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波
读书可以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与书有缘、不与书结伴。俗话说得好:“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及其与写作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觉得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班里建立一个小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学生喜欢的、适应其读书能力的。在教室墙壁空白的地方,找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格言警句贴起来,再配上一些名人的画像以及他们读过的书名,尽量给教室营造出一个“书香”气氛。接下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2)每周利用一两个早读课,让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的篇章或段落;(3)每天下午到校时,让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4)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们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5)每月组织学生一两次集体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拓宽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
二、明确读书目的,树立读书观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书本、媒体、网络、生活、社会等,但主要还是书本。学生不能仅限于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弥补自己知识的短缺。不读书,或者读的书少,都会限制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应要求学生读书,同时要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感悟,使他们喜欢读书、爱读书,认识到读书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等好处从而自觉读书。
三、读自己喜爱的书,感受阅读乐趣
现在课外读物的品种繁多,如果强迫学生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书,他们就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一些畅销书籍或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籍,这样就能使他们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四、教给读书方法,领悟阅读要领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告诉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读书时不妨先读前言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作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又如在阅读童话故事时,要求学生:一要读准字音;二要了解大意;三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要明白道理。再如在阅读寓言故事时,要求学生:明白大意,解决疑问,领悟寓意,善于联想;通读古诗时,要求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教师也应告诉学生,读书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并提倡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摘录、仿写。摘录就是让学生抄写一些优秀片段、好词佳句,写景状物、人物外貌、内心活动、行动语言等都可以纳入抄写范围。仿写就是让学生仿照一些优秀文章或片段自己练习写作。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感情,才能使学生领悟阅读要点,才谈得上个性化阅读。
五、开展多种活动,促进阅读深入
教师可在班级有计划地举行“班级故事大王”大赛、“班级阅读大王”大赛、佳作鉴赏会、人物评论会、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举办“读书月”征文比赛、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进行评比激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课外阅读应以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感受生活,促进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为主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探求知识,提高认知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