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一时,扶心一世

2014-08-26 17:36许伯祥
中国德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同乡助学金贫困生

学校一直以来都有扶贫助学的活动,由学校或社会上的一些单位、个人出资帮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负责发放助学金的陈老师曾经给我们讲了这样一种现象:高一新同学在拿到助学金后非常激动地说了声“谢谢老师!”;高二学生只是淡淡地问“钱在哪里拿?”;高三有些学生甚至会不耐烦地问“钱怎么还不发啊?”这一变化,反映了一个问题:高三的部分贫困学生已经拿习惯了,觉得这个就是应该的,“不拿白不拿”,根本没意识到应该致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这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究,而怎样帮助这些学生既能在物质上脱贫,又能在精神上自立自强,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着重要考虑的问题。

从我班的贫困生说起

我想到我们班的贫困生徐同学。一次,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配合我,跟班级中他的一位同乡同座,但他委婉拒绝了我。理由是:那位同学不认真,成绩差。见其这样的态度,我也没有坚持我的想法,但我还是跟他谈了很多,从一个学生的本分是读好书,到更高的要求是做好人,当然我也有意无意提到了他那个同乡的爸爸热衷慈善,历年资助贫困学子的善举。殊不知徐同学讲出的话让我瞠目结舌:“企业扶贫能得到政策上的优惠,我们所拿到的助学金远没有企业得到的优惠款多,而且他们由此还可以沽名钓誉。所以,我们拿助学金,他们拿优惠款,各有所得,没有什么值得千恩万谢的。”

说实话,他的话有一定的依据,但从他的口中说出,还是很让我震惊,受人恩惠应当心存感激,这个最普通的道理已经被他忽略甚至否定,他把接受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了。我怕和他的关系闹僵,便扯开了话题,但我深深觉得如果不把徐同学的这种错误认知纠正,对他今后的人生一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就目前对他的帮助来说,我认为已经不是扶贫而是扶心,我必须找机会帮助他。

寻求解决问题的契机

期中考试,徐同学因为学习认真刻苦考出了不错的成绩,位列班级前列,而他的那个同乡因为基础不好,加上学习上不肯吃苦等原因,考得很差。期中考后班级召开家长会,我私下跟这两位同学家长进行了沟通,指出了两人存在的不同问题,也提出我希望改变两人现状的初步设想,并提醒他们务必在百忙中来学校参加家长会。会上我有意提到了同学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并承诺会在班内组成互帮对子,适当调整座位,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我也希望家长之间也能互相帮助,不但要在督促子女在好好学习上达成共识,最好也能在生活工作等多方面互相帮助,那将能为子女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会议结束后,在进行个别沟通时,我把徐同学爸爸长期卧病在床,妈妈体弱无工作的特殊情况告诉了他同乡的爸爸,没想到的是这位爸爸很快就帮助徐同学妈妈在他单位解决了工作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爸爸还找了一个理由,解决了徐同学每周往返学校的接送问题。几个星期后,徐同学自己找到我,主动要求跟他的同乡去坐。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契机而暗暗高兴。

实施扶心的教育计划

我怕是他一时性起,要他再作考虑,而他这次的要求竟是那样的斩钉截铁:“同学爸爸无条件帮助我家,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帮助别人呢!”看他态度坚决,我趁热打铁向徐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行动上是榜样,学习上是参谋。一段时间过后,徐同学刻苦学习的行为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他的同乡。因为一些学习上的难题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解决,那位同乡的成绩出现了转机,作业正确率大大提高,单元测验的成绩也达到了班级平均水平。同乡的爸爸一再在徐同学妈妈面前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这让徐同学很不好意思。

班级与学校旁边的老人院“福乐园”有一定的联系,每周六班级都会有同学去那里帮忙。我有意让徐同学参加,老人们对学生的到来表达出的欣喜,对学生们的帮助千恩万谢深深触动了徐同学的灵魂,他为以前所表现出的冷漠感到羞愧,为自己知恩不思报的言论和行为感到自责。周记中,他第一次向我道出了他的心底话:“知恩图报是人之道德准则,原本我一直认为企业捐赠我们另有所图,他们的捐赠‘不拿白不拿。但现在想来错了,他们不做慈善也可以生存发展,而我们这些贫困家庭如果少了他们的帮助,就会雪上加霜。”看着这些,我对他的改变感到由衷的欣慰。

巩固内化为行动

一段时间后,我对徐同学的行为加以极大的肯定,在班级总结会上特别表扬了徐同学和他的同乡。在和他的谈话中,我毫不掩饰我的欣赏,同时我把他老乡及老乡父母的感激一并转达给了他,让他体会到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希望他能树立“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并拿出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感谢别人的帮助。徐同学既欣喜又汗颜,一再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尽力帮助其他同学,把自己对社会的感激之情内化为行动。期末考试结束后,徐同学拿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和成绩册与妈妈一起,向资助他的恩人送上了他最诚挚的感激和汇报。

通过这一事例,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时,应该更理性地思考一下,同一件事情,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才能更加辩证地体现它的德育精神,才能最为科学地传达给学生某些理念和要求,是我们必须用心去做的。

【许伯祥,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杨艳利

猜你喜欢
同乡助学金贫困生
选个累人的店铺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幸福的一闪念
幸福的一闪念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陈埭镇同乡总会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