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 要:该文简述了陕西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研究其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促进陕西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良性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立足资源禀赋和文化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等。
关键词:陕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01-03
Abstract:Through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orks for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nxi, this paper carries out research on the major issue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ork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Shanxi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n based on this, it further purposes detaile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Shanxi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Shanxi Province;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Current situation;Strategies
地理标志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议题。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法国的香槟葡萄酒和干邑酒。由于农产品及其制成品的品质与自然环境条件、文化背景、生产方式和加工方法密不可分,因此国际上地理标志保护所涉及的产品种类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总面积为20.58万km2,地形南北狭长,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东西。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3个地貌区。气候横跨了3个气候带,自北向南依次形成了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3大区域由于自然条件和不同文化影响,各自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其中:(1)关中地区自然条件良好,地势平坦,受中原农耕文化影响,特色优势农产品主要以小麦、玉米、果蔬、生猪、奶牛等产品为主;(2)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日照充足,雨量较少,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特色优势农产品主要以山(绵)羊、杂粮、红枣等产品为主;(3)陕南地区地处“楚头秦尾”,受巴蜀文化影响较大,再加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汉江和嘉陵江贯穿其中,因此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主要以茶叶、水稻、中药材、桑蚕等产品为主。
虽然陕西省农产品“名、优、特”品种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相应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并未完全实现。因此对当前陕西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来说,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要坚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1 陕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与利用现状
近年来,在陕西省农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推行下,作为“三品一标”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前陕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与管理工作表现出以下特点:
1.1 保护品种数量丰富,区域覆盖全面 截至2014年上半年,陕西省已登记保护了46件地理标志农产品,受惠区域基本覆盖了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大部分区域,其中:关中平原包括19件,陕南山区16件,陕北高原11件。
1.2 农民增收明显,品牌效应凸显 国内学者周曙东、张西涛通过对比陕西、山东、辽宁、宁夏等9个省份的苹果成本收益数据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申请地理标志可以使苹果的成本纯收益率提20.78%。自2003年“陕西苹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后的5a中,陕西每年苹果汁出口总值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截至2010年,“陕西苹果”平均售价每年较上年增加0.20元/kg,苹果生产县农户人均收入达2 400元以上,苹果的单位售价和生产户收入比2009年分别增加了15.7%和20%。
2004年紫阳富硒茶实现了陕西省在茶类地理标志保护上“零”的突破,当年紫阳富硒茶的总产量就增加了52.3%,产值实现了“翻两番”的增长。2013年11月,紫阳富硒茶年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1.3 初步形成具有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 陕西苹果在2003年获得地理标志后,2011年被评为全国最有价值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并于2012年11月在欧洲成功注册。2009年“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了7.04亿元;2010年“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攀升至9.6亿元,到2011年升值为10.25亿元。
1.4 产业集群优势初现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宇东的2010年的研究显示:“陕西苹果”在2003年获得保护后,推广应用30多项技术标准,苹果优果率达到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销售价格、667m2均纯收益、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2%、192.6%、136%,连片种植总面积已达到53.33万hm2。还建成了18万hm2全国最大的绿色苹果基地,出口注册果园5.33万hm2,获得欧盟和中国互认的有机认证的面积7.67万hm2,年产15万t,大大增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从品牌影响力来看,品牌众多,品牌影响力较小 陕西省目前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位居西北第二,但是真正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并不多。由于陕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户分散经营使农产品品质差异较大,无法获得市场认可。同时由于开发的地理标志产品比较分散,导致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2.2 从品种分类来看,种类重复,完善的品种体系尚未形成 从陕西省3个不同地区来看,关中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化、产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地理保护标志所涉及的农产品主要以水果等园艺类为主,较大的发挥了当地农业资源、文化优势。但是农业先天基础较差的陕南、陕北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利用表现出较大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品种体系的不全面:(1)开发品种集中:陕南、陕北地理标志所涉及的农产品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陕南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开发的农产品产品主要围绕茶叶和中药材产品2种。开发产品种类的集中,不仅增加了农户可能面对的市场风险,甚至可能催生不同品牌之间无序竞争;(2)开发体系不健全:陕南淡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但是当地注册受保护的农产品没有关于渔业养殖;同样陕北除了“衡山羊肉”外,再没有其它草牧业类的产品。
2.3 从产品生产来看,初级产品比例较大,深度开发不足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链条过短,经济效应无法发挥最大化。欧美国家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值的比例为3∶1,美国达到3.7∶1,德国较低,为2.7∶1,而我国还不到0.5∶1。以茶叶为例,在日本茶叶年产量仅9万t左右,但是日本围绕“茶”主要原料,形成了茶饮料、茶食品、茶药品和茶工业系列产品,兼有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日本,茶产品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 500g,是中国的近4倍。日本茶叶深加工率达到40%,目前我国茶叶生加工率仅为10%。陕西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绿茶的初级产品加工上,产业链条过短导致茶叶综合利用效果较差。不仅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茶叶加工链条相比也显得较为粗放落后。
3 对策
