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2014-08-20 15:48何卫英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师生互动

何卫英

【摘 要】为了改变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让学生在“动”中感悟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美术课堂“动”起来,就是让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中生“理”;让学生知己知彼,在“动”中互赏。

【关键词】美术课堂;师生互动;“动”中生“理”;“动”中互赏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满堂灌”,教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对的,学生是容器,只管往里面填。就算是在美术教研课上,执教的教师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机,电脑、多媒体等),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纪律很好,学生很听话,但常常会呈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踊跃,有时更是教师自问自答;在课堂上的讨论环节,学生也不积极,甚至只是装出讨论的样子,课堂非常“静”。

难道学生真的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答案吗?为什么学生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课堂上学生不能“动”起来吗?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思考这些问题。课程的改革,新课标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真正的革命。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教会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唤醒、激发、鼓励学生呢?为了达到这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师生互动交流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有效地实现美术课堂的动态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师生互动,以生为体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虽然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但如今教师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也常常力不从心了。因为现代的学生在与我们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成长,他们有自己的时代特征,有教师们意想不到的思想,有时学生的想法比教师的想法更新颖、更独特。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想法。为此,教师应到学生中去,有时教师要放下身份,当一会儿学生,听学生自己讲,聆听学生的心声。

案例:《做一只漂亮的纸杯》(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岭南版第六册第八课)

在充分创设情景下,让学生交流、探究后,学生分组完成了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一只漂亮的纸杯。

教师: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你们觉得这些纸杯漂亮吗?现在,我们要举行杯子展示会,请同学来当讲解员,品评一下这些杯子,谁先试试?

(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回答)

学生A:大家好,我们来欣赏这个杯子,它的颜色鲜艳,很美观。

学生B:大家好,这个杯子很特别,因为它的花纹是凸起来的,形状很美。

学生C:大家好,这只杯子画了可爱的HELLO KITTY图案,很可爱。

学生D:大家好,这只杯子用了浅粉红色,觉得它里边好象装了甜甜的雪糕。

……

小讲解员因为站上了讲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老师,很兴奋,滔滔不绝,学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很有成就感。课堂气氛既活跃又有秩序,同学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技能,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收放自如,“动”中生“理”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传授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充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产生表现内心感受的欲望。

案例:《拔河比赛》(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岭南版第八册12课)

上课了,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集中。

教师:同学们,这节美术课先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两队。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了甲队和乙队,拔河比赛开始了,进行得非常激烈,最后乙队赢了。)

教师:同学们,这拔河比赛激烈吗?有谁说说自己现在的心情?

学生A:好玩,这节课很开心。

学生B:我们队互相合作,配合默契,赢得精彩。

学生C:比赛的场面很激烈、很热闹,心情非常好,我要把刚才的场面画下来。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特别是第3位同学,在玩游戏中,没有忘记这节是美术课,要画画。画拔河比赛的场面,重点是同学们拔河时的动作,谁来再示范一下刚才拔河时的动作?

(同学们纷纷站出来示范拔河时的动作)

教师:请同学说说拔河时动作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A:两腿分开,一前一后,向后用力。

学生B:用力时身体向后倾斜。

学生C:拔河时脸部表情紧张。

教师:同学们都答对了,我们回教室画画。

(回到教室,同学们跃跃欲试,刚才的热情还没有停下来,很快就完成了《拔河比赛》的草稿。)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美术课堂,学生们不一定都要端正坐好才能学好知识,学生在“一玩、一动”中也可以感悟知识,掌握知识。

三、知己知彼,“动”中互赏

美术欣赏是学习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可以直观地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常常让学生们进行欣赏教学。学生除了欣赏名家作品,教师范画外,还会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作品。

案例:《小鸡》水墨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岭南版第十册第14课)

学习了水墨画技法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几分钟下来,每个同学已画好了好几只小鸡。

教师:同学们,大家画得非常快。现在,大家放下笔,把作品放在桌子上,离开座位,看看其他同学画得怎么样,互相欣赏,互相评比,互相学习。

(同学们互相欣赏,互相比评。教师一边巡堂,一边观察学生们的评价,适当时也参与学生的评论。)

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评论:

学生A:哗!你画的小鸡超肥,这是因为你的笔太多水啦。我教你,你在蘸了浅墨水后,用布吸一吸水再画,画出来的小鸡就不会那么肥了。

学生B:你画的小鸡很特别,好像在跑步。

学生C:你画的小鸡有毛绒绒的感觉!

学生D探头过来搭口说:我的小鸡也有毛绒绒的感觉,不信,你看,要画出这种感觉很简单,只要在画时,笔肚带点水分就得了。

……

教师:同学们参观了别人的作品,有收获吧!下面,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再画几只小鸡,看有没有进步。

(学生画画)

教师:现在我想请部分学生出来当一回小教师,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画小鸡的,在画小鸡时有什么秘诀。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不但可以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看法,也可以通过观摩,欣赏交流技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开放式的观摩,从欣赏出发,带着对比,求学的态度,有目的地观摩其他同学的作品或技法表演,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美术技法的表现,这比教师站在讲台讲解,学生静静地坐在下面听,更有效果、学生更容易接受。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基础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这门艺术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勇于探索更合理、更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征的教学模式。适当地、恰如其分地让美术课堂动起来,采取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平等参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喜欢上学,更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师生互动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引生活之水,育审美之眼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