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职业教育是未来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运动员培养的需求,江西体育发展、江西体育产业的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来阐述建立一所江西的体育职业学院的必要性。
[关键词] 运动员;体育人才;体育职业教育
新的世纪,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空气,成为走向终身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江西有很多职业学院,如: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等,但是没有一所体育职业学院,而且,江西省是中国34个省市直辖市中八个(河南、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贵州)未建立专门的体育学院的省份之一①,而且是唯一一个没有建立体院地中部省份,这与江西的体育发展状况是极不相符的,也必将阻碍我省实现“315”的宏伟目标。因此,建立一所体育高等职业院校十分必要。
一、运动员的发展需要体育职业学院
从运动员培养模式来看,我国现行的是举国体制,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同时充分考虑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需要完善举国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我们运动员实行的是层层筛选的模式,真正能出成绩、出好成绩的仅仅是塔尖部分,还有一大批处于“塔身”部分的运动员怎么办呢?他们的出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后备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
这部分运动员要么就业,要么考大学,但是江西面向运动员招考的学校是十分有限的,同时专业也是有限的。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有三条途径:一是普通高考,二是单招,三为三校生考试。先看高招:江西今年体育类计划招3137人:2012年江西高考体育类招生计划已经出炉。全省8501名考生共招3137人,其中本科1654人,专科1483人。入取比例还不及50%。②目前,我省的有些综合性学校都设有体育学院或者体育系,但是我省的高校体育教育从总体来看起步较晚,专业设置并不合理,大部分的院校开设的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体育学院2003年才成立,同时仅仅招收体育经济管理硕士生和社会体育本科生,目前,也只有江西财大开设了体育经济专业。起步较早的有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的专业也只有五个: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高水平。
除了参加统考外,运动员有一个特殊通道就是单招考试,我省获批的单招院校有限,有师大、南大、华东交大、赣南师院、宜春学院等等几所学校,根据以往几届学生的回访,单招进校的学生一般在运动训练系,多个项目合班,有的专项缺乏专门的教练,还有一些项目缺乏标准的训练场地,造成学生进校后必须转专项的情况。学生的深度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校生考试是另一途径,但是全省招收三校生的院校有限,面向体育生的可选择性专业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从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来看,职业技能教育更有助于其成才。运动员从小接受训练,文化课授课时间不固定,这将导致部分运动员学习基础薄弱,未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理论课程学习就显得相对困难,职业技能教育学以致用,则更能接受。
从运动员的培养周期来看,培养出一名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涉及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但是我省目前并没有形成集训练、教育、实训三结合,从小学到大学的针对运动员各个阶段的一条龙教育体系。体育系统内对运动员的教育还仅仅到达中专层面,同时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学校无法与体育运动高等院校很好地衔接,造成大量优秀体育苗子缺乏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的局面。
这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训练含有一定的职业成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为其今后从事相关的体育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如果对其进行一定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训练,从事相关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设立职业学院,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理论与实训并重,文凭与资格证并举,一方面能够帮运动员解决一定的出入问题,避免运动员走入“在计划体制下奉献青春,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自某生路”的尴尬胡同,另一方面又能合理地利用资源,避免再从其他渠道大量培养体育人才的资源浪费。
从后备人才发展来看,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除了少数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能够站在塔尖无限风光外,大部分的运动员只能是基础的累积,如果他们没有接受完系统的文化教育或者是职业教育就走向社会,难以立足。正是这样,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小孩练体育,这导致了后备人才的萎缩。据体育部门统计:全国现有体育中专院校1192所,学生下降率约20%。以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为例,2000年,计划招收新生720人,到校710余人,但是到了2002年,新生到校人数下降至400人左右,2012年,中专新生到校人数30人左右,生源的短缺,导致了办学规模下降和经费不足,也严重影响了体育人才培养工作。
二、江西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体育职业学院
新世纪以来,江西体育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无论是体育产业,还是体育文化,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些年来,江西竞技体育的成绩有目共睹。2004年,我省健儿彭勃夺得奥运会男子跳水三米板金牌,杨文军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这是中国选手在皮划艇项目上夺得的首枚奥运金牌。2005年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江西省体育代表团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全运会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居中部地区的前列。江西体育取得的辉煌成绩,成为江西省“十五”期间的十件最有影响的大事之一。随之而来的2008年奥运会,我省共有11名运动员和2名教练员正式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成为历届奥运会入选运动员和参赛项目最多的一届;按运动员入选人数排序,我省列全国第14位。我省运动员一举夺得2枚金牌、1个第四名、1个第七名、1个第八名。这一优异成绩使我省奥运会金牌数与上海、河北并列全国第九位,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二,随之而来的第十一届全运会,我省又再创佳绩,可以说,江西体育率先实现了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夙愿。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群众体育风起雨涌,新的世纪,江西省认真贯彻《江西省全民健身规划》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重视农民、学生、老年人的的体育活动,加大群众体育的投入,全省群众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2004年,我省成功地承办了国家级大型赛事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2011年,又成功的承办了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一次次地掀起了体育运动的高潮。
