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的艺术特征

2014-08-26 19:41张艳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祝福艺术特征鲁迅

[摘 要]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因此在教学《祝福》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还应认真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征。本文从肖像艺术、语言艺术、悲剧结构艺术等方面略加分析。

[关键词] 祝福;鲁迅;艺术特征

读过《祝福》的人应该对逢人就讲阿毛故事的祥林嫂形象非常深刻。作品正是通过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深刻的思想性,揭露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最残酷的本质,他们不仅对被压迫人民造成物质上的极度贫困和肉体上的种种痛苦,而且又在精神上加以严重的摧残,使被害者受到极其深刻的精神创伤。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祝福》的艺术特征。

一、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三次变化:第一次“脸色青黄”是生活艰辛的烙印,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为她毕竟才二十几岁。第二次,“顺着眼”,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突出了她内心的悲哀和空虚,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无奈,从那“消失了血色两颊”、“眼角上的泪痕”、“没有精神的眼光”“ 那眼珠间或一轮”的描写,不难体会到祥林嫂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极度痛苦的心情。 第四次这形象,多么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过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而现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溃了。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这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礼会无声的控诉。

二、鲜明的个性化语言描写

在《祝福》这篇小说中所涉及的人物虽然并不是很多,但作者做到了让每个人的语言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身份地位。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祥林嫂的语言,她在文中话不多却打上了封建地主阶级逼她走上绝路的时代烙印,显示出了她的悲剧性格。她在儿子阿毛死后,老是“直着眼睛”和别人讲孩子的故事,而且老是重复“真的,我真傻”这句话,这既是她对别人的倾诉,更是她内心的独白。这句傻话形象地表现了她遭到沉重打击后精神陷于麻木的状态,贴切地反映了她急于向人们诉说自己悲惨遭遇的心情,无法挽回的懊恼,使这个受压榨和践踏的劳动妇女的悲剧更令人颤栗。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针对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物精心设计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语言,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

三、准确而又贴切的词语运用

准确而贴切的词语使文章显得鲜明生动且内涵丰富。在《祝福》这篇小说中,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鲁迅先生都经过仔细推敲,把它们安放在各自恰当的位置,让它们共同为文章的思想服务。如文中对祥林嫂各个不同时期眼睛的描写。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把眼睛画好了,也就写出了一个人的灵魂。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为了画好祥林嫂的眼睛,鲁迅运用各种词语进行刻画,传神地揭示她的内心世界。下面以文章段落的先后顺序为序,就祥林嫂眼睛的描画来品味作者用词的妙处。

“我”回到鲁镇遇见祥林嫂时的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里“间或”一词虽是一个虚词,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表示极其偶然之意,“轮”本属名词,这里借为动词,虽是“转动”之意,却又不如“转动”灵活,而且在前面用“间或”一词来修饰,这就将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均受到极大摧残的祥林嫂的呆滞神态写得既精确又生动。再看“活物”一词,作者把它用在人的身上显然是个贬义词,很显然,在这里鲁迅先生仔细辨别词语感情色彩的细微差别后,反其义而用之,以此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潜在之意是说封建制度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搞成了一个仅有一丝气息的“东西”了,把她做人的权利剥夺殆尽。当祥林嫂遇到“我”,问起话来的时候,她的眼睛:“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精彩”多用为形容词,而在这里却用作名词,很贴切地把一双既无神又无光、即将丧失生命的人的眼睛刻画了出来;“忽然发光”就把濒于绝境的祥林嫂以为可以找到一线生的希望的心理传达给了我们读者。第一次死了丈夫到鲁四老爷家做雇工时祥林嫂的眼睛:“顺着眼”。这里用一“顺”字就把她安分守己的性格刻画出来了,同时也点明了她下决心承受各种压力,以求生活的心态。

从以上对祥林嫂眼睛描写的分析中可看出,鲁迅做到了针对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状态,选用不同的贴切的词语来描画人物的眼睛,达到了“以形传神”的境界,给读者以墨落毫收而神传言外、妙神妙理的美感享受。

参考文献:

[1]欧娟;;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04期.

[2]王保升;从叙述时间的迷宫解读《祝福》主题[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8期.

[3]庄照岗;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张艳华(1966—),河南商丘人,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讲师职称,工作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祝福艺术特征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