3.1 立足资源禀赋和文化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品牌 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悠久的人文品牌是组成地理标志的关键要素。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必须立足陕西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富有浓郁陕西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具体措施:(1)利用陕西“坐拥秦岭”的地理优势,积极促进对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开发和利用工作。围绕“绿色秦岭”的创意理念,完成相关系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建设工作;(2)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陕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和利用上,应注重对相关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合,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品位不俗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3.2 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伴随着陕西农业产业化加速,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职能日渐剥离,形成了围绕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其他服务性产业。因此各级政府应利用政策引导,积极鼓励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农业服务部门,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农业生产、加工、运输、营销等领域注入新动力,迅速延伸当地农产品加工链条,加速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现代农业的主要趋势,是产业化经营。各地要大力发展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3.3 转变观念,构建体系全面的地理标志 当前我国农产品地理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阶段。自2007年农业部首次颁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以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然而部分基层政府对此缺乏正确认识,贯彻落实时往往忽视市场规律和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在申报品种的选择上短视现象突出,“什么见效快,申报什么”,无法对当地农业全面提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必须结合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开发与建设工作进行长期、科学规划,科学统筹当地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体系内容,全面实现当地农业的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宇东.陕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状调研报告[J].品牌视点,2010(05):56-58.
[2]王恩胡.陕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经营战略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18):19-24.
[3]邸岚.陕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新西部,2008(20):53-54.
[4]王秀梅.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的实施及其完善探讨[J].理论导刊,2008(01):953-956. (责编:徐焕斗)
2 存在的问题
2.1 从品牌影响力来看,品牌众多,品牌影响力较小 陕西省目前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位居西北第二,但是真正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并不多。由于陕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户分散经营使农产品品质差异较大,无法获得市场认可。同时由于开发的地理标志产品比较分散,导致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2.2 从品种分类来看,种类重复,完善的品种体系尚未形成 从陕西省3个不同地区来看,关中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化、产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地理保护标志所涉及的农产品主要以水果等园艺类为主,较大的发挥了当地农业资源、文化优势。但是农业先天基础较差的陕南、陕北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利用表现出较大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品种体系的不全面:(1)开发品种集中:陕南、陕北地理标志所涉及的农产品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陕南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开发的农产品产品主要围绕茶叶和中药材产品2种。开发产品种类的集中,不仅增加了农户可能面对的市场风险,甚至可能催生不同品牌之间无序竞争;(2)开发体系不健全:陕南淡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但是当地注册受保护的农产品没有关于渔业养殖;同样陕北除了“衡山羊肉”外,再没有其它草牧业类的产品。
2.3 从产品生产来看,初级产品比例较大,深度开发不足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链条过短,经济效应无法发挥最大化。欧美国家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值的比例为3∶1,美国达到3.7∶1,德国较低,为2.7∶1,而我国还不到0.5∶1。以茶叶为例,在日本茶叶年产量仅9万t左右,但是日本围绕“茶”主要原料,形成了茶饮料、茶食品、茶药品和茶工业系列产品,兼有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日本,茶产品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 500g,是中国的近4倍。日本茶叶深加工率达到40%,目前我国茶叶生加工率仅为10%。陕西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绿茶的初级产品加工上,产业链条过短导致茶叶综合利用效果较差。不仅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茶叶加工链条相比也显得较为粗放落后。
3 对策
3.1 立足资源禀赋和文化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品牌 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悠久的人文品牌是组成地理标志的关键要素。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必须立足陕西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富有浓郁陕西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具体措施:(1)利用陕西“坐拥秦岭”的地理优势,积极促进对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开发和利用工作。围绕“绿色秦岭”的创意理念,完成相关系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建设工作;(2)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陕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和利用上,应注重对相关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合,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品位不俗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3.2 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伴随着陕西农业产业化加速,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职能日渐剥离,形成了围绕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其他服务性产业。因此各级政府应利用政策引导,积极鼓励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农业服务部门,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农业生产、加工、运输、营销等领域注入新动力,迅速延伸当地农产品加工链条,加速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现代农业的主要趋势,是产业化经营。各地要大力发展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3.3 转变观念,构建体系全面的地理标志 当前我国农产品地理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阶段。自2007年农业部首次颁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以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然而部分基层政府对此缺乏正确认识,贯彻落实时往往忽视市场规律和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在申报品种的选择上短视现象突出,“什么见效快,申报什么”,无法对当地农业全面提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必须结合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开发与建设工作进行长期、科学规划,科学统筹当地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体系内容,全面实现当地农业的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宇东.陕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状调研报告[J].品牌视点,2010(05):56-58.
