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琴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 护理部, 江苏 大丰, 224100)
食管癌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牵拉、神经损伤、疼痛、腹腔环境改变等因素,患者往往胃肠蠕动恢复慢,可出现暂时性胃肠功能障碍。为了促进患者手术后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本院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40例患者,男34例、女6例,年龄51~73岁,平均61.4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9例、中段17例、下段14例,术前均行胃镜检查确诊。全部病例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均放置胃管及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患者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24 h内均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滴注营养液。患者及家属均在知情条件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无糖尿病,ASAⅠ或Ⅱ级。2组患者年龄、病情、术前营养状况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组治疗均在手术后第1天,一般在18~20 h开始实施。观察组患者取半坐位从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灌注乳果糖20 mL, 3次/d, 连续3 d, 如有腹泻暂停使用;对照组患者取侧卧位用0.1%~0.2%肥皂水800 mL灌肠,溶液温度为39~41 ℃,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 cm左右,每天灌肠1次,连续3 d。随后每2 h进行1次腹部听诊至肠鸣音恢复正常,肠鸣音听诊位为脐周,听诊时间每次3 min。按照肠鸣音大于3次/min的标准判断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2组均在术后24 h内开始行肠内营养,输入的营养液种类、量、温度、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设立床边肠功能观察记录单,内容包括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观察患者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观察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术后并发症观察显示,观察组腹胀2例、腹痛3例、腹泻3例,对照组腹胀9例、腹痛10例、腹泻5例,2组腹胀、腹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发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 h
食管癌手术后产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①食管癌手术时,由于迷走神经切断,胃肠壁肌肉收缩功能术后早期受到抑制。②食管癌手术后,食道和胃的重建,使腹腔环境发生改变,胃腔内与十二指肠的压力梯度减小[1],不利于胃肠运动。③开胸手术,由于麻醉、暴露时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手术操作对胃和肠管及其系膜的牵拉,刺激腹腔干神经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2]。④麻醉过深及吗啡类镇痛剂的应用,可出现肠麻痹。⑤食管癌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盐平衡失调,术中体液的丢失、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等易造成低钠、低钾、低镁血症,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下降,收缩无力。⑥手术创伤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胃肠道不仅能消化吸收物质,还是脏器中唯一腔道有大量细菌滋生的器官。生理条件下,由于肠黏膜的屏障作用,能阻止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当食管癌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抑制,胃肠运动会减弱甚至消失,管腔内积气和积液,使肠管扩张,不仅可引起腹胀、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呼吸困难、肠梗阻、营养障碍、伤口愈合不良等,同时还可引起菌群失调、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必须给予早期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乳果糖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糖结构的缓泻剂,口服几乎不被小肠吸收。食管癌手术后,小肠的蠕动于术后6~12 h就已经恢复[3-4],早期给予乳果糖通过小肠蠕动以原形达到结肠,经消化道菌丛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刺激肠道蠕动[5-6],加快粪便的移动,同时使粪便中保留更多的水,软化粪便使之易排泄,从而促进肠道内废物排泄和缓解腹胀、腹痛症状[7]。另外,乳果糖还是一种维持肠道微环境稳定的益生元,可增加肠道中的益生菌,减少肠杆菌等生长,以减少内毒素的产生[8-9]。食道癌手术后,结直肠的功能恢复最慢,一般于手术后48~72 h恢复正常。手术后早期给予灌肠是通过液体进入直结肠,使直结肠腔内的压力升高,刺激直结肠的神经反射,促进肠蠕动,并产生便意,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灌肠液外流。灌肠为机械刺激,可造成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肠道感染等并发症[10]。本组有1例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出现肠道剧烈痉挛,表现为剧烈腹痛、大汗、面色苍白、脉速等;另有2例患者,灌肠后灌肠液4 h未能排出,然后用气囊导尿管从肛门插入15~20 cm,向气囊注气20~25 mL,保持1 min后将气体抽出,如此反复进行刺激肠运动,2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灌肠液均排出。对于心肺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灌肠后由于灌肠液的吸收及腹压的增加易引起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另外,灌肠时灌肠液外流易污染衣服被单,给患者造成不适,有损患者的自尊,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本研究中2组方法均有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使用乳果糖的效果明显优于灌肠。
[1] 杜贾军, 彭忠民. 胸外科并发症学[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 213.
[2] 徐其良. 30例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3):154.
[3] Chapman M J. Fraser R J, Bryant L K, et al. Gastric empty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antro-duodenal pressures in the critically ill[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08, 20(1): 27.
[4] 黎介寿. 提高外科营养支持水平[J]. 中华外科杂志, 1990, 28(12): 709.
[5] Ramkumar D, Rao S 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herapies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systematic review[J]. Am J Gastroenterol, 2005;100: 936.
[6] 李亚玲. 乳果糖口服液促手术后肠排气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3): 106.
[7] 熊海清. 乳果糖药理和临床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1, 10(3): 107.
[8] Weber F L. Effects of lactulose on nitiogen metabolism[J].Scand J Gastroent, 1997, 32(2): 81.
[9] 付泉水, 杨国庆, 王海屹, 等. 急性胰腺炎与胃肠道并发症相关性及原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20(1):66.
[10] 吴惠平.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