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与提升

2014-08-30 13:49李庆波邵晶
人民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提升高校

李庆波 邵晶

【摘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文章分析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意义,探索了高校网路舆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 网络舆情 管理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生成地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影响力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分析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发展规律,探索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指人们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态度、情绪及意见交错的总和,往往由多种事件刺激产生。而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通过高校师生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多数公众对现实社会各种现象的、并能对其进程产生影响的、公开的、一致的、具有权威性和倾向性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其行为主体是师生,载体是整个互联网,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网络①。随着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强对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成为高校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当前,互联网逐渐确立起其社会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博客、微博、BBS、QQ、微信等数字化平台成为人们的重要互动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高校网络舆情包含的内容,最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学生可能关注或正在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对这些舆情进行研判,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而剖析负面舆情,则有利于对问题实质的把握②。同时,通过在网络上净化网络环境,发挥积极的网络舆情对于网民的引导作用,能够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途径。高校网络论坛、BBS是大学生获取和发布消息的重要地方,能够反映出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的问题。舆情事件由产生到发展,总是在网上、网下形成互动的状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一方面可以搜集学生对学校日常事务、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推进学校各项问题的解决,这是对“积沙成塔”式的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也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上的突发事件、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其他在学生中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后,通过搜集学生们在网上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因势利导,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使负面情绪不累积,个别事件不放大,避免不良言论或谣言的发生和扩散。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技术飞速进步,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部分,网络舆情的研判与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随着网络社区兴起,校园文化从有形舞台向虚拟空间转移,如各高校的百度贴吧、BBS、社区论坛、校内网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度。同时,一般来说,积极的校园网络舆情是校园文化本质上的一种体现,能够弘扬网络正能量,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取向;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网络载体,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定位和目标不明晰。高等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网络舆情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网络舆情有序的管理,来净化校园舆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从而维护高校稳定和国家发展。但由于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定位和目标不明确,高校管理者出于避免责任事故的心理,总是试图对信息进行控制,而非加以引导。在对一些高校热点问题的处理上,有时采取“拖”和“压”的方式,有时采用“封”、“堵”、“撤”的办法,对于一些负面的信息采取删帖或者关闭评论、网站等硬性的处理方式。这种被动的处理方式使大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合理发泄,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反而增加了对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的难度,甚至引发更大的事端和后果。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当前,多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尚未完善,既没有统一的调度管理机构对学校不同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也没有一个高效的舆情调查、分析、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多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不能达到事前预防遏制、事后有效处理的目的。同时,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各高校内部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多分散于其他管理制度中,对于很多网络违规行为没有详细的认定和处分规定,甚至不能进行合法和非法的区分,导致很多网络舆情事件成为校园安全管理的真空带,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网络舆情危机。③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不足。加强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基础和内在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熟悉学生思想工作、掌握网络技术、善于和学生沟通和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队伍。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组织制度来规范和监管舆情工作人员,或者因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距离高素质的舆情工作队伍还有一定的差距。

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理念上,以网络助人为出发点,以网络育人为立足点。学生是高校培养和教育的对象,“育人”是高校的主要功能。在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中,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中蕴含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例如导向功能、内化功能、预测预防功能等,要从关心关爱学生的角度去处理舆情事件。

高校网络舆情主管部门要及时化解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师生是校园网络的使用者,他们通过校园网这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向学校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或表达自己对某一方面不满情绪。如果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或有效解决,就可能在网上造成负面情绪的扩散,由个体事件演变为群体事件,激化学校和学生的矛盾,网络不仅不能成为有效的“传声筒”,还变成了舆论的“放大器”。因此,对于高校学生反映的问题,网络舆情的主管部门要进行及时的协调,促成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防止问题和矛盾的堆积和延误,通过对问题学生的帮助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从而实现网络助人的目的。

高校内的各级网络舆情工作队伍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工作队伍要以发现并引导学生思想动态为目标,而绝非成为所谓的“网络水军”,只是应付网络突发事件。要致力于在网上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引领,以“助”为出发点和宗旨,以“育”为立足点和导向。一方面要积极传播网络上的正能量文化,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来引领网络阵地,结合社会和广大师生的关注热点,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去解决心理、感情、生活、学习等方面问题,化解潜在的危机事件,有效避免突发性舆情事件的发生。

