竞技水平。因此,运动员的赛场情绪是十分多变的,它直接影响到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2.紧张的身体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紧张是人在经受客观刺激时产生的心理与身体变化的一类反应。紧张的具体表现分为心理反应与行为表现两部分,心理反应主要有心跳加快、失眠多梦、多汗、尿频、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身体表现主要有重复行为、坐立不安、目光呆滞等。由于体操运动的动作具有复杂性,技巧要求高,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在大型赛事中,体操运动员出现紧张是十分正常的,但由于心理紧张而造成比赛失误实在可惜。
3.内心的利益驱使
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是长期性的,为此运动员也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运动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与理想成绩相挂钩的还有舆论关注、经济奖励及运动声望。因此,体操运动员在面临成绩的压力时,难免会出现心理的恐慌、亢奋或紧张,造成自身正常竞技水平难以有效体现。
4.激烈的比赛竞争
体操比赛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首先,比赛结果是具有鲜明的等级层次的,也就是一般理解中的冠亚季军;其次,体操比赛的动作展示只具有一次机会,如果出现重大失误,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最后,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其实力水平本身就十分接近,体操比赛的激烈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在体力与技巧对等的情况下,体操的竞争也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竞争。
二、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措施
赛前心理准备措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主要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运动员进行赛前疏导,从而减轻其思想负担,尽量排除非比赛因素的干扰。具体来看,应当让运动员明确适合自己的预定目标,端正参赛观念,切忌在比赛中好高骛远。
对于心理压力与紧张情绪问题,可以通过正确的疏导放松心情。正式比赛前,需要对比赛场馆进行一定时长的适应性训练,对比赛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预处理。对于比赛中的参赛对手进行摸底,对竞争对手的训练水平与竞技状态也要有所了解,以期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效果。
此外,可以在训练中模拟比赛环境,让体操运动员进行适应性训练。在运动场馆中,利用现有的器材,对男子运动员进行自由操、鞍马、吊环、单双杠的限时模拟训练;对女子运动员进行高低杠、跳马、平衡木的限时模拟训练。尽量提高模拟环境与正式比赛的相似度,从灯光变化、器械设置、出场顺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模拟,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进行细致的考量,营造逼真的比赛气氛,锻炼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三、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一般训练
1.念动表象训练
念动心理训练是运动表象训练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也就是俗称的“过电影”。此项训练主要是通过运动员的自我想象过程,达到默念动作要点、强化动作概念的目的。从训练机制上来看,它具有很强的训练功能与暗示作用,实际训练中主要分为放松与念动两部分进行。放松练习需要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放松自身的肌肉,通过深呼吸的方式为表象的唤起做准备;念动练习要求运动员主动唤起日常训练或比赛中的情景,对技术动作进行重复再现,以期达到对动作表象的熟悉与完善。
2.意志品质训练
良好的比赛发挥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作支撑。意志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支配行动与克服苦难的过程,意志品质对于体操运动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意志品质的训练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实现与达成的,这需要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克服苦难,磨练意志,提升自我。对于自我暗示训练与注意集中训练也不可放松,运动员应当注意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保证注意的灵活与迅速,对于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变化及时做出应变措施。
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临场发挥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的最终成绩。由于体操运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为了个人荣誉与利益,体操运动员难免会出现紧张与慌乱情绪,从而产生激烈的身体反应,对比赛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对此问题应当未雨绸缪,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念动训练与意志训练,在赛前对运动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与适应性训练,努力让运动员发挥出正常的竞技水平,收获理想的成绩与荣誉。
参考文献:
[1]索彩霞,丁冬云.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况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9).
[2]葛瑞春,刘金生.浅谈竞技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归因及控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