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业污染现状与解决途径

2014-08-26 09:00刘义生汪德尚姚自鸣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5期
关键词:当前解决途径现状

刘义生 汪德尚 姚自鸣

摘 要:当前农业污染已上升为整个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引发的面源污染以及农作物秸秆焚烧、不合理使用农药、畜禽养殖场排放等造成的污染。面对农业污染现状,其有效解决途径:一是增施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三是加快畜禽养殖规范化建设与废物利用,四是农作物秸秆还田与回收利用。

关键词:当前;农业污染;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X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17-03

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其严重程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但人们一说到环境污染,首先就想到工业污染而忽视农业污染。其实,农业污染,即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空气、水和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整个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环境部门检测,农业污染已占整个环境污染的60%左右。最近几年长江、淮河和巢湖反复出现的“红潮”、“蓝潮”现象,主要是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所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沿淮沿江地区大面积的农作物秸秆焚烧所引发的空气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空气环境。已经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普遍关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农业污染,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逐级签订责任状,加大了省内几大水系的综合治理,强化秸秆焚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始终拿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形成农业污染治理长效机制。笔者根据从事农业第一线工作的体会和多年的调研结果,针对我省农业污染主要形态与解决途径谈点拙见。

1 农业污染现状

1.1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引发的面源污染 化学肥料的使用虽然为农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和过分依赖化学肥料而出现的“化工农业”,导致了农田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土壤理化性能弱化,综合机能失调。既影响农作物抗性和品质,又造成化学肥料的利用率不高,流失严重。据农业部门估计,目前农业生产上的化学肥料的田间利用率不足40%,其余60%以上主要通过高温挥发和水利排灌流失到江河湖泊,造成大面积水系富营养化,破坏水系内环境,打破水生动植物生态平衡而引发的水面污染。

1.2 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 最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郊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民对秸秆作为传统生活燃料的需量减少,加之秸秆的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利用的经济性差和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剩余秸秆难处理。为了赶农时、图方便,农民采取了在田间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引发交通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根据卫星监测图像显示安徽省是全国农作物秸秆焚烧最严重的省份,焚烧点主要分布在江淮和淮河以北地区。这是一种既浪费农业生物质资源,又污染空气环境和恶化土壤结构的不良行为。焚烧秸秆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特别是刚收割的秸秆尚未干透,燃烧时产生大量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这些有害物严重污染了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然而在田间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30%~40%,其余氮、磷、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损失,而且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会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耕地环境和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1.3 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污染 虽然,近几年禁止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但农业生产中无节制的、不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而造成的农作物产品污染和面污染是无法估量的。农业生产主体的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致使农业综合管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技术无法有效推广,病虫害防治上过度依赖化学防治,生产上滥用化学农药形象非常严重。甚至一些违禁农药仍被一些不法厂商生产销售,使用在不该使用的作物上,把一些农产品变成了“毒产品”,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普遍担忧。

1.4 畜禽养殖场排放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粪便的随意排放已上升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环保部门检测,畜禽养殖排放污染占整个农业污染的30%左右,畜禽养殖区域的当家塘、沟、渠、河以及地下水均不同程度受到畜禽养殖排放物的污染,严重的情况可谓触目惊心,水是黑的,空气是臭的。这些黑水、臭水通过水系的流动扩散形成面污染。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畜禽养殖场规模小、分散、不规范、没有统一规划。有些养殖场虽然建设比较标准规范,配套了畜禽养殖排放处理系统(如沼气池等),但由于循环利用不能跟上,其排放处理系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由于养殖污染物治理滞后,污染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 有效解决途径

2.1 增施有机肥料 减少化肥使用 土壤是农业之根本。长期使用和依赖化肥是对土壤掠夺式生产,使土壤有机质下降,破坏土壤理化性状。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使肥料流失严重,导致江、河、湖等水系富氧化,造成面污染。应大力推广化学肥料科学施用新技术;通过政府制定激励机制,出台更加完善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奖励政策,鼓励大面积使用有机肥与休耕等措施,扭转掠夺式生产方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持水持肥能力,提高土壤自我调控水平。增施有机肥,打破依赖化肥习俗,保护耕作土壤应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2.2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和机制的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采用法律手段,严打重罚违法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者。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化。endprint

2.3 加快畜禽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与废物利用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加强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有效化解养殖业持续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强畜禽养殖场在一定区域内的统一规划和布局,规范畜禽养殖场规模与标准,激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养殖。通过环境污染重罚等环境倒逼机制,促进现有规模小、不规范、不标准,对环境污染大的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凡是投资畜禽养殖场,必须配置畜禽粪便发酵(如沼气池)等排放物处理系统。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机制,培育种养大户和以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机制引导畜禽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等为纽带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鼓励沼肥还田和以沼肥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料。促进沼肥还田、沼液养鱼等多模式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2.4 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回收利用 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也是农业产出资源,富含氮、磷、钾、镁、碳氢化合物和有机硫等营养成分,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物约50%以上存在于秸秆中,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已经推广多年,但由于季节让茬时间短以及技术程序较复杂难以被土地生产经营者所接受,很难大面积推广。因此,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作为农业资源产品加以回收利用已成为当前首要任务。首先应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秸秆打捆机,集中和规格化田地间分散无序的农作物秸秆,方便于回收运输。其次,通过环境倒逼机制、政府激励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推动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资源向良性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产业化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径有4种。

2.4.1 加工畜禽饲料 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的加工处理过程,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便于吸收的低分子单糖或低聚糖等营养成分。必须加大农作物秸秆加工技术集成研究的力度,大力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技术;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秸秆热喷技术等。通过市场机制,鼓励饲料加工企业增加以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饲料生产比例。形成以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的饲料加工产业。

2.4.2 加工有机肥料 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有机肥也是广义上的秸秆还田。通过各项政策支持和引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有机肥,加快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加工有机肥技术集成研发和推广。通过工厂化、市场化、产业化解决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

2.4.3 农作物秸秆发电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50%。安徽省现有十几个县建成或在建生物质发电厂,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燃烧为火力。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等。通过市场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政府奖补政策,强化再生性能源生产管理,尽早制定再生性能源生产标准,以防止生物质发电造成二次污染。只要坚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方向,强化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安徽农作物秸秆发电产业必将蓬勃发展。

2.4.4 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醣醇,加工纤维板等。在总结国外技术经验基础上,在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技术集成研究成熟的条件下,推广农作物秸秆的全面工业化应用。

3 结语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和措施实施,既可缓解农业面污染、空气污染与农产品污染,又能改良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既使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向良性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川,施六林,等;低碳农业与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3.

[2]周良.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

[3]汪翔.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5.

[4]任仲杰,顾孟迪.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

[5]管叔琪、汪建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3.

[6]耿士均,陆文晓,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修复[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7]尹丽辉,刘钦云,等.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1,23.

[8]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

[9]王建英,邢鹏远,袁海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

[10]耿士均,陆文晓.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修复[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11]张安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刻不容缓[J].湖南农业科学,2012,24.

[12]贺艺.扎实抓好农药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湖南农业科学,2011,22.

[13]张益民.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1,22.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前解决途径现状
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