在机制上,构建以法律法规为支撑,以快速响应为特点的系统性的舆情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高校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根本,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针对网络言行规范制定出相应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网络舆情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管理方面的真空地带。此外,高校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网络舆情日常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使高校间的舆情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立体化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保护信息传播高效稳定的运行。同时,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和控制要能做到快速响应、迅速联动。

在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预防机制是基础。网络舆情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进入网络前,其影响和范围还比较有限,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事态发展。此时若能够在获得信息后进行快速反应,完成信息的上报,做出事前性的预防性干预,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争端,防止议题、言论或倡议进入网络,就能够避免成为重大的网上舆论事件。④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预防机制,一是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分析,尽早地对网上信息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分析,准确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在第一时间够检测到问题根源,并预测出发展趋势,从而对问题的演变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警,避免群体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要建立系统的舆情收集制度,构建全方位、多回路的信息采集渠道,增强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保证信息反馈渠道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流畅性。在当今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中,信息的阻塞和不透明很容易造成流言、谣言或妄言的传播,而只有使网络信息在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中得到准确、及时的引导,才能达到谣言止于公开的效果。

要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管理体系,应急机制是关键。针对危机提高应对效率,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已然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要确保组织机构的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一般是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牵头、基层单位全面覆盖的体系,高校管理部门乃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校内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在舆情危机发生时能够对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进行统一的调动;要研究和制定科学而完整的组织协调方案,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手段、方式、流程进行总体安排。另一方面,在舆情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具体舆情事件进行快速和高效的解决。国务院新闻办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引导策略概括为“四讲”,即尽早讲、准确讲、反复讲、持续讲,这是高校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可以借鉴的方法。高校网络危机多是高校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反映。一旦高校及时做出权威性的解释,回应学生诉求,就能迅速缓解师生情绪,平息事态,凭借快速、权威的反应在网络舆论阵地上得到主动权。

在人员上,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舆情工作队伍,完善学习培训制度。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是高素质的舆情工作队伍。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提高人员自身的网络技能、舆情研判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积极发挥管理团队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在队伍构成上,由于网络舆情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在舆情引导或事件处理上需要多个主体协作实现,因此舆情工作队伍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专业教师、学生干部等多层次结构人员。⑤舆情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理想政治信念坚定、网络操作纯熟、看待问题客观理性、文字表达能力强等特点,以及大量心理学、教育学、沟通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深刻认识并熟练运用网络这一传播媒介技术,从而能够在日常网络舆情工作中对于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和研判,并对舆论进行理性的引导。

对舆情工作队伍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和建设,应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因此高校管理者要重视对队伍成员们的培训,设计科学的培训计划,包括理想信念、网络知识、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使大家在开展网络舆情引导时更有针对性;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也可以通过心理学授课的方式,传授网络心理干预的相关技巧;同时邀请有经验的网络评论员来做专项讲座,提高组织成员洞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工作水平,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网络知识强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与此同时,要注重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积极鼓励参与论坛或建立博客,在微博、论坛、帖吧等网络空间,积极培养自己的吧主、版主、大V等,通过舆论领袖强化正面言论,输出健康的价值观和意识。

除此之外,要注重加强学生组织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学生干部群体、学生组织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基层组织,其在高校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乃至舆情管理体系中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组织要发挥其信息交流平台优势,将学生们的常用交流平台和通讯工具如贴吧、论坛、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都纳入工作范围,在这些网络阵地上进行舆情信息的搜集、整理、研判,同时结合学校特点,组织开展与网络引导相关的活动,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的联动机制,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网络文化品牌,提升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品质。

在新形势下,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的影响日益增强,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有效地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控制和引导,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高校网络舆情机制的架构,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创新体系建设,能够通过依托网络资源,弘扬正能量,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从而达到改善网络文化环境、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校园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2GL042)

【注释】

①王学俭,刘强:“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逻辑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0期。

②曾润喜:“BBS:高校网络舆情的晴雨表”,《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第11期。

③翟志伟、李晓瑜:“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对策”,《《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④王燕:“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1期。

⑤李俊俊:“中国高校网络舆情探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责编/张祺用(实习)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提升高校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