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工作在生活中焕发光彩

2014-08-20 01:03廖杏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品德师德思想品德

廖杏芳

【摘 要】学校德育工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教师在生活案例中培养师德,在身边榜样中体验成长;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式的德育评价中明理导行,在生活体验式的品德教学中感悟道理,有助于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生活中焕发光彩。

【关键词】德育工作;贴近生活

生活世界,内涵丰富,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包含真善美,也包括假丑恶。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注重让德育的内容与形式从生活出发,让师生用心灵感受生活,研究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明辨是非,增长见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让德育工作在生活中焕发光彩。

一、让师德建设贴近生活贴近教师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当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值得我们用心发现,用心体会,并指引我们从善弃恶,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一)在生活案例中培养师德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强调,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敬业爱生,遵纪守法。那么,如何让这些要求在教师的思想中潜移默化,在教师的心灵生根发芽,并指导教师的行为呢?正襟危坐、刻板说教,容易让听者觉得空洞、呆板、教条化,让老师们从生活的案例中体会道理则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在老师观看《寻找最美乡村老师》系列纪录片时,当中许多鲜活的、令人感动的崇高的教师形象足以令我们的老师心灵震撼,引发共鸣。如仲威平老师对乡村儿童不离不弃,26年如一日,每天往返三个多小时,骑着自行车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她的执著坚持,只为她给学生的诺言——不管天上下钉子、下刀子,老师都会来给你们上课。由于常年劳累,环境恶劣,47岁的仲威平老师子宫长满子宫瘤,最后被迫切除整个子宫;还有坚持“一个都不能少,每个残疾学生都不能落下”的信念,16年来,从事乡村特殊教育,劝回无数弃学特殊孩子的吉思妞老师;更有深感“作为一个老师,能陪伴学生在大山里成长,把学生送出大山,这是老师最大的幸福”的刘坤贤老师,就是这种幸福感,让他在失去左腿后,休息三个月重新走上讲坛,让他脑溢血昏倒在讲坛后,休息三个月又再次走上讲坛。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师,以他们纯洁的心灵,从事着纯洁的教育事业,实现着孩子的纯洁学习梦,这些具有崇高师德风范的老师,就是我们学校师德建设中鲜活、生动、感人的教材,更能让老师们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心灵的震撼、行动的召唤。

同时,我们也利用反面的生活案例,诸如猥亵、体罚、侮辱学生等,让老师们认识那些违反师德规范的案例,引领老师们深入了解,反思表达,从中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师德规范观,培养老师爱憎分明的道德观。

(二)让身边榜样带动教师成长

为进一步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宣扬学校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优秀教师传授宝贵的工作经验,激励老师们爱岗敬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共建积极向上的人文学校。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发挥身边榜样的正面作用。

在学校里,我们定期开展教师德育经验交流活动,让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让激励成为老师成长的动力;定期开展“我喜欢的老师”、“我喜欢的同事”评选活动,利用学校宣传栏大力宣传教师队伍中高大的形象和先进的事迹,以引起全体老师的关注、共鸣,激发老师们积极向上、见贤思齐的心。

二、贴近生活,突显品德教育的魅力

(一)生活体验式的德育评价,明理导行

在生活体验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亲身经历、察看感受做人的道理。让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在生活实践中形成。更要把这种生活体验融合在学校的德育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为了培养学生在宿舍、在课间、在食堂的良好纪律秩序,学校开展“宿舍的我、课间的我、食堂的我”系列教育活动。把学生在宿舍、在课间、在食堂的优良表现拍摄记录下来,配上亲切的教育语言,以板报的形式在校园内宣传,组织学生观看,表达自己的观后感,用学生的生活教育生活中的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认识到如何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孩子。

你看我吃饭的桌子多干净啊!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宿舍呢!

(二)生活体验式的品德教学,感悟道理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直接、有效的途径,要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突显课程的生活性,让教育内容和形式从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出发,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生活,用儿童的方式研究生活,从而让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活化课堂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生活素材,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盘活社会资源,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本地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理解和感悟生活,从中受到教育。

如在五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快乐”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开展“我的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收集自己的相片、奖状、玩具、礼物等,在课堂上交流自己体会生活中的快乐,让学生把自己快乐的生活瞬间画出来,如:学会了骑自行车;数学题终于想出来了;成功放飞了风筝等欢乐画面。让学生在说一说和画一画中明白:只要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去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快乐,从而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又如:教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人类与社会这一单元内容时,让学生做一个社会调查(如下图),了解一下自己身边的被污染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说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明白保护水质环境也就保护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道理。学生做社会调查作业时,兴趣浓厚。可以说,每一份作业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环境的关注与热爱。

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努力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成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总之,让学校德育工作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出发,为生活服务,有助于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生活中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品德师德思想品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