江西省体育局也适时提出了“315”计划,即力争省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全面进入全国前十五位。这是新世纪以来,江西体育事业发展的带给我们的强大信心,也是对未来江西体育发展的更高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批合格的体育人才,必须有过硬的体育后备人才。然而,我省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伴随高校的扩招,体育系的毕业生的数量也在巨增,不同的专业,其就业情况不同。一般而言,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而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则逐渐呈现出饱和的状态,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我省在教育部批准开设的五个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中,只有部分大学和师专设置了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进行体育教师培养,专业方向不多,江西鲜有体育经济专业的大学教育,到江西财大开设体育经济专业本科教育,才算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因此,高校的体育人才培养与当下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当然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一大问题,比如苏明理就指出:“现在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人才培养类型单一。”③
此外,我省对体育人才的培养结构也不合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必将稳步上升,除了高精尖的科研人员,对于掌握专门技能的人员,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康复保健、体育旅游、体育娱乐工作者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培养多层次的体育人才,正如前面所说,我省目前没有一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因此时至今日,建立一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搭建起职业与体育的立交桥,是十分必要的。有学者就认为:“从几种行业人才需求的市场发育程度来看,学校体育是成熟市场;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主要需求方,属于‘起飞市场;高水平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较大,是‘黄金市场;而街道社区需求方显雏形,属于‘潜力市场;体育文化传媒业和体育旅游人才需求较少,只能算是‘边缘市场;体育保健康复人才市场是‘新兴市场;体育信息中介服务人才市场,属于‘概念市场;体育行政管理人才需求微弱,属于‘末日市场。”④虽然其中有些方法值得商榷,但是至少反映出社会多角度、多层次的需求,所以像保健按摩师、健身教练等等未来也会有广阔的需求前景,因此体育职业教育也是大有可为的。
三、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体育职业学院
国家前不久公布的《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显示: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思想增加值1555亿元,较2007年增长16%,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而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超过0.7%,从业人员要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未来打算创建一批产业基地,培育体育骨干企业,打造体育品牌,提升体育服务业等等,而这一切的完成都有待体育人才。报告还指出体育产业的发展现在极其缺乏的就是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任何一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从国家的“十二五”计划看,保守估计体育人才近几年的需求也突破百万。而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据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国内体育产业增值仅占GDP的0.52%,而发达国家通常在1%以上。⑤
一个好的体育产业的经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同时又要有良好的市场经营能力。而现阶段有良好的经营意识和知识的管理人才,往往缺乏体育运动知识,具备体育运动知识的运动员,又十分缺乏市场管理、经营能力,这就造成了体育产业人才的短缺,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的需要。建立体育职业学院,让更多具备专业体育知识的运动员参与到体育产业中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合产业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体育人才,这是江西体育产业的需要。
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的现代,我们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由体育系统牵头,整合体育系统的各项优势资源,与教育系统联合创办一所江西省唯一的体育职业学院是有必要的,走职业化教育之路,也许会成为江西走出后备人才减少困局的一条新路。
注释:
①依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统计。
②江西卫视官方网站《高考招生》 www.cjxtv.com/video/pages/33769.shtml。
③苏明理等.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④王东杰 付锦文.我国体育人才市场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第3期第5页。
⑤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文析[J]体育与科学,2012第一期102页。
参考文献:
[1]张新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国家体育总局.拼搏历程 辉煌成就—新中国体育60年(地方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李靓(1982—),女,江西省南昌市人,中教一级,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图像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