[2]王恩胡.陕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经营战略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18):19-24.
[3]邸岚.陕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新西部,2008(20):53-54.
[4]王秀梅.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的实施及其完善探讨[J].理论导刊,2008(01):953-956. (责编:徐焕斗)
2 存在的问题
2.1 从品牌影响力来看,品牌众多,品牌影响力较小 陕西省目前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位居西北第二,但是真正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并不多。由于陕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户分散经营使农产品品质差异较大,无法获得市场认可。同时由于开发的地理标志产品比较分散,导致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2.2 从品种分类来看,种类重复,完善的品种体系尚未形成 从陕西省3个不同地区来看,关中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化、产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地理保护标志所涉及的农产品主要以水果等园艺类为主,较大的发挥了当地农业资源、文化优势。但是农业先天基础较差的陕南、陕北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利用表现出较大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品种体系的不全面:(1)开发品种集中:陕南、陕北地理标志所涉及的农产品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陕南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开发的农产品产品主要围绕茶叶和中药材产品2种。开发产品种类的集中,不仅增加了农户可能面对的市场风险,甚至可能催生不同品牌之间无序竞争;(2)开发体系不健全:陕南淡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但是当地注册受保护的农产品没有关于渔业养殖;同样陕北除了“衡山羊肉”外,再没有其它草牧业类的产品。
2.3 从产品生产来看,初级产品比例较大,深度开发不足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链条过短,经济效应无法发挥最大化。欧美国家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值的比例为3∶1,美国达到3.7∶1,德国较低,为2.7∶1,而我国还不到0.5∶1。以茶叶为例,在日本茶叶年产量仅9万t左右,但是日本围绕“茶”主要原料,形成了茶饮料、茶食品、茶药品和茶工业系列产品,兼有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日本,茶产品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 500g,是中国的近4倍。日本茶叶深加工率达到40%,目前我国茶叶生加工率仅为10%。陕西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绿茶的初级产品加工上,产业链条过短导致茶叶综合利用效果较差。不仅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茶叶加工链条相比也显得较为粗放落后。
3 对策
3.1 立足资源禀赋和文化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品牌 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悠久的人文品牌是组成地理标志的关键要素。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必须立足陕西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富有浓郁陕西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具体措施:(1)利用陕西“坐拥秦岭”的地理优势,积极促进对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开发和利用工作。围绕“绿色秦岭”的创意理念,完成相关系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与建设工作;(2)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陕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和利用上,应注重对相关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合,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品位不俗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3.2 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伴随着陕西农业产业化加速,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职能日渐剥离,形成了围绕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其他服务性产业。因此各级政府应利用政策引导,积极鼓励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农业服务部门,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农业生产、加工、运输、营销等领域注入新动力,迅速延伸当地农产品加工链条,加速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现代农业的主要趋势,是产业化经营。各地要大力发展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3.3 转变观念,构建体系全面的地理标志 当前我国农产品地理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阶段。自2007年农业部首次颁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以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然而部分基层政府对此缺乏正确认识,贯彻落实时往往忽视市场规律和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在申报品种的选择上短视现象突出,“什么见效快,申报什么”,无法对当地农业全面提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必须结合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开发与建设工作进行长期、科学规划,科学统筹当地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体系内容,全面实现当地农业的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宇东.陕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状调研报告[J].品牌视点,2010(05):56-58.
[2]王恩胡.陕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经营战略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18):19-24.
[3]邸岚.陕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新西部,2008(20):53-54.
[4]王秀梅.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的实施及其完善探讨[J].理论导刊,2008(01):953